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真誠的東西,當然也喜歡真誠的電影,至少在追逐票房和腦殘編劇泛濫的近幾年,難得看到一部有誠意的作品。嗯,這樣的電影才能稱之為作品。
故事發生在西藏。不知道為什么,打出西藏這兩個字的時候心里面居然有點兒失落。這個地方的圣潔神秘近幾年也被大眾過度消費著。那種大肆宣揚不去西藏靈魂就無法洗滌的言論聽了讓人覺得可笑。西藏不是靈魂的洗衣機或者漂白水,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有這樣的功能。對我而言,讓人永生難忘的只有高原曠麗的風景,以及旅行途中見過的形形色色的人,唯獨他們能夠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一些痕跡。
二十歲那年暑假去過拉薩,回來的時候就是走的318,雖然走318在今天看來已經是一件流于俗套的事兒,但那次旅行確實是我活到目前最最難忘的一次。徒步加搭車,體重八十多斤的我背著一個快四十斤的包從拉薩回到重慶。不算是什么牛逼哄哄的事兒,現在想想只是佩服我自己。所以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一種莫名的情結。特別是看到那些自己曾經用這雙三十五碼的腳丈量過的地方,雅魯藏布江,隨風飄揚的經幡,蜿蜒曲折的七十二道拐,那種時空產生的錯亂感讓我覺得內心溫熱。
朝圣這個詞,如果你進過藏,你或許就不會那么陌生。大昭寺廣場上走幾步就能碰上五體投地磕長頭的朝圣者。你也不用感到不解,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生存方式是絕對正確或者錯誤的,沒有人能夠評判哪一種生活方式更好更不好。忠于自己的選擇,并且接納它,才是從一種生活方式中獲得幸福的途徑。
所以,如果你為這些朝圣者感到不解,或者你覺得他們是一群傻逼瘋子,我希望你能夠先去了解一下他們的文化,不要輕易的對一件自己不了解的事做出評判,這是對他們起碼的尊重。我記得電影結束在電梯里,有一個姑娘在給她男朋友抱怨,說這電影很無聊,搞不懂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所以,都是仁者見仁的事。
在觀影之前,我查閱了一下這部電影的一些訊息,一部導演歷時兩年的誠心之作,里面的演員都是素人,他們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與其說他們是在表演,不如說他們只是在演出自己的生活而已。所以在觀影過程中,產生看紀錄片的感覺我認為很正常。對白少,沒有曲折的情節,十一個人組成的一支隊伍從芒康一路到岡仁波齊,他們走過四季,走了兩千多公里的路途到達了自己神往的圣地。
藏歷馬年,傳說中釋迦摩尼出生的年份,也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平常的年份來岡仁波齊轉山一圈就可以洗盡一生的罪孽,轉山十二圈就可以免受地獄之苦,要是能轉上108圈就可以成佛。而在藏歷的馬年去轉一圈岡仁波齊,可以增加十二倍的功德,相當于平常年份轉十三圈。如果在看電影之前能有這條信息,或許你能夠更加理解為什么一個幾歲小孩兒,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一個快要臨盆的孕婦也會奮不顧身的加入到朝圣的隊伍中去了。
這十一個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身份,前往朝圣的原因不同。就像是更大更廣闊的一個群體,都在一條路上行走著,這不就像是人生么?每個人通往的終點都是一樣的。這條路上有死亡也有新生,有泥濘也有險灘。他們用最最不投機取巧的方式在走這一段路。車壞了就拉著車走,走一截放下車折回去重新磕頭。人類在文明進程的過程中總是在想辦法投機取巧,所以我們發明各種各樣的東西為了方便自己。而有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愿意放下投機取巧的本性,用看似愚笨的方式去完成一件對他們而言莊重神圣的事,這難道不就是真誠嗎?對自己對命運對生活的一種真誠。
錢只是一種工具,他們不貪戀,沒錢了,需要錢就去打工,去給人家洗車,去工地搬東西,攢夠了錢又繼續上路。那種不為所動的簡單,才是我看到的自由。他們的心那么自由,他們從不捆綁自己。要說他們有貪念的話,幸福就是他們唯一的貪念吧。但他們的幸福那么簡單,夜里睡在塵土中,也能開懷大笑。他們那樣寬容,遇到著急送病人就醫而撞壞自己車的人,他們選擇了原諒。車壞了,自己拉著走,臉上還是能掛著笑。沒有一句抱怨,似乎生活從來都沒有虧待過他們。
下雪天,他們迎著風雪走著;烈日下,他們耐著炙熱走著;春暖花開的時候,他們唱著歌跳著舞繼續走著。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他們的步伐。這支十一個人組成的隊伍,卻是那么的有力量。朝朝暮暮之間,走過嚴寒酷暑,走過陳乏,走過初生的劇痛,走過死亡的無息,就是在這樣沉靜而充滿力量的步伐里,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肅穆。
影片中很多讓人溫暖的細節。他們當中的一個男人在磕頭的時候遇到一只過路的螞蟻,他停了下來,注視著它經過。人類如此自大的動物,愿意在一只渺小的螻蟻面前駐足停留,為它的經過行注目禮。
好了,我就不劇透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贊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