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平叛軍
劉備率兵親征東吳,一開始還屢戰屢勝,把東吳孫權都嚇得快魂不附體了,最后在大臣闞澤的提示下,孫權啟用陸遜為大都督。
當時正值酷暑之季,劉備原本駐扎在平地的寨柵,因為軍士們酷暑難耐,劉備便決定把營寨移入林中。
正是因為劉備的這一次移營,為陸遜后面火燒連營提供了條件。陸遜火燒連營計劃實施成功,劉備與東吳的這場交戰最后當然就只能以失敗告終。
最后,劉備逃到了離東吳不遠的白帝城,因為沒有聽從大臣們的勸告,劉備覺得無顏面對眾大臣,所以他逃到白帝城后,也沒有想著回西蜀都城成都去。
就這樣,劉備在白帝城里抑郁成疾,最后在感覺自己不行的時候,才把諸葛亮詔到身邊,把托孤重任交到諸葛亮手上。
劉備對自己有三顧茅廬之恩,自己現又身為丞相,先主把這樣的重擔交托到自己手上,自己沒有理由推脫啊。所以諸葛亮扛起了托孤重任。
諸葛亮自從承擔起輔佐劉禪的重擔后,凡事都親力親為,盡心盡力,在他的治理下,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另外又遇連年豐收,百姓鼓腹謳歌,凡遇差役,爭先早辦,因此軍需器械應用之物,無不完備;米滿倉廒,財盈府庫。
當成都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各項成績之時,諸葛亮卻收到益州急報,說南蠻王孟獲起兵十萬犯境。從急報中得知,有一郡太守雍闿伙同孟獲一起造反,另有兩郡太守朱褒和高定主動獻了城,只有一個永昌郡的太守在死守城門。而這急報便是永昌郡太守發到成都的。
諸葛亮一收到急報,就急匆匆來見后主,請求親自帶兵南征。劉禪一方面擔心吳魏來戰,一方面又因為國家大小事務都依仗諸葛亮,所以對諸葛亮親自帶兵出征這一事表示猶豫。另外又有大臣勸諸葛亮,可以派一得力大將討之,也必然會成功的。
諸葛亮給劉禪分析了三國形勢,又提前安排好了將領把守漢中各關隘,而面對大臣的勸阻,諸葛亮是這么回復的:南蠻之地,離國甚遠,人多不習王化,收伏甚難,吾當親去征之,可剛可柔,別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由此可見,諸葛亮此去,可不僅僅是去鎮壓叛亂的,他是要讓那些不習王化的南蠻人真心歸服西蜀。因此,諸葛亮很快整頓好兵馬,準備往益州進發。
話說叛將雍闿、朱褒和高定等人得知諸葛亮領大軍而來,商議出對策,準備分兵三路迎戰。先是高定派出自己的先鋒鄂煥迎戰魏延,魏延先是詐敗,隨后與兩名副將合力生擒了鄂煥。
魏延把鄂煥押到孔明面前后,孔明直接給他解綁了,并問明他是何人部下,得知鄂煥是高定部下后,孔明便夸說高定是忠義之士,讓鄂煥回去后好好勸說高定,不要再被雍闿蠱惑了。
鄂煥回去后,在高定面前大力贊揚孔明的德行,高定聽后,也對孔明心生感激。但雍闿得知鄂煥被諸葛亮放回后,卻說這是諸葛亮行的反間計。
就在這時,蜀軍前來搦戰,雍闿領軍出迎,只是這一次雍闿敗了,被蜀軍追殺了二十余里。隨后的幾天里,雍闿領兵搦戰蜀軍,但孔明卻一連幾日不應戰。
最后雍闿和高定一起領兵來取蜀寨,卻被蜀軍伏兵殺傷大半,生擒了無數。雍闿和高定的部下被關押時,孔明令人放出話來,說高定的部下免死。
然后孔明先讓人把雍闿的部下押到身邊問話,當問到他們是誰的部下時,都說是高定部下,于是孔明就下令把這些人放了。隨后又押來高定的部下問話,這些人當然也是答自己是高定部下。于是孔明又下令把這些人也放了,但在這些人走之前,孔明又放出話來,說雍闿已經暗中投靠他了,并準備獻上高定及朱褒首級。
高定的部下回去后,告知高定雍闿暗中投靠之事,高定聽后,心生疑慮,派人去雍闿軍中探聽消息,卻聽得雍闿部下那些被放回的人傳說孔明之德。隨后,又派人去蜀軍寨中打探消息,但這派出的人卻被蜀軍抓到孔明面前??酌鞴室獍堰@人認作是雍闿的細作,問雍闿怎么還不把二人首級獻來呢?然后還特意寫了一封信崔雍闿事情要盡快等。
高定看到孔明書信,徹底怒了,可是該怎么辦呢?他自己卻沒有主意,于是問計于鄂煥。鄂煥提出,可以宴請雍闿,如果雍闿敢來,說明他心中沒鬼,如果他不敢來,那說明他必有異心。雍闿因為那些被放回來的部下的言語,心里害怕,果然沒有去赴宴。
就這樣,高定領兵攻打雍闿,然后雍闿被鄂煥刺死,并梟下首級。
高定帶著雍闿首級及自己的兵馬來投諸葛亮,諸葛亮卻故意說他是詐降,還說朱褒密獻降書,說他與雍闿乃是生死之交,然后借故說,除非他能把朱褒捉來,才證明他是真降。
于是,高定又引軍去把朱褒給殺了,就這樣,三路人馬最后統一到高定的管制之下。這也是孔明一開始說高定詐降的用意。
三路叛軍解決后,孔明帶領大軍來到永昌,在這里,他獲得一個對南蠻地區較為熟悉的人——呂凱,并從呂凱這里獲得一張圖,圖中有南蠻所有可屯兵的地點,這讓孔明開心不已,然后讓呂凱為向導,向南蠻進發。
一擒孟獲
話說諸葛亮領大軍深入南蠻之境,作為蠻王的孟獲豈能不知?又豈能不提前布置前來迎敵?
孟獲他當然提前布置好了,他率先與三位洞中元帥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商議分兵三路拒敵。
孟獲做好了迎敵準備,那么諸葛亮又將如何應對呢?只見他先把趙云和魏延詔到身邊,卻不給他們分派任務,而是讓他們看著他分派好一撥又一撥將領,給出的理由是他們倆不識地理。
諸葛亮的這一波操作,可把趙云和魏延氣壞了,為了爭一口氣,他們倆商量好立馬找個本地人來給他們帶路,先去截了孟獲幾位元帥的寨子。
有土人帶路,再怎么不識地理,也能找到地方啊。很快趙云和魏延就來到了幾位元帥寨子附近,擒了一些蠻兵,從這些蠻兵口中得知各元帥寨子的具體位置。
了解情況后,趙云、魏延點精兵五千,準備先截金環三結的中間寨子。兩方交手,只一合,金環三結就被趙云刺于馬下并被削下首級。
解決了金環三結后,趙云與魏延又分兵兩路準備去截了董荼那和阿會喃的寨子。只是兩位將軍殺到兩位元帥寨子時,正巧碰著諸葛亮安排的將領也殺了過來。明顯的敵眾我寡,兩位元帥當然也知道自己抵不過,便都奪路逃脫了。
雖然逃掉了兩位,但有一首級在手也足以證明他們倆識地理啊,趙云和魏延回到寨中獻了金環三結頭顱,并說可惜逃了兩位,而諸葛亮這時卻笑了,說那兩位也抓來了,原來他后面安排的兩撥人馬正好是埋伏在那兩位元帥逃亡的路線上。
諸葛亮命人把董荼那和阿會喃押到后,解釋起他先前的用兵策略,就是要激發出趙云和魏延的銳氣,讓他們深入敵軍腹地,讓眾人聽得紛紛嘆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解釋完前面的用兵策略后,諸葛亮給董荼那和阿會喃松了綁,讓他們各自歸洞,不要再助惡了。
放掉兩位元帥后,諸葛亮料定后面孟獲會親自領兵來戰,于是又制定計策來應對孟獲的大軍。
孟獲見幾路元帥被殺的被殺了,被抓的又被抓了,只好自己領兵來戰。但來到諸葛亮他們寨前時,卻發現這邊旌旗雜亂,隊伍交錯,這讓孟獲心里有些得意,認為諸葛亮這邊的軍隊不是自己的對手。
兩軍交手后,諸葛亮這邊兩員大將先后退走,待孟獲追了一段路后,孟獲身后又殺出兩路大軍,而這時前面后退的兩員大將也殺了回來。
這樣幾路夾攻,孟獲自然大敗,最后只得引兵逃脫,逃了一段路后,又遇趙云的夾攻。無奈之下,孟獲只好棄了馬匹,爬山越嶺逃至一條小路上。但是,在這條小路上,又遇到提前埋伏好的魏延,最后被魏延生擒了去。
孟獲被押到孔明面前時,孔明先是問他為何要反,當然,人家反肯定有人家反的道理了,隨后孔明又問孟獲是否心服,他深知如果不能讓這南蠻王心服,這南蠻王往后還是會反的。只聽孟獲真的說不服。
一聽孟獲說不服,孔明便說:汝既不服,吾放汝去,若何?這是要把孟獲打到心服為止啊。
你敢放我回,我就敢再整兵來戰,要能再抓到我,我才能服,孟獲回說。就這樣諸葛亮把孟獲放了。
二擒孟獲
孟獲回去的路上,遇到一些自己的殘兵,并在這些殘兵面前逞了回英雄,說自己是如何如何逃出來的。
回到寨子后,他又開始召集各洞酋長以及先前被諸葛亮放回的蠻兵。董荼那與阿會喃其實并不想聽孟獲號令,但又有些懼怕他,也只能一起過來了。
所有人到齊后,他號令下來,說要憑借瀘水(天熱之時,毒氣正發,有人渡水,必中其毒,或飲其水,其人必死)之險來對抗諸葛亮,所以不得去應戰。
諸葛亮一開始不知道瀘水的厲害,派馬岱領兵去渡瀘水了。馬岱的兵來渡瀘水,渡到一半不到時,這些人便紛紛倒下。
馬岱把這事告知孔明,孔明找來土人問明情況,得知要過瀘水,得在夜間水冷之時,那時瀘水毒氣不起,才可以渡水。
孔明按著土人提供的渡水辦法,深夜帶著軍馬渡了瀘水。渡過瀘水之后,還截了孟獲的糧道。
就在孟獲還自鳴得意地在寨中飲酒時,關于諸葛亮大軍渡過瀘水、截了糧道等事紛紛傳來。
得知糧道被馬岱截了后,孟獲派出一員副將引三千兵去應對馬岱,只是這副將在馬岱面前實在太弱了,只一合就被馬岱給斬了。
隨后孟獲又派出董荼那和阿會喃。認識董荼那和阿會喃的士兵見到這兩人后,提醒馬岱說這兩人是先前被丞相放回的。馬岱聽后,指著兩人大罵,說他們忘恩負義,被丞相放回去了,現在又來反,說得董荼那和阿會喃兩人滿面羞愧地走了。
回去后,被孟獲問及情況時,他們只是說馬岱英勇不能匹敵,但孟獲卻不信,認為他們是不戰而退,叫人把他們拉出去斬了,幸好被眾位酋長好勸逮勸給勸住了,改成杖責一百。
董荼那被打后,一些受過孔明恩惠的酋長找來,說他們也是不得已才跟著孟獲反的,然后提出愿舍一命殺孟獲去投孔明。
此提議一出,得到眾多人共同響應。就這樣,董荼那帶著一伙人又來到孟獲帳中,這時的孟獲正處在醉酒中,而他身邊的守衛更是幫助他們一起把孟獲綁了,讓董荼那等押著去見孔明。
董荼那押著孟獲來見孔明后,孔明先重賞了董荼那,然后讓他先走了。再來問孟獲服不服的問題,只見這孟獲又說不服,因為這是他自己手下人叛變??酌鳑]辦法,又只能把孟獲放了。
話說諸葛亮第二次抓到孟獲,孟獲還是不服,諸葛亮又不得不把孟獲給放了。但是在放掉孟獲之前,諸葛亮帶著孟獲參觀了自己的陣營,精兵良將、糧草軍器皆展露于孟獲眼前,又加以言語勸慰,讓孟獲臣服。孟獲卻只是不服,還以洞中之人不服為由,說放他回去,就當招安本部人馬。
孟獲回去之后,先在自己寨中埋伏好了刀斧手,然后以諸葛亮之名把董荼那和阿會喃召來。待兩人過來后,直接就被殺了。說實話,感覺這兩人死得挺無辜的,但有些犧牲也是沒辦法的事,能以少數人的犧牲換來一方之王的誠心降服,換來該地以后若干年的太平,也是一方百姓之福。
孟獲解決掉董荼那和阿會喃后,本想引軍與諸葛亮這邊將領交戰,可出來后,卻沒有發現蜀兵的一兵一卒,一打聽才得知,原來諸葛亮已帶大軍復渡瀘水,回寨了。
不能打,那么只能想辦法以智取勝了。孟獲
回到寨中找來自己的弟弟孟優,準備讓弟弟以回謝的形式打入諸葛亮寨中,然后他再帶兵去攻打,與他弟弟里應外合,以成大事。
只是這點伎倆怎能逃得過諸葛亮的法眼呢?孟優一到,諸葛亮便想到了應對之策,先把各將領叫道身邊一一做了交代,然后才把孟優叫到帳中盤問。盤問之后,孔明讓孟優入席,又讓諸將勸酒。
孟優走后,孟獲就在自己帳內等回信,等到回信,得知弟弟一切順利,他便點兵三萬,分三隊殺到諸葛亮寨中??墒钱斔麣⒌秸袝r,卻發現寨子是空寨,只有孟優及孟優帶來的百來個手下爛醉于寨中。
原來諸葛亮讓諸將勸酒之時,在酒中下了藥。這會兒,孟獲把眾人救醒,然后準備離寨,這一出來,就被王平、趙云、魏延等將領帶兵夾攻。
孟獲見四下無路,只能棄了軍隊自己逃命去,逃到瀘水邊時,正見瀘水上有十來個蠻兵在劃船??墒钱斔研U兵招到岸邊,自己上船后,卻被抓了,怎么回事呢?原來這些蠻兵是馬岱手下假扮的。
孟獲又一次被押到諸葛亮面前,當諸葛亮問他服不服時,孟獲卻又是不服,說只是因為自己弟弟貪杯,以至中毒,使得自己的計謀難以實施。
諸葛亮聽孟獲這么說,又只能放他們回去。
四擒孟獲
孟獲回去后,發現自己的寨子已被眾蜀將占領了,并且這些蜀將還放出話來,若是孟獲再被他們擒住將如何如何等。孟獲聽著眾蜀將話語,嚇得抱頭鼠串,回到自己的洞里去了。
回洞后,孟獲向各少數民族部落借兵,又聚得數十萬軍馬。連續三次被抓,這在孟獲心里可謂是個恥辱,這次他要一雪前面三次被抓之恨。
孟獲又召集了數十萬人馬,這消息很快就傳到諸葛亮耳中,只是當諸葛亮聽到這消息時,卻笑了,說他正希望蠻兵都來,好見識見識他的能力呢。
待到兩軍對陣時,孔明見這些蠻兵個個蠻橫,知道這時要打,必不能勝,于是下令退回寨中,不得再戰。
眾將領不明白孔明用意,孔明便跟大家解釋說:蠻方之人,不遵王化,今此一來,狂惡正盛,不可迎也;宜待堅守幾日,待其猖狂少懈,吾自有妙計破之。
幾日后,孔明見蠻兵有了懈怠之氣,便開始分撥將領,以實施他的計策。
次日,孟獲帶兵來攻時,卻見諸葛亮的幾個寨中皆無人馬,又見寨子內又棄下糧草車仗數百輛,這讓孟獲等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以為諸葛亮他們是棄寨回蜀地了,還猜肯定是蜀地有危險才回的。
但,孟獲怎能眼睜睜地看著諸葛亮帶領軍隊逃走呢?當然不能,只見他立馬發動兵馬前去追趕孔明,待來到西洱河邊時,見河對面卻是旌旗整齊如故,沿河一帶,設有錦城。這時孟獲還不知道人家諸葛亮已經占了他的地盤了。
待他帶兵來到河對岸后,諸葛亮這邊幾路將領分別殺出,最后把孟獲逼得只能向東逃竄,來到東邊時,正巧看到孔明帶數十隨從在對面??粗酌髟谧约好媲?,怎能不殺過去,報自己前幾次被抓之仇呢?就在孟獲帶領眾人朝孔明追殺過去時,直接就奔入蜀將提前挖好的陷阱里。
孟獲等人掉入陷阱后,魏延帶人從林中出來,把孟獲他們一一拖出。
這孟獲又一次被抓了。待魏延把孟獲押至孔明面前,孔明問他服不服時,他卻還是不服,還說誤中詭計,死不瞑目呢。就這樣,孔明又第四次釋放孟獲。
五擒孟獲
一連四次被抓,對孟獲來說,也確實是個不小的打擊,只見他見到至親弟弟后,便與弟弟抱頭痛哭起來,當孟優提出,現在最好退避不出時,他立馬默認并詢問何處可避。孟優推薦了禿龍洞,說自己與洞主朵思大王關系不錯。孟獲立馬表示同意。
兄弟倆很快來到禿龍洞,見到朵思大王,并把自己的遭遇與朵思大王細說了一遍。這朵思大王應該是個仗義之人,見孟獲如此,立馬拍胸脯讓孟獲寬心。然后跟孟獲解說了一下禿龍洞的地理優勢。
原來要攻打這禿龍洞,只有兩條路,但兩條路上各有兩眼毒泉,現在正值酷暑,蜀軍要通過這兩條路,必然要喝水,另外兩條路上又常年布有瘴氣。孟獲想著,有這四泉之水,就足以報自己先前的幾次兵敗之仇了。
諸葛亮還納悶呢,孟獲怎么沒有帶兵來打呢?這時得到飛報說孟獲退到禿龍洞中,飛報又細說了那禿龍洞的地理環境,山惡嶺峻,只這一點,就不好前進,又有將領提出現如今天氣炎熱,軍馬疲乏,不如班師。
這時班師,那先前的幾仗不是白打了嗎?諸葛亮怎么可能這時班師呢?他先令王平領數百人為前部去探路,可是他們一探到小路,見到泉水,便爭相飲水,誰知當他們再次來回報孔明路況時,卻紛紛說不出話來,原來他們飲水的那泉叫啞泉。
諸葛亮見這情況,知道這些人是中毒了,可是這不明就里的中毒,他也沒有辦法,只能先去探查那邊地形,見機行事。
他看不遠處有一寺廟,便決定到寺廟祈求神明。他在廟里拜過之后,遇一老僧,老僧給孔明指了一去處,那里有一隱士,隱士草庵后有一泉水可解水毒,還有一草,含在嘴里可不染瘴氣。
第二天,孔明帶著那些中毒軍士去到那隱士處,道明來意后,那隱士便熱情地讓人帶領大家去飲那泉水。在等待中,隱士又教孔明如何可得飲水,孔明又問要那可排瘴氣之草,隱士遂讓眾人隨意采之。
這等好人,孔明怎能不問姓名呢?這一問才知,原來這隱士竟是孟獲的親哥哥孟節,這不得不讓孔明驚愕。了解情況后,孔明說可以立他為王,但孟節只是不受。
中毒軍士解了毒,又有了解決飲用水的辦法,還有除瘴氣之法,拿下孟獲還不容易?
孟獲這邊探得蜀兵不染瘴氣,又無飲水之憂,正欲起兵與孔明決一死戰時,來了一個叫楊鋒的洞主,他還帶來了三萬人,說要給孟獲助戰,這讓孟獲開心不已,準備宴請楊鋒父子等人,可就在席間,楊鋒喝令其子抓住了孟獲。原來楊鋒是因為感念孔明的活命之恩,決定做點什么來報答孔明的。
楊鋒押著孟獲來見孔明,孔明又問他是否心服?可是孟獲卻還是不服,還說自己被抓又不是你孔明的本事,而是他洞中之人自相殘害。孟獲不服,孔明又只能放他回去。
六擒孟獲
這一次,孟獲逃到祖居銀坑洞中,他在這里聚集千余宗黨,詢問大家有沒有好的辦法讓他報仇。這時他妻弟舉薦了一個人,說這人必能破諸葛亮。
那么孟獲妻弟舉薦的人有何長處呢?那人叫木鹿大王,是個深通法術之人,出則騎象,能呼風喚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惡蝎跟隨,更有三萬神兵,甚是英勇。有如此神人,孟獲當然不能放過,立馬修書讓妻弟去請。
話說銀坑洞前有一座城,名叫三江城,孟獲提前派朵思大王堅守此城??墒牵酌鲙ьI大軍費了幾天功夫就占領了此城,朵思大王死在亂軍之中。
孔明占領了三江城的消息很快報到孟獲這里,這讓孟獲驚慌不已,這時他妻子祝融走了出來,代孟獲出去與蜀軍對戰。她剛一走出洞口,就被蜀將攔住,然后與蜀將對打起來。不得不說,孟獲的妻子還是好樣的,她這一打,竟一下擒住了兩位蜀將張嶷和馬忠。
祝融本要斬了張嶷和馬忠的,卻被孟獲制止住,說諸葛亮五次放過自己,自己卻要殺他將領,那是不義。
孔明得知自己的將領被抓,隨即把馬岱、趙云、魏延等人叫到身邊受計。后面幾位將領只是去搦戰,待一交戰,便回走,而這位夫人也是精明,為了防止落入人家的埋伏中,只是不追。
正兒八經地引你,你不追,那么就只能用別的辦法激你了,只見她剛要引軍回走之時,魏延引眾人開始齊聲辱罵她,這樣一激,祝融便引軍追去。這一追就落入埋伏中,被眾將領給合力擒了。
這邊擒了孟獲之妻,那邊擒了自己的兩員大將,孔明提出交換,孟獲當然同意。妻子回到洞中后,那位木鹿大王也來了。
次日,木鹿大王就帶著他的神兵猛獸來對戰趙云和魏延。木鹿大王的這種陣勢,趙云和魏延可是從未見過,這場仗當然也只能以失敗告終。
可孔明卻是早有準備的,畢竟他是見識廣博之人,早就知道南蠻有驅虎豹之法。他提前備好了幾十輛黑油車,在黑油柜上都畫著栩栩如生的獅子。后面,再與木鹿大王對戰時,這些假獅子便起了重要作用,鎮住了那些真獸。那些猛獸鎮住了,這大軍掩殺也就無所畏懼了,那木鹿大王也直接被殺了,但孟獲卻逃了。
逃走后的孟獲與妻弟等人想出一個法子,就是讓他妻弟綁著自己去假降,借機殺了諸葛亮。
可是孟獲妻弟等人一把孟獲押過去,孔明就令自己人把這些人擒住,然后揭開孟獲等人的詭計,又令人搜這些人的身,也真的搜出利器。
所以呢,孟獲又一次被擒了,孔明問他服不服時,他卻說這次是自己送上門的,不服??酌髦坏迷僖淮畏帕嗣汐@。
七擒孟獲
這一次,孟獲在妻弟帶來洞主的建議下,找到烏戈國國主兀突骨,想依仗兀突骨的“藤甲軍”來戰勝諸葛亮。
“藤甲軍”之所以叫“藤甲軍”,是因為軍士們俱穿藤甲,而那藤甲因為經過特殊處理可以經水不濕,刀箭不入。
兀突骨在孟獲的哀告下,決定起兵三萬應對孔明大軍。面對兀突骨如此奇軍,孔明大軍初戰也以失敗告終。
大軍敗后,孔明自乘小車去探查地形,來到一個叫盤蛇谷的山谷處,忽然又心生一計。只見他先吩咐馬岱備好黑油柜車,又喚趙云去何處把守,再吩咐魏延半月內要連輸藤甲軍十五陣等等。
兀突骨在孟獲的提醒下,在與諸葛亮大軍交戰時也是處處小心,以防落入諸葛亮的埋伏中??墒?,再強的戒備心,也抵不住魏延每日一輸的誘惑啊,在魏延連輸十五陣七個營寨后,兀突骨終于走入了盤蛇骨——孔明精心布置的埋伏之中。
兀突骨的軍隊闖入盤蛇谷后,谷口被橫木亂石壘斷,而谷內油車盡裝火藥,地上埋著藥線,這些“藤甲軍”雖然可以刀箭不入,經水不濕,但遇著火,卻是剛好燃燒的。
“藤甲軍”就這樣在一陣大火中被燃為灰燼?!疤偌总姟奔葴?,擒孟獲自然不在話下。孟獲等在寨中,忽有人來報說兀突骨把孔明大軍困在盤蛇谷了,請孟獲前去接應。孟獲一到盤蛇谷就知道自己中計了,想逃卻被幾員大將截住??酌魍瑫r擒住的還有孟獲之妻祝融及一應老小。
雖然又一次擒住孟獲,但因為自己的計謀,使得“藤甲軍”三萬將士無辜枉死,孔明心中有愧,無臉見孟獲,只是派將士去放孟獲,令孟獲再去整頓軍馬來戰。但孟獲這次卻跪下了,說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子孫孫都將心服。
至此,孔明對孟獲七擒七縱的故事也就講完了,雖然費時費力吃盡苦頭,但最后結果還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