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因為有一顆青春、向陽、朝氣、好學的心,如群里每位愛讀書的你。愿好書越讀“悅”多,你我心境越活越年輕!今日共讀第40-47頁。
記錄下群主每天的領讀詞,為一種心境,也為表達我的一種尊重:你的努力,我們都看見了!
第二章《七個習慣概論》
1、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2、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因此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習慣。——亞里士多德
3、品德實質上是習慣的合成。
4、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5、要根除不良習性,僅有一點一點毅力、只做一點點改變是不夠的——“起飛”需要極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脫離了引力的束縛,就會迎來廣闊的自由天地。
P40“習慣”的定義——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
1、知識是理論范疇,指點“做什么”及“為何做”;技巧告知“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
2、改變習慣的過程很難受,畢竟習以為常的事物能給人安全感。但為追求一生的幸福與成功,暫時犧牲眼前的安適與利益,也是值得的。
————還記得女兒很小的時候,為了讓她從小養成對自己有所控制的好習慣,制定了一些每天必須要遵守的規矩,比如餅干一天不能超過兩片,糖果只能吃一粒,看動畫片只能20分鐘......老人家總是不忍心,說我有點“殘忍”,因此有一段時間我與他們到了“抗爭”的地步,直到女兒能自覺遵守這些規矩,勸她多吃一粒糖、多看一會動畫片都會反過來告訴你“牙齒會長不好的”、“眼睛壞了要戴眼鏡的”......好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知識——告訴她為什么電視不能看久了后果是什么;技巧——每天可以看20分鐘,設個計時器,鬧鈴一響就關電視;意愿——想從小保護眼睛這樣可以不用戴眼鏡。
————好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因為這是涉及到孩子一生的幸福的事。良好的職場習慣必須從一踏入崗位就開始培養,因為這是涉及我們一輩子幸福的事。
P41成熟模式圖——由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不斷進步。——即人類成長的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
——依賴期的人靠別人來實現愿望;獨立期的人單槍匹馬打天下;互賴期的人,群策群力實現最高成就。
——只有獨立的人才能選擇互賴,尚未擺脫依賴性的人則無此條件,因為他們無論在品德還是在自我把握方面都尚有欠缺。
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這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人與人的合作,人與機器的合作,跨界的合作......在合作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在合作中學到別人的長處,在合作中發展自己軟實力,在合作中達成持續成功、合力共贏的完美結局。
P44效能的定義——產出/產能的平衡
=_=伊索寓言《鵝生金蛋》:農夫意外發現一只會生金蛋的鵝,不久成富翁。財富使他貪婪急躁、異想天開,宰鵝取蛋,鵝死再無金蛋。
~~金蛋模式看效能——產出越多,效能越高。
~~真正的效能——包含兩個要素:一是產出,即金蛋;二是產能,生產的資產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鵝。效能在于產出與產能的平衡。
P45三類資產——物質資產、金融資本以及人力資本。
1、我們最寶貴的金融資本就是賺錢的能力。如果不能持續投資以增進自己的產能,眼光就會受到局限,只能在現有的職位上踏步。同樣稱不上效能。
2、你們的關系是否好到足以讓你順利與他親近、溝通并施加積極影響呢?————前文有句話:在關系和氣氛緊張的時候,教導會被視為一種評判與否定;關系融洽的時候,在私下里循循善誘效果會加倍。——于孩子、于朋友、于同事、于下屬,都適用。
P46團體的產能
案例:一家本門庭若市的蛤蜊濃湯餐廳轉手后,唯利是圖的新老板湯中注水后,第一月大發橫財,但不久便門可羅雀。因其失去了寶貴的資產——顧客的信任,會生金蛋的鵝不復存在。
————唯有在金蛋(產出)與鵝的健康和幸福(產能)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效能。
效能原則的精髓——產出與產能平衡的原則,放之四海皆準。它是短期利益與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是好分數與刻苦努力之間的平衡,是清潔的房間與良好的親子關系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