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鴨梨
每個人面臨壓力的身體反應各異:
@達達令:我是天生的悲觀者,一直在跟自己的隱形壓力做斗爭,從前沒意識到這一點,只是任其成長為自己性格抑郁的一部分。我的壓力會反映到身體上,長痘,潰瘍,浮腫,月經不調,甚至是發燒。
@孫博陽:我有壓力時會吃一些油炸的特別香的食物,炸雞架,炸雞脖,然后吐出來。壓力大的時候真的好想吃東西和買東西吃。
@匿名用戶:看島國電影沒半點反應。
對于我來說,壓力太大的時候,每根頭發都很有存在感,它們憤怒地叉腰站,提示我它們隨時準備離家出走。
惜發如命的我表示hin害怕啊!
除了于健康無益,壓力爆表時效率真的很差啊:
當這個鴨梨擺在眼前,如果我們一沒有想辦法完成,二沒有健康成長,我們這不是有病么!所以必須想辦法化壓力為動力,不然還不如做個無公害平躺寶寶。
有心理學家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寫到:回想一下你人生中最輝煌、最牛逼的時刻——那段時間里,你是不是也挺有壓力的?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所以,壓力給人的影響不單單是負面的——只要我們處理得當。
NO.2 ?凍梨
分享凍梨幾枚。
1,Alicia 與 Thomas Crum, 《哈佛商業評論》:
擁有“我要把壓力視作前進的動力”這種覺悟非常有好處——因為我們內心深處其實都不得不承認“好事多磨,一波三折”這個道理。
假期回公司分享,說到列清單人格的同事遇到創業型公司會痛苦萬分,因為靠譜的人遇到不靠譜的公司會萬事不適應,解決方法呢,就是把所有的“不靠譜”看成是對自己能力的考驗和訓練。
2,所以,學會轉換角度思考問題特別重要,積極心理學家Shawn Achor曾指出:
當大腦在積極處理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的時候,大腦也會慢慢變得更聰明。如果我們懷著積極且淡定(而不是困惑和憂慮)的心態去應對困難挑戰,我們大腦的處理信息、進行創作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3,康永哥也說過:
為什么我常鼓勵大家讀書?因為我們的人生非常有限,閱讀可以拓寬我們的經驗,看到別人的人生是什么樣子。一有機會看到別人的人生長什么樣子,就會培養出一種抽離的能力。在失敗中我們會感覺到痛苦,是因為你陷在其中。前陣子小S遭遇到不順遂的事,我傳簡訊跟她說,我們一起來練習,想象十年后我們的人生是什么樣子。培養抽離的能力,能夠讓我們跳脫當下的痛苦跟挫折,比較容易面對失敗。這個能力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是靠著我們不斷去摸索別人的人生,累積到足夠的信心,知道世上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活著,還有無數活的可能。那些可能會給我們信心,只要撐得夠久,有一天就會知道,這些失敗和痛苦,都只是過眼煙云而已。
所以,把壓力當作凍梨,欣賞它將為你帶來的經歷,然后吃掉它。
NO.3 ?吃法
牙套小姐喝了一碗我的雞湯后,決定改變“三十年不會游泳”這個現狀,主動去報了游泳課,后來工作猛然多起來,“習得的有趣”被“完成計劃卻沒有時間休息”吞噬,她堅持了一段覺得不開心,就把課停了。
牙套小姐說:做這些事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如果不開心,就沒有意義了。
是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更美好",而不是"完美”。
之前說,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昨天看到一句話: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但又不僅僅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需要一口氣跑完,而你的人生可以停下來喘口氣再接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