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親寶寶上看到一篇文章。
? ? ? ? 作家龍應臺曾分享一個故事:她曾經去拜訪過一個朋友 ,朋友的女兒聰慧可愛。畫,畫的很好。她勸阻朋友好好栽培孩子的特長,然而朋友卻對孩子的教育漠不關心。
? ? ? ? 十年后,她再次見到朋友的女兒時,小女孩已經變成一個叛逆的少女,手里也不再拿的是畫筆,而是一支煙。
? ? ? ? 之后作者赫然說:“父母的保質期只有十年。
? ? ? ? “從0-10歲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十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十年,一旦錯過了,花再多的經歷和時間都無法彌補。”
? ? ? ? 聽說某人的孩子上六年級,是否能考上初中是個問題。別人勸媽媽,別顧著掙那幾個錢了,不如好好管管孩子。一個已經六年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此時才“好好管”,效果能怎樣?
? ? ? ? 朋友的孩子七歲,喜歡畫畫,朋友常帶孩子寫生,還騰出地下室給孩子作為“工作室”。稱為“工作室”盡管顯得太“高大上”,但畫具一應俱全,畫展更是激起了孩子對畫畫更大的興趣。
? ? ? ? 保質期,十年。我的兒子也七歲了!
? ? ? ? 有了女兒后,很多時候無法兼顧兩個孩子。兒子要跟我下棋,女兒總會中途拿走棋子;正在和兒子看書,女兒會把書搶走。留下兒子大喝一聲:“多多!”以發泄自己對妹妹的不滿。只好利用路上、妹妹能安靜地自己玩等零碎的時間陪兒子。能有一個整塊的時間和兒子相處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 ? ? 還好,還有三年。想想將來,這個小男生會覺得和媽媽牽手不好意思,會走得越來越遠,就有了危機感。時光啊,請慢些走,讓我們多享受在一起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