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你們高考后的那個暑假都做了什么嗎?90%的過來人都不記得吧。但我們的現(xiàn)在都是由過去的時間點滴積累而來。因此,或許那寶貴的一個夏天,完全自由掌控的一個夏天,年輕無敵的一個夏天,應該好好被利用起來對不對。所以這篇文章寫給那些青春正好又憧憬未來的同學們。
1、
回顧十年寒窗直到成為留洋女博士,我在思考
什么高中習得的能力保留到現(xiàn)在還好用?
于是我像個時間會計一樣,粗略計算了一下自己積累每一個所謂“特長”所花的時間總和。榜單最高“消費”達8000小時的是從大學開始選擇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其次就是從小學就開始學習但到現(xiàn)在依然不能說掌握完全的英語水平,共計約7000小時。這讓我想起自己在高考后那個暑假做過的唯一一件有意義的事,就是報名了一個英語口語班,跟一個紐約來的新聞記者學口語。他的教課方式特別隨意,跟高中時上課很不一樣,每天就是聽聽歌,聊聊家常,甚至仔細跟我們剖析東西方愛情是怎么一回事。那期課程即使十年過去了我依然歷歷在目,當時背下的歌詞現(xiàn)在還能流利唱出來。大概只有1個月的口語課,影響了我接下來10年的英語學習之路。我發(fā)現(xiàn)了英語交流和表達的趣旨,也不再死板地背單詞做語法練閱讀,而是從理解出發(fā)去享受“聽明白了”的快感。上了大學之后,我并沒有像大多數(shù)同學捧著單詞書鉆進小樹林每天念念有詞,而是常常在隨身mp3里拷貝VOA慢速英語,BBC NEWs之類,平時就多聽多練耳,在課堂上爭取英語演講機會,多說多表達。這樣下來,英語四六級也沒怎么刻意準備就輕松通過了,還有空去考了托業(yè)和中級英語翻譯。后來,這些證書都成了自己進一步深造的有力砝碼。
2、
其實大學里的四六級放在高中生那里可能都不算什么,但因為大學學習的散漫氣氛和自我約束能力的下降,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整個4年都在為英語考級而奔忙:一本單詞書一年翻開兩次,一次翻半年,總看不完C字打頭的單詞,書后面都是嶄新的。
好些已經工作的人會酸酸地說,除了考研或出國留學,英語在大學四年之后幾乎再沒什么用武之地。這個觀念真的是太out了。我周圍的很多人,都是藉由大學時代英語水平的突出而獲得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快的升職加薪通道以及更廣的人脈。
A同學念的是空乘專業(yè)的專科,但英語四六級在大二就一次性通過,這在她們學校都很罕見。她在畢業(yè)時被全球TOP3新加坡航空公司直接錄取,這也是國內千里挑一的百分比。她的同學還在飛國內航線的時候,她已經飛過好幾個大洲。英語成了她事業(yè)騰飛的翅膀。B同學本來是中國移動校園招聘中的普通一員,需要在營業(yè)廳做半年輪崗的引導工作,因為大學時就考了托福,英語出眾,每當營業(yè)廳來了外國人別人都不敢上前問詢的時候,他都能淡定hold住老外的各種疑問,領導因此很器重他。此后凡是遇到國際接待或交流活動,領導總不忘把他推薦到前面。不到半年輪崗期滿,他就從一群校園招聘的毛頭小子里脫穎而出,提前換崗成為技術部成員。C同學,英語曾經爛大街,但因為有一個國際競賽很想?yún)⑴c,不得不硬著頭皮翻譯網(wǎng)頁,把自己的創(chuàng)意作品翻譯成了整套英文參賽方案。后來她一舉拿下二等獎,被國外大學老師看中,推薦去了美帝全獎碩博連讀。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再回頭看看說“英語無用”的那些同學,在朋友圈里三天兩頭抱怨工資低假期少想出去看看可英語又不好,連個機票酒店自己都定不了。。。。。。
3、
有人開玩笑說:“高考之前,你還是那個可以說人生有100萬種可能性的少年。”言下之意,高考后你的人生已經失去了很多種選擇的權利。誠然,學校和專業(yè)會限制我們一時一地,但生活的主動權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況且相對于接下來無數(shù)難得多得多的人生挑戰(zhàn),學好英語這件事也太易于反掌了一點。
因此,我很認真的以過來人的身份提醒你,不論高考成績好壞,其實都不能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但無論你在這個暑假有多想放縱或有多迷茫,每天請繼續(xù)保持高中學習的勁頭學兩個小時英語,讀也好聽也好說也好寫也好,都好。時間是看得見的,也不斷默默積累著你的運氣。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我不是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如果能做到,容我給你算一卦,嗯,乾卦。
[潛龍在淵]。后必勢不可擋。
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聯(lián)系簡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