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完成了廈門暴走計劃。在鼓浪嶼都呆了整整三天。幾乎每一天都是用腳在丈量陸地。而在這個海濱城市,這般的尋覓,亦是為了我的美食。
這幾天品過的美食不少,小吃也好、主食也罷幾乎頓頓與美食為伍與海鮮為伴,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無非以下三種。
海蠣煎
我記得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二集心傳中有一個極為類似小吃,片子里貌似說的是汕頭小吃。這道廈門特色小吃和那個很類似,也另具一番風味。
我覺得來廈門必然要品嘗下這道菜/小吃。
關于海蠣煎,大街小巷,很多地方會做它。而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我在這里每一次吃到的海蠣煎,味道都不一樣。
傳統的做法是薯粉打漿,包裹花蛤肉或者蠔肉,加蛋液,烙至兩面焦黃。一口下去,飽滿的汁水充盈口舌齒間,鮮味十足。金黃的煎蛋邊入口外酥內潤。
在鼓浪嶼有個半個門面寬的小店,就在一家做龍蝦的店旁邊。是一位女老板在做海蠣煎,做好一份賣一份,食客門就擠在門口排隊。她家的海蠣煎有放辣醬味道的,薯粉用的比較多。是我吃過比較好吃的一家。然則鼓浪嶼上幾乎每一家做海蠣煎的味道都不錯,我還吃過一家店面挺大,號稱海蠣煎鼻祖的店,就開在這家店前頭一些,口感也很好。
而另外一家是餐廳,海蠣煎是它家特色菜,蛋液給的比較多,比小吃攤的貴一點,我比較喜歡吃它家的蛋邊。當然,餐廳的海蠣煎品相上會比小吃攤的好看,但不見得都比小吃攤好吃。
一道海蠣煎,脆嫩兼備,可以做菜品,又可以是街頭巷尾的消遣小吃,有些味覺江湖的鬧市俠隱的感覺。
撈海鮮
廈門必吃海鮮,廈門的海鮮又以各種蛤類、蚌類聞名,如象拔蚌、玉米蚌之類。撈海鮮是朋友極力推薦的。據說是很有名的吃法。操作也很簡單,農夫山泉燙海鮮。
我原想著,一鍋開水,便是煮出朵花兒來能有什么了不得。再加之我是內陸人,運到家鄉那邊的海鮮免不了腥味重,我一般制作海鮮都是大油大料,如花蛤之類。
但委實,這是一鍋美味,只能用鮮美來形容罷。
各種蛤、貝、蝦、魚玲瑯滿目的擺在食材區,一看就新鮮的要命,食客現選現上菜。店家為你切好,整整齊齊碼在盤子里,放到鍋里面燙個十幾秒就可以直接入口,每一種海鮮都獨具風味,鮮味兒十足,我連醬汁兒都沒用。
這一鍋白開水,煮出一鍋鮮美,倒有些妙手書生的感覺。
姜母鴨
這個小吃實乃網絡推薦,我慕名而去。也確實,在廈門各大紀念品商店,都能看到包裝好了的姜母鴨,等著游客提溜回家。
此菜品據說用的是紅番面鴨,炒后加老姜米酒燉,期間加各種補藥。一上來的時候聞起來確實很香,味蕾的口感也不錯,咸淡適中,有些藥膳的品味,卻不會濃膩。但是肉質是關鍵,我吃過兩家,一家許是趕了些時間,火候略欠,有些硬了。另外一家就剛剛好,肉質軟糯。
這道菜幾乎在每一家餐廳都有,不過我吃過最好吃的還是在鼓浪嶼上的一家小店,肉燉的最軟最糯,味道最為正。
以上三種是此次廈門行中美食最為印象深刻的三類。剩下的各類海鮮、湯、街頭小吃也都有涉獵。余不一一,放幾張圖片眼饞一下。
這家外婆家的咖喱味道非常正中,據說是進口的咖喱,我這個平素不愛吃咖喱的人那天也吃了不少,為了感受咖喱泡飯,還多吃了一碗米飯。
花蛤魚丸湯,魚丸很勁道,湯很鮮美。
小吃攤上的蒸龍蝦,龍蝦大、中、小三種類型可以選擇,肉質挺新鮮。
海鮮匯,各類海鮮白灼一碗。
白灼花蛤,分量很足,我們三個人都沒吃完。
鐵板魷魚,其實相當于白灼魷魚了,料很少,完全是魷魚自身的鮮味兒。
很棒的主食,分量也很足,粉絲里有海鮮的鮮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