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我在單位加班,忙得暈頭轉向。到晌午約1點時,才拿到外賣盒飯開始我的午餐。
難得輕松,那么就刷刷微博、朋友圈吧。
咦,不對勁,微博怎么刷不出來,朋友圈有人截圖說鹿晗介紹女朋友是關曉彤,關回應并艾特了鹿。于是我就樂了。
我這純粹是吃瓜群眾無聊寂寞,終于逮著全民娛樂的機會參與議題嘛。
到現在,鹿晗公布女票的新聞過去了兩天,已經家喻戶曉人盡皆知。
那些問“鹿晗是誰?”的人們,如今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概況:
就是那個從韓國回國發展,90年出生,代表作不多,演過《重返二十歲》,面相柔和清澈,舉止禮貌有加,卻擁有超高人氣,擁有中國最具組織性紀律性粉絲團的男演員、歌手。
哦,演員啊。可是你又說他沒有多少代表作。
是啊。可是他有顏值啊,他承載了無數90后的夢幻投射,他能將流量迅速變為龐大的現金流。
這么說,他何其幸運,因為顏值高,無需太多才華便可以支撐起幾千萬甚至更多粉絲的愛。
看到過關于他的采訪,大家對他評價最多的就是“努力”、“好看”。個人認為,他的“好看”應該大過“努力”。
美國有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光環效應。他認為,粉絲會將偶像的樣貌泛化到他們的言行舉止,顏值高的人一切仿佛都是美好的。
于是,像鹿晗這樣長相干凈、精致、乖暖、毫無攻擊性的明星,對于粉絲尤其是女粉絲來說,真真是令人沉醉的。
關鍵因素除好看之外,當然還有“柔和”“謙遜有禮貌”。
有報道稱,鹿晗接受采訪經常會帶點羞怯,并不像呼風喚雨的“男神”,而更像一個鄰家的溫暖男孩。
這樣的性格特征,就讓粉絲有了更多可以自行組織活動的機會。粉絲團可以開動腦筋,策劃各種活動,并決定是否邀請鹿晗出場。
有了微博等新媒體,現在的明星與粉絲的關系顯然有別于80年代。
粉絲可以自主決定和明星的互動、見面。并且,粉絲有能力為此進行埋單。
因為付出,投射的情感變得更加深切,因為互動,與偶像的距離拉近,連接變得觸手可及。
于是,粉絲與偶像之間不僅僅是單純喜歡與被喜歡的關系,而成了相互依存的共同體。粉絲對偶像不僅僅是情感投射,精神被引領,還有非正常的占有和控制。
那么,對于那些女粉絲而言,偶像有了戀愛對象,就像情敵來襲,如臨大敵。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女孩,拍了一段哭得稀里嘩啦的視頻,她說,我喜歡了鹿鹿六年了啊,從高中開始,現在真的很傷心,心臟都快停了,但能怎么辦?還是會繼續愛他的……
這個真愛粉算是理性的,至少不會自傷自殘,喊著“關曉彤你個碧池”然后結束自己性命。
這真真是一個可怕的社會現象,人們衣食無憂,精神空虛,毫無信仰,必須將幻想中的完美形象投射到某個人身上,將他變為偶像,也變為自己的一部分。
而中國又未能如日本一樣,明星與粉絲之間形成某種單身契約。于是,當偶像正常進行戀愛結婚生子時,人設就崩塌了,粉絲就崩潰了。
這又是一個全民自主的時代,我喜歡誰我就粉誰,我就自帶控制感地參與進來,在群體中呈現我的價值,在偶像的成功喜悅中品嘗我的貢獻。
就像前段時間王俊凱18歲生日,粉絲們為其慶生可以發動18架無人機在空中拼出大寫的K;可以讓飛行員噴射氣體寫下生日祝福;可以在土耳其為他放飛熱氣球;可以承包好幾個國家的廣告牌;可以以王俊凱的名義做很多慈善活動;可以為他買下18顆星星,連成他的名字……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那些浮夸簡直驚掉我的下巴。
這也是一個眾人寂寞的時代,因為媒體提供了各種快速便捷,以至于信息的傳遞可能挾帶著陌生和強勢,讓你不得不去看看究竟。
否則,全民都參與了這樣的話題,你連話題的主要內容都不知道,情何以堪?
況且,生活有多少煩憂乏味,我們就需要多少輕松有趣。參與娛樂八卦,是我們對抗這個世界的重要方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