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小睡前,拿起了上午剛剛從公司讀書活動儀式上領回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20分鐘時間,讀完這密密麻麻、字體不能再小的10頁書。始于五四青年節,每天10頁,五月的美好時光,我們一起共讀。
關于組織讀書活動
今晨早起閱讀《卡耐基溝通的藝術與處世智慧》作讀書筆記時,還是作為讀書活動的組織者角色。
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書群里的書友們各種狀態都有,有的人入了群并不積極參與,怎么帶動也沒有任何的交流,似乎組織者的努力真的白費了。
但當看到有人出乎你想象的投入時,那種感動便會油然而生,他們躍然紙上的讀書筆記如此認真、工整,分享的心得體會如此真實而具有共鳴,那時我就想,哪怕是帶動了一個人愛上閱讀,哪怕是每個人從書中獲取了一點觸動心靈的體會,都覺足矣!
今天,看到三位小伙伴在讀書活動啟動儀式上發言,特別感動,特別滿足!
如此,真要非常感謝黃書記,在10年前,書記在部門力推讀書,身體力行想盡各種招數培養我們讀書的興趣,使我慢慢喜上讀書。
關于讀書活動的參與者
今日午間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已然是作為讀書活動參與者的角色了。
這本書在很多年前看過,還是在黃書記領導基地公司政工人勞部時,推薦我們閱讀的書籍。雖然版本已經完全不同,但“變化的世界,不變的原則”。慚愧的是,那時候或許還心浮氣躁并沒有精讀只是粗略的標題黨閱讀法,基本上除了記得幾個習慣的名字,其他就都蕩然無存了。
我想如果沒有今天的共讀活動,估計我也是不會再去看了。因為隨手就可找個理由:要看的書太多了!
今日讀書活動啟動儀式上,聽廣飛分享“把書讀薄、讀厚”,以前聽說過,剛查了下出處,原來出自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說,讀書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書讀成厚的,又能把厚的書讀成薄的”。我想,這就是精讀的最高境界了吧。
好書適合精讀。參加讀書活動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一群共讀的書友陪伴著、監督著,于是你就得到了計劃外多讀一本好書的機會。時過境遷,“相對精讀”一遍,我想一定會有大不同的收獲和體會。
于是,帶著這種心情打開了書頁。
關于今日共讀書頁p9-18
這10頁字體特別小,信息量非常大,包括了前言《變化的世界,不變的原則》,以及《如何善用本書》和《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與架構圖》。為讀者初步掌握本書的概要打下了基礎。很多道理濃縮于此。就像作者所說,有很多并不是他的首創,而是他作了發掘并整理。所以,可能有些話、很多觀點我們讀起來會覺得眼熟。
確實,做人做事的道理、職場上的原則其實說起來就這么一些,只是不同的作者從各種角度、各種高度、各種情境中去解讀而已。我們不時翻閱,以學習者心態閱之,就會產生更多的體會和收獲,《如何善用本書》一節中更是主張以教學者心態閱之,會收到更大的閱讀成效。
今日摘錄
P9-14《變化的世界,不變的原則》
1、挑戰——人類面臨的幾種挑戰:恐懼感和不安全感;“我現在就想得到”;譴責和抱怨;絕望無助;人生失衡;“我的定位在哪兒”;渴望理解;沖突和分歧;個人的停滯不前。
2、互賴——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賴的社會中,最輝煌的成就要靠互賴和合作才能成就,遠遠不是單靠個人能力可企及的。
? ?——今日的好書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合作,互相陪伴、互相依賴,一起對抗惰性,讀完一本好書。
3、提升——努力工作是遠遠不夠的……競爭白熱化……技術發展之快……我們要不斷重新教育和重塑自我,必須訓練大腦,大量投入,不斷磨練,提升競爭力,以免被社會淘汰。
? ?——學歷只代表過去,能力才代表現在,而能力、競爭力是靠重塑、磨練而來的,所以,我們永遠都不能放棄學習。
4、平衡——我們要平衡現在和將來兩種需要,前者滿足今天的需求,后者滿足投資并提高競爭力,以取得將來持久成功的需求。
5、譴責——譴責周圍人和事的必然結果是變成犬儒主義,絕望無助。當我們最后向命運低頭……我們就丟棄了希望,拋卻了理想,習慣了聽天由命,選擇了停滯不前。
? ?——犬儒主義是希臘的四大學派之一,主要教條是,人要擺脫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擁有的善。提倡共妻共子,拒絕小家庭的模式。以此杜絕私有和不公。認為文明無法解決人的本位問題。所以倡導盡量少的改變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6、平和——我們越來越陷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能自拔,而把健康、家庭、品德以及許多重要的事情放在了工作之后,舍本逐末——在于我們的流行文化提倡“早來,晚走,高效,從現在起就要懂得犧牲”——可事實上,心靈的平和寧靜遠非這些技巧所能企及的——取決于人們是否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否懂得輕重緩急,并能抓住生活的重點,客觀地面對現實。
7、合作——在知識時代,千載難逢的機遇和卓越的成就,通常留給了那些深諳什么是“我們”——團隊精神——的人。真正的大事業,通常只會由思維開闊、內涵豐富的頭腦,經由忘我的合作精神——互敬和雙贏——而造就。
9、聆聽——當對方感覺你敞開心扉,虔誠地聆聽,并理解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感覺自己有了影響力。
10、影響力——影響力是以互相理解為前提的,而互相理解基于談話者全心投入地做一個專注、主動的聆聽者,至少談話一方要首先學會聆聽。
11、人的本質是四維的——身體、頭腦、心靈、精神。
12、有多少人在彌留之際,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工作或看電視?——此時,人們想看到的是愛人、家人和他們付出過愛心的人。
P15-16如何善用本書
1、不要對本書等閑視之,大略讀過便束之高閣。不時翻閱,或許會有更多的體會與收獲。
2、改以老師的角色來閱讀,除了吸收還要能復述??梢约俣ㄗ约?8小時內要與家人朋友分享或討論。
3、這種閱讀方式可以增強記憶、加深體會、擴大視野,而且會讓你有更強烈的動機去運用本書中的原則。同時,開誠布公地與人分享讀書心得,可以改變形象,贏得友誼,甚至為你聚集一群實踐七個習慣的同伴。
——如此多的益處,必須好好實踐!
4、“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雷骷腋ジ裆?/p>
——這句話的道理,就像《改變提問,改變人生》一書中提到的——改變,得從那個希望發生變化的人開始。
P17-18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與架構圖
習慣一:積極主動
習慣二:以終為始
習慣三:要事第一
習慣四:雙贏思維
習慣五:知彼解己
習慣六:統合綜效
習慣七:不斷更新
1、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之后,創造出一個文化。
2、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
3、當你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平衡兩者,則可提升溝通效率。
4、統合綜效要的是創造式的合作(1+1>2)——揚棄敵對的態度(1+1=1/2)——不以妥協為目標(1+1=1.5)——不止于合作(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