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枝錄音清晨朗讀后,發現已經到達62天時,還是突然欽佩一下自己。早起50天,冥想50天,如果人的一生每七年能成為一輩子, 那這是在我第六輩子里堅持最久的一段時間了, 而前六輩子完全不知這回事, 就如同我們每個人都不知在無數次輪回中已經歷了百千萬劫一樣。
*忽然感覺之前的日子都白活了, 如果當初... ;要是早一點...該多好....這些想法好熟悉*
好吧,暫且把后悔的念頭放在一邊, 讓我來復盤一下堅持日拱一卒的感受和思考。
關于決心與沖擊###
下決心不知何時已經成為西松平常事了, 每一次的決心都會被生活節奏的變化打的七零八落, 當準備再開始時, 時間已被各種問題占滿, 于是不了了之。 相信類似鏡頭每個人多少都經歷過, 是毅力不夠, 還是自己不如人家成功, 又或沒有監督?
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應該是屌絲逆襲的成功典范, 從一個夏威夷單親家庭中走出, 名牌大學, 建立從政之路, 愛妻子,愛家庭, 堪稱典范。 但有一件事始終無法堅持, 那就是戒煙。 每一次在鏡頭前宣誓保證一定堅持戒煙,可以總是無疾而終,貌似一直到總統職位卸任也沒能信守承諾。
堅持這件事,名人如此,更何況凡夫?難道這是個不能破的魔咒?
有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將一群饑餓的學生實驗對象分為兩批呆在同一房間分別面對餐桌上一盆巧克力和一盤胡蘿卜。 實驗者告知第一群人只能吃胡蘿卜, 第二群人可以自由選擇胡蘿卜或巧克力。
待實驗對象吃過后分別讓他們做拼圖游戲, 而這個拼圖其實本身就不是完整的,也就是根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結果是只能吃胡羅卜的第一群人最快放棄,并在事后抱怨難度太大。
從根本上看, 這是個關于自控力的實驗, 自控力其實是我們身體中的一種稀缺資源, 自控力這種能量在一些事上消耗殆盡后,就無法再分配給那些事了,因此, 我們要做的就是思考和發現什么事對我們來說最重要,換句話說,對于堅持之事, 哪些屬于剛需,如同吃飯睡覺, 不做就活不好。
好吧,那么就來復盤一下那些事對我來說是剛需。
英語學習###
有些人說,生活在海外十年二十年都可以不用學英文, 因為生活中到處都有講中文的機會, 甚至在悉尼這種大城市,都無需學習普通話,上海話已經足以走遍。
但對于家有學生, 圖書館完全找不到可讀的中文書籍的人來說,學習英文如同喝水一樣是剛需。 在這個世界上, 中文的出版物只占所有出版物總量的1/6 (數字有待考察), 英文書籍仍占大部分, 如果等待翻譯版本常常要消耗許多時日。
因此在之前的62天, 早起朗讀英文短篇成為學習英語的一個部分。選擇朗讀的另一個原因是, 英文的很多發音部位是在說中文時無法觸及的,用沒有鍛煉過的嘴巴來講英文經常會遇到口齒不清的狀況,很讓人著急。
感受#####
自從讀了英文, 我不再用百詞斬這種單純背單詞工具了。
并不是這些工具不好, 而是在經歷了一定單詞積累后, 越發覺得從文章中學習單詞更有鏈接, 記憶相對深刻,最關鍵的是有語境的記憶效果好。
早起###
早起曾經對于我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因為晚睡。 有句話說得好, 一個人走的快, 一群人走的遠, 找到相互作伴的人能夠互相取暖, 激勵前行, 于是和一群愿意早起的人在一起每天打卡是我堅持的動力之一。
而另一個動力就是找到對于自己剛需的事, 激勵自己, 把僅有的自律用在重要的事上。
第三個動力或許無法復制, 對于我來說5點半起床可以用夜電洗衣, 燒水, 這樣能夠節約2/3的能源和費用, 吸引力不小。
在我看來, 人生并沒有所謂歧途,岔路, 來時的每一條路都清清楚楚的印在自己的每個舉手投足,每個心念中, 之前的那六輩子的積累才造就現在的自己。 (匆匆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