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川端康成《雪國》所想說的
每次想說的都有很多,不局限于看的書本身。
對日本文化的接觸其實有限,但最近總看一些日本的書,興趣便多了些。
對日本的了解,回想了一下,最早應該是美少女戰士,蠟筆小新,柯南,一休哥,百變小櫻,還有多拉A夢吧。
天馬行空的想象還有少女情懷可能就是從那時候萌芽的。
越長大,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就超越了少女奇幻和想象,而是逐漸認識到一些更現實上的東西。藝妓,就是其中之一。
而雪國,就是描寫一個藝妓和一個男人的故事。
川端康成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抱著極大的期望來看他最為著名的《雪國》,只能說不大符合我的審美品味。
這本書不厚,用了一個上午就把它看掉。
如果非得要我描述一下這本書的情節,那可以說是一個事業有成、家庭和睦的中年男子島村,每年都會去一個總下大雪的山城里,逃離現實,泡溫泉,招徠藝妓的故事。
不過話也不能說的這么糙,情節不是它取勝的法寶,畫面的描寫才是。
隨便拿一頁來看,就知道它的語言風格了。
極慢的場景描寫,不連貫的情節講述,就像幾個電影中的長鏡頭拼湊在一起,讓人很恍惚。尤其對于性子有點急的人來說,是一種不那么舒服的折磨。
虛無,虛幻,是這本書的全部。島村就像一個浪蕩不羈的公子,每年來這個雪國一次,體味現實之外的悠游自在。但對于藝妓駒子來說,這卻是她的全部生活,是她一生的棲息地。
不同的追求和處境注定了他倆不是一路人,只是彼此的過客,是一種虛幻,是一個美好卻易碎的夢。
男人本性是很多小說都有所涉足的,但川端康成寫的很唯美,并沒有白花花的鏡頭,只有只言片語的瞎想。剝離一切丑惡,只留下美好和潔凈。對島村和駒子感情的描寫,都體現在對話上,談的并不是什么陽春白雪,無非是一些家長里短,生活瑣事,透露出一種平靜,無欲無求的平靜無安寧。
熱烈的像火一般的駒子,耀眼的愛著島村,卻又卑微的愛著島村。而島村,只是將她視做一個虛構的美好,一個可以滿足他精神與肉體雙重需求的幻化,不奢求,不主動,不急躁,安靜的享受他制造出來的一片凈土。
從某種角度來審視這種感情,我感覺很殘忍,有一種悲涼的美好,雖然它不是一個有結局的悲劇或者喜劇,它只是一個單純的描寫和展現,但它的存在本身不就是一種殘忍嗎?
作者川端康成最后在家中用煤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并不感到意外吧,作品中無處不在的虛無感早已說明了一切。
我認為吧,
寫作本身就是一件隱私的事,是以極其單一和個人化的視角來講述事情,并充斥著一個人的價值觀。
閱讀也是一件私密的事,就像是在窺探別人的秘密,分享只有作者和你兩個人才懂得秘密,一起悲傷,一起流淚,一起大笑,一起靜默。
我之前也愛寫東西,或基于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形成一個長久的習慣,這個本上寫幾篇,那個紙上寫幾段,一會qq日志,一會又微博長文的,并不開心,反而郁悶將自己的思維分散。意外發現簡書這個軟件,不管它本身是不是好用,起碼讓我一次又一次的有了筆耕不輟的動力,讓我重新拾起寫東西的欲望。主要是寫給自己看,分享給朋友們也是想獲得一些建議與新的想法,志同道合的盆友們可以一起交流呀,恬不知恥的對每次都闊以看到最后的伙伴說句謝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