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不正當者,即為無用之物
這是一種立法精神。所做事情必須建立在底線和道德的基準之上。
2.嗜書如命
想盡一切辦法讀書:借書、與有書之人交朋友,如饑似渴地閱讀。
3.以慢為快
《旁觀者》一書,深得他心。模仿它,作者自己寫。大概是找幾篇文章,簡單概括每個核心思想,幾天后,再回顧,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出來 。
把故事改成詩歌。把整個故事串燒起來,按次序排列。過段時間,根據排列回憶整個故事,再與原文比較。發現缺點,改進!
4.練習辯論
核心要素:謙遜+謙遜
一個謙遜又敢于發問的人兒,說完自己的見解,一定會,不,加上一句話,請他人不吝賜教表達尊重。
語言得以存在的目的:更好的交流和情感增進。但是,最好不要用教育的姿態來交流。
“大智若愚”,突然想到一個人的愚蠢可以解讀成ta很謙遜,也可以理解為內心的傲慢。
5.大膽嘗試,多渠道前進
因為哥哥的不鼓勵,作者匿名投稿,結果深受贊賞,這是作者的里程碑事件。奠定了他日后的再作。
當一個人真正發自內心喜歡某些事,當時前提是這些事都是正當的,投入去做,給予評估和修正,慢慢都會取得很大進步。
現代人告訴你的很多工作學習之法,很多都是相通的。從優秀的人那里總結的。
讀點自傳,收獲多多。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