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進橄欖樹教室一陣花香撲鼻而來……我們就會駐足好一會兒。暮省課上張老師告訴孩子們,為了使橄欖樹教室更加美好,張老師不斷地增添新植物,她說也希望孩子們能為教室創造美好。
我們今天的美好也不少啊……
早晨走進原老師教室首先欣賞了歌曲《月之故鄉》
先欣賞了幾幅任性的圖畫,開啟詩歌《任性的畫筆》老師先范讀,孩子們齊讀,用聲音傳遞情感。讀出“任性”。挑個別學生讀,讀第一小節讀出畫筆的“樂”,分小組讀,讀出自己的感覺。
小石頭教室趙老師的《寓言兩則》,首先引導孩子說出寓言是什么?孩子們自己總結:小故事講述大道理。主人翁可以是人、動物、植物。
解釋題目《寓言兩則》強調寓言的量詞:則
5分鐘看哪個同學讀的故事最多。出示詞語挑學生讀。接龍讀課文(沒讀好的同學,繼續重復。)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和孩子們梳理后復述故事內容。和孩子恁一起揣摩:“羊已經丟了,我還修羊圈干什么?”到底是修還是不修?還是要修的,不修,損失會更大!舉身邊孩子身邊的例子。“我2首曲子都不會,我就不學了?”“數學挑戰單好多都沒時間叼走了,還修不修?補不補?”該了就不晚,不改,就糟糕透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趙老師這樣與孩子們對話:真理馬上就要從孩子身上誕生了。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舉手發言)。真理不是吵出來的。
原老師教室進行了《語文園地二》的預習單,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講到了句型的轉換,變換句型時,成分不能殘缺,保證原句不變。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自主性,自己完成預習。重點講解詩句及詩意。
張春燕老師《動手做做看》復習生字。張老師的課堂時時處處都關注著孩子的行為,激情四射,用鼓勵性針對性的語言提醒孩子。
開火車朗讀課文。結合核心問題:科學家提出一個什么問題?孩子們從文中找答案。對于科學家的話我們我們應該怎么辦?不應該,答案應該從實驗中來,不能信口開河。科學就是這樣,隨時可能被人推翻,不可能有絕對的正確。
當講到“起哄”時,張老師這樣與孩子們對話:橄欖樹教室的孩子從不做動物腦的人。
下午嚴老師寫作指導,魏老師教研:
1、晨誦更像表白,語文課更像戲劇。課堂興奮:詩(共鳴)、思(思辨)。寫作:要展示不要講述。情景長度、邏輯長度,要么在情況中游刃有余。同一個東西,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景物描寫都是服務于人的。
2、寫景:結構、順序、情景關系
舉例的時候盡量用熟悉的東西,減少壓力。
重要的是要表達的東西不能被淹沒。
寫什么取決于我跟她的關系。
課堂上一定要讓孩子們興奮。
課堂上前5分鐘要精心設計出來。
寫景訓練:確定寫作結構、寫景順序、寫景的目的。
共讀《木偶奇遇記》分角色朗讀。隨時停下來和孩子們進行討論。羞恥心——良知
暮省——班級故事(桌椅,餐桌)。張老師講:破窗效應——只要破損一小塊之后,她破損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又學到新知識了!
每一天在運城國際感受到的是孩子、老師的充實,從容。從內到外散發出的品質更是讓我們折服。早晨吃完飯走近教學樓一樓,正準備拉來門口的棉門簾時,發現一個小女孩已經在那兒幫我們拉著呢!當時我們震驚了,表揚了那個小女孩,女孩沖著我們笑笑走了。這樣的舉動是美好的,帶給我更多的思考……在國際學校的每一天時刻都散發著美好,時刻都有感動發生,珍惜在國際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