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現在人們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負擔都在加重,同時大家都開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越來越重視,因此日常養生也隨之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俗話說得好,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諺語估計大家都聽說過吧,要想明白這些,就需要了解這句話背后的道理。
追根溯源,其實這句話所包含的原理來源于中醫的一個養生理論,即《黃帝內經》中提到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這個理論的得出又是和我們身體陰陽之氣升發潛藏的規律密切相關。
春夏之季萬物復蘇,花草樹木從發芽到蓬勃生長,氣溫從回升變暖到炎熱,都是一片陽氣生發旺盛的表現。
而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人體內的陰陽之氣也會隨著自然規律變化而變化。此時人體內陽氣也隨之升發往外,溫煦振奮人體,因此自然的春夏季節人會更有精神,更喜愛室外活動。此時陰氣便潛藏在身體內部,保護滋潤著身體,確保不被過于炎熱的外來之氣所傷害。
秋冬之季,氣溫慢慢開始下降直到冬天的嚴寒,花草樹木也調葉或凋落,自然界中陰冷之氣便開始升騰,人體內陰氣也隨之往外主宰人體,因此我們也變得更愛早睡,減少戶外活動。而此時陽氣就隨之潛藏到內部溫煦我們的身體,防止陰冷之氣太過身體受到傷害。
那么春夏之季陽氣充盛在外,自然身體內的陽氣就會比較虛弱。但萬物都要平衡,陰陽也是。如果此時體內陰氣過盛,或由于春夏貪冷吃太多冷飲助長陰氣,不僅不能保護身體,反而會因為身體內沒有陽氣與之抗衡,會導致身體內出現一系列的不適,比如拉肚子等。反過來,秋冬陰氣外長,身體內的陰氣就會比較虛弱,此時因為怕冷而保暖過度,助長了體內的陽氣,又可能會出現身體干燥、小便大便干、干咳等癥狀。因此,前人便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重要養生原則。
生姜,性溫味辛,可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生姜性溫,又可以溫中,夏天陽氣外越而身體內陽氣較虛時正好可以起到溫補以助陽氣的作用。而蘿卜味甘性寒,可下氣,消食,利尿,潤肺祛痰,解毒生津。因為其性寒的特點,所以在冬天陰氣在外而體內陰氣虛陽氣實的情況下,食用適量蘿卜也可以助長體內陰氣對抗陽氣。因此,“冬吃蘿卜夏吃姜”這句話便是《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一個典型體現。
夏季吃生姜的好處
殺菌消炎
研究發現,生姜的揮發油中含有一些殺菌成分,對沙門氏菌等細菌有殺滅作用。夏季天氣炎熱,食物容易受污染變質,食用后可能會引起腸胃炎,適當食用生姜或喝姜湯則能起到防治腸胃炎的作用。
預防空調病
炎炎夏季,酷暑難當,人們喜歡長時間待在有空調的地方,室內外溫差大,有些人身體調節不過來,一不小心就會患上感冒,還有部分人肩膀、腰部和腿部遭受冷氣侵襲,引起了肩周炎、關節炎或者腰膝酸脹不適等癥,這些都是空調病。夏天吃點生姜或者喝姜茶、姜湯等都可以幫助我們祛除身體寒氣,避免空調病找上門,還能防治因過多攝入寒涼食物而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癥狀。
促進排汗
生姜辛溫,其中所含的姜辣素能夠刺激心臟和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促使毛孔張開排汗,可以將體內余熱帶走,有解表發汗的功效,起到一定降溫、防暑作用。
健脾胃
炎夏貪涼,人們經常大量進食寒涼食物,寒氣進入體內導致脾胃虛寒,從而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而生姜能溫脾胃,可以調治脾胃虛寒。
促進食欲
夏天天氣炎熱,人體消化液分泌減少,從而引起食欲不振。而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能夠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促進腸胃,增強消化功能,起到開胃健脾、增進食欲的作用,因而民間有“飯不香,吃生姜”的說法。
祛風散寒
夏季人們偏愛生冷、寒涼食物,平時喝水也是涼開水,久而久之就會讓脾胃受寒,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而生姜辛溫,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能夠預防上述癥狀的發生。
因此,對于“冬吃蘿卜夏吃姜”這句老話,我們應該理性地去看待它。我們不能因為老祖宗這一句話,就夏天不吃蘿卜,夏天不吃姜,我們應該注重的是這句話背后的道理。具體原理明白了我們才能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去選用合適的養生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生活中該吃、想吃時,兩者都是可以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