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每天早晨6:30收聽《羅輯思維》公眾號里羅浩宇的60秒語音。既給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面圈子的大門,也感嘆于羅胖4年如一日的堅持。
很多人問他:“你每天早晨發送60秒,為什么不提前錄好音,可以連續輕松好幾天呢?”他的回答是:“這個恐怕不行,因為,第一,每天的錄音可以讓我保持思考的狀態和內容質量的水準。第二,其實一個人是很難儲備那么多好想法,有價值的想法只能從每天最新鮮的行動、交談、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產生。往往在每天傍晚的時候,我還不知道第二天早上要說啥,但是因為4年半的堅持,讓我保持在一個過程的狀態中,所以我堅信,這60秒我一定會想出來的!”
其實,羅浩宇一開始做“羅輯思維”的時候,每天播送60秒也曾經經歷過痛苦的磨礪的。那時候,他得頭一天就開始策劃稿件,然后錄音,根據語速再刪減稿件的文字,常常一條60秒的語音需要錄制上千遍才能一秒不差的完成。然而,常年的堅持已經讓他練就了60秒語速和字數的精確,也鍛煉了他思維的活躍,語言的連貫,造就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你看,這就是過程的力量!
非常佩服身邊一些將事情做到極致的人。那天看到一位老教師在手寫備課,非常驚訝。在電子信息的時代,我們早就習慣了使用電子備課。而且一次備課,全組可以使用,音像圖文并存還方便快捷。誰還用手寫啊?老教師卻說:“學生不一樣,講課的快慢就不一樣,側重點就不一樣,我把課堂的脈絡寫一寫,一是鍛煉了自己思考的能力,二是就當練字。”可不是,看看老教師的字真的是方健俊麗,如筋帶骨。再看看自己的字,東倒西歪不說,還特別容易提筆忘字,被快捷的輸入法搞得有點生僻的字就不會寫了。而老教師在常年的備課堅持中雖然勞累和繁瑣,卻收獲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對課堂的掌控,對不同學生的因材施教,贏得了大家的尊重。你看,這就是過程的力量!
很多人驚訝于我能夠寫出幾篇小文章,問我是什么原因?其實,最早我也是不會寫文章的,先是苦于朋友圈廣告文案的編寫,后來慢慢的開始記錄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學會了沉思和積淀。沉思和積淀讓我能夠更細膩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一個總想教導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證明自己懂得多的人,成長為贊嘆別人、保持覺知,保有正念,放下對別人的考量,看見自己的人。不再評判他人,不再執著于對錯,開始探索生命的本質,帶著感恩接納生命的如其所是。你看,這就是過程的力量!
前幾天看過一篇文章,講述作家嚴歌苓的。她在30多歲的時候在國內已經很有名氣了,卻開始學習英語,嘗試英文寫作。后來旅居美國,成為外交官夫人,小說和劇本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但她仍然筆耕不輟,60多歲了堅持每天至少6小時的寫作。常年的寫作讓她時刻保有思考的狀態,保持積極的心態。你看,這就是過程的力量!
西天漫漫、浮云蔽日、黃沙遮眼,但是在玄奘的腳下,這只是求經路上的一段艱難的經歷。東海茫茫、風高浪急、無邊無際,但是在鑒真的腳下,也只是一代高僧的傳播佛法的必經之路。
我們曾仰望高山,嘆為觀止!當你開始邁開雙腳,山巔也變成了腳下的路;我們曾俯瞰大海,難渡汪洋!當你開始劃動雙槳,汪洋也變成了渡人渡己的航船。
沒有不經風雨的花朵,沒有不經雕琢的美玉。只要你選擇了上路,所有的困難終將變成身后的風景。因為,這是過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