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始每日堅持的冥想是從2016年12月, 在所有學業完成,開始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閑時間(確切的說是空閑的內心狀態)后才決定開始規律的冥想。
常常會有這樣的說法:念頭起來的時候試著觀察他,看他出現消失, 保持不陷入其中。 而不陷入其中是最難的 。 在開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 因為念頭不斷煩擾,常常會有無意義感,因為冥想的10-20分鐘里,大部分時候都是被念頭帶著跑走而不自知,或者直接昏睡過去。
關于我們的大腦####
在冥想初期,是根據一本名為《只要會呼吸,就能做冥想》的100天計劃來的。 但每次當堅持到二十天左右就會被無效果感折磨而中斷,因為書中每天都會有些不一樣的嘗試或增減。
后來思考意識到,其實我們表意識層面,或者大腦能夠思考所動用的能量是非常小的部分,每次都動用這個部分會消耗很多能量或自控力。 但對于一直以來重復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會被大腦下方到一個叫下丘腦的部分, 由潛意識掌管。 我們經常鎖上家門離開后都會為突然擔心自己到底有沒有關門而煩惱, 原因就是這個動作已經成為潛意識負責的部分, 無需動用額外能量, 因此大腦也不會有特別的記憶。
我們的大腦其實很“懶惰”, 會天然的遵循所謂“奧卡姆剃刀原理”,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通過最少消耗能量的方式來行為做事。
在動物界更是如此。 老鷹在捕捉獵物時,會從高空將其拋下摔死,而不是在飛行時任其掙扎, 消耗大量能量,甚至還有同歸于盡的危險。
目前采用的冥想流程####
于是,我慢慢將一些內容進行了融合。 通常,冥想的內容我會分為:數息--想象掃描全身--觀想脈輪 幾個部分,最終以搓熱手心,摩擦眼睛、面部結束。
苛刻的說, 目前為止我仍在受念頭的困擾, 而困擾程度和當時工作生活事情多少密切相關。 但前面提到的那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冥想最終的目的是尋找內心的平靜,因此只要每次尋找那種寧靜的感覺,念頭無論多少, 都無關緊要。
開始和結束也需要有一定的儀式感, 告知身體我開始做一件不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