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星期五
探索歷程:
“雙基”——“語文素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案例1
“知識樹”的探索。魏書生。
案例2
上海“一期課改”版高中語文教材
局部來看,呈現清晰。比如:
編寫理念——對閱讀構成的分解
二十年前對雙基探索,有了很多的成果。
到90年代末出現了社會大討論:語文誤盡蒼生?學者文人對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失落發出了吶喊。
于是,有了新的探索:如何把知識技能和學生成長中人格的培養結合起來呢?提出了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提高。
2002年新課標的探索
語文素養是怎么一回事呢?
提出了語文應用能力、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概念和表達。
思考:科學文化素質的提法,對于葉語文,是不是有點泛了呢?
因為雙基目標,對語文學習中人的精神品格、國民素養等更高的根本的培養還不夠。對好的語言文字的理解還不夠,更多的是機械的訓練。所以實驗本新課標就對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進行了探索。
思考:語文學科在學生成長發展中的貢獻在哪里?
課標在對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
反思:語文素養的概念有些寬泛,學科素養有一些共性的。于是,提出了學科素養一說。
那么,語文核心素養是什么?有幾個關鍵點?
一是,積極的語言活動。
現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刷題、機械地記答案、背作文及作文套路、反復的技巧訓練遠離了建構語文經驗的常態要求。不是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
是在已有的語言經驗的基礎上,個性化地發展自己的語言經驗。當然,這是有個性化的,每個人的建構速度不一樣。
二是,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例如:《祝福》《最后一片葉子》符合學生常態的語言運用狀況,課堂學習實際。詞語的簡明連貫、準確、得體是否有自己的判斷。
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
小結:從“語文素養”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探索,努力的方向都是在試圖回答:語文學科育人的獨特價值在哪里?
關鍵之一是“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
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表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