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5歲的托尼·惠勒(TONY WHEELER)離開倫敦,準備花一年的時間周游世界,而他的妻子莫琳(MAUREEN WHEELER)才22歲,他們沒什么錢,也根本沒想到這是一次多么漫長的旅程。6個月后,當他們穿越歐亞兩洲到達澳大利亞悉尼時,他們的全部家當只剩下27澳分(約合2元人民幣)。
一次又一次的旅程,讓他們認識到旅行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同時還可以讓一個國家的人去認識另一個國家的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對于在路上的旅人會表現出難以置信的友善和樂于助人。他們也發現自助旅行是旅行的最佳方式,這時,你不再是一個旅游團中面目模糊、毫無個性的一位,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所有的交流和所有的友誼,都將是你——一個獨立的人,去和另一個人直接發生關系。
也正是在這條沒有盡頭的旅途中,他們創建了LONELY PLANET。
2009年一個北京出生的華人谷岳和一個紀錄片導演劉暢,策劃了一場浪漫而又艱辛的逃亡式旅行,從北京到柏林,以搭順風車的方式,穿越歐亞大陸的13個國家,全程16000公里,途經沙漠、雪山和草原。也正是是那時候開始,國內才流行搭車旅行的方式,無數年輕人開始效仿,眼尖的旅游衛視同時播出了連載的紀錄片,一時間火遍全中國。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全世界的人都會幫你。”這是谷岳心中的信念。
他在《搭車去柏林》一書的后記中寫道:
我們的人生軌跡在未出生前就已經被父母和社會鋪好了,一直在軌道里盲目掙扎的我們到大學畢業之后才發現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究竟想要什么。在這個時候,我們會突然覺得恐慌,于是,在在這種恐慌中,很多人只好隨波逐流,被社會的潮流牽著鼻子走,在主流的價值觀和“幸福指數”內找到一份安穩和歸屬感,把買房子、車子當做自己新的奮斗目標。
……由于我們的生長環境,很多人已經養成了要用頭腦和理智來分析所有事情的習慣。但是我們自己的人生和世界,只有通過身體力行和心靈的感觸,才能得到真正的體驗。
其實我并不覺得把買房子、車子當做奮斗目標有什么不妥,重要的可能是獲得的途經,找到自己合適的即便你天天待在家里也未嘗不可。
但是,我們只能年輕一次,不出去走走,你或許真的以為眼前的就是世界啊。
在路上一直我的一個夢想,去往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接觸當地的人和事、長時間安靜地獨處,也是我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這次的川藏之行,我并沒有什么詳細的籌劃和精心的準備,也沒有什么所謂的攻略,只是和之前的兩次獨立遠行一樣,帶上需要的東西出發就行,因為我相信再好的攻略也比不上路上的未知帶給我的興奮。
當然,除了情懷和夢想,更需要關注具體的事情,比如:路上需要帶什么、住哪、吃什么、每個地點的停留時間、整個行程的時間把控等等都是需要去考慮的。
因為各位朋友的幫忙,使得我上一篇旅行招募的文章閱讀量第一次破千,我十分感謝轉發的朋友,這幾天又有很多新朋友的關注,大多是年齡比我小的,我知道這其中有好奇的、有感興趣的、有想去旅行但沒有時間的,我想說的是我的公眾號并不是一個專門只寫一類文章的號,我寫旅行,也寫音樂、電影、話劇……甚至無聊的房地產,就像我每一篇文章末尾的固定圖片上說的一樣,“想寫點什么 就寫點什么”,如果我沒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您隨時取關我也是不介意的哦。
我從不勸人辭職旅行,所有跟你自己相關的事情,首先都要你對自己負責,千萬不要因為對當下生活不滿或者想逃避眼前問題而盲目去旅行,因為即便你產生了物理上位移,也產生不了化學上的變化,當你回來之后,眼前的問題依舊還在那里。
去年第一次進藏,第一次搭車,還是在冬季的川藏線,當時的我希望這一路能順利,也會希望遇到有趣的人和新鮮的事,我在10月21日凌晨到達此次行程的第一站——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