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國的“情人節”那天,2月14日,廣糧門等來了它日思夜想的一紙鑒定!
廣糧門觀音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遲到的“祝?!币彩橇钊艘馔獾摹绑@喜”啊!
01? 古寺的“秘密”
在當地,村里的百姓都叫它“尉寺”,相傳為紀念尉遲恭督建“阿井”時所建。何時改為“觀音寺”不詳,村里的老人大多見過觀音寺的山門上有“觀音寺”字樣。
聽老人們講,觀音寺為東阿縣里在五六十年代還有主持,名叫“祖本”。
在“破四舊”的時候,寺里的佛像大多被毀掉,多為泥塑,中有“石胎”。泥塑毀壞時從里面爬出了很多“長蟲”,即“蛇”。還有十六大銅人,其中“八大銅人”被埋在了地下。
觀音寺里有許多盜洞,據說即為尋找“八大銅人”而挖。
迄今仍未找到。
曾有人起卦,卦象顯示依然深藏!
寺廟主持“祖本”后來還俗。
在離寺不遠處的磚廠取土時,曾挖出和尚的坐缸,打開,里面的和尚據說依然如生,后又擇地埋葬。
“八大銅人”到底有沒有,到底在哪里,這是一個“迷”。
02? 廣糧門的“秘密”
原來該村叫“馬曹集”,600年前,因圣旨而改為“廣糧門”。
據推算,該村的歷史至少在千年以上。
這幅保留在姜樓鎮盧集村民家中的趙氏始祖族譜畫像,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僅每年初一至十五拿出供奉,其余時間只能珍藏。畫布已經開裂,但色澤依然鮮艷。趙氏始祖得和公,八子八孫,及至現在已到二十五世,遍及全國各地。
曾經,村里占地一畝以上的宅院眾多,曾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宅院,因為富農而舉家搬遷,后無人居住,偌大宅院就此荒廢。村里也曾有很少見的土“二層樓”,阿膠作坊遺址等。
古村現在的建筑,多為改革后的紅磚房,是典型的北方改革開放后的建筑。
村里原有古“廣糧門”牌坊、土地廟等古建筑群,后被拆掉,小的石材被運去修黃河大堤,一些大的石碑和文物就地掩埋,“廣糧門”圣旨碑就是這樣被保護下來的。至今,一些古老墳地里老碑依然埋在地下,村里也有不少的碑石依然深埋在不知名的角落。
到底有多少文物埋在哪里,依然是個“迷”。
從一定意義上講,廣糧門古村本身即為一座“天然的民俗博物館”。
03? 傳說里的“秘密”
“廣糧門”的傳說,現在已經列為東阿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始祖趙公得和墓地“趙氏祖塋”,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去年村民及附近35個村的趙公后人,自發捐款60余萬元,對趙氏祖塋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已經頗具規模。
其捐糧7000余石,白麻4000余石賑濟一州五縣的義舉,甚為感人。
在當地,有口口相傳的“財神爺的傳說”,說趙公得和為財神爺轉世?!斗馍裱萘x》即以他為原型,之后,財神爺趙公明才真正成為現在人們心中的“財神爺”。
那些“金鑾殿前有廣糧門的三磚地、紅嘴老鴰的傳說、得和公與鄧廟武當爺的傳說、廣糧門龍鳳呈祥風水格局”等都還是一個待解的“迷”
人之為“財神爺”的并不鮮見,“財神爺的傳說”也不應該成為只是傳說,應該建立專門的紀念館,以褒揚其事跡,感化鄉里四鄰,弘揚大愛精神,傳承大義善行。
廣糧門古村,還有很多很多的秘密沒被世人發現。
不知悲與喜,廣糧門古村已被列入拆遷計劃,也許拆遷之后,會有更多的發現展示給世人。
但到那時,即使有多少發現,會彌補村人們心中的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