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中書籍匱乏,最喜跟上父親一道兒去叔叔家串門。因為叔叔家的書櫥中有精美的童話書,在那兒我可以看上一整天!書籍開闊了我的視野,為我的思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學(xué)期間,哥哥曾買過一本盜版的《魯迅全集》送我,粗陋的紙張抵擋不住我對它的熱愛,嚴(yán)格的說,這是我擁有的第一本課外閱讀書籍。當(dāng)然,那個時候讀書,尚不能完全領(lǐng)會其中的深意,只是單純的喜歡。你看吶!阿Q,雖只是個小人物,但他樂天派的性格真不錯,如果人人都用他這種精神勝利法,大概人們的心理會更健康,生癌癥的人也會少許多罷!祥林嫂多舛的命運,迅哥兒美好的童年,對保姆大媽媽的懷念,這些都讓我記憶猶新。
進(jìn)入青春期以后就沉迷于言情小說,亦舒的作品幾乎都讀過,玫瑰的故事、朝花夕拾、喜寶、預(yù)言......美好的青春期伴隨它們度過。
現(xiàn)在最喜歡看的是唐詩、宋詞這類書籍,工作之余,每每翻閱,是一種心靈的滋養(yǎng),“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這些年,也相繼購置了許多書籍,往往喜歡過段時間舊書重溫一下,能得到許多的新體會。曾在朱光潛的作品《談美》中看到一句話,至今記憶深刻:“大抵學(xué)古文者,必須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最近看《菜根譚》、《小窗幽記》,越發(fā)感覺到這句話的準(zhǔn)確;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謂的“讀”,自然不只是限于眼睛的瀏覽,得大聲吟哦出來才領(lǐng)會其中深意。
在如今的電子媒介時代,網(wǎng)上的電子書閱覽也很方便,但我覺得這種翻閱是走馬觀花,往往過后不復(fù)記憶。最喜歡泡上一杯清茶,手執(zhí)書本,慢慢翻閱,入腦入心,如此、甚好!每每看到妙處,或會心一笑,或潸然淚下,好的作者就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良友,對你娓娓道來,讓你沉浸其中,久久難以回神;此等妙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常贏
201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