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我不想只做標題黨,我還想做更多。
比如我想說說我的爸爸。
爸爸一個人在農村生活。媽媽為了帶小孩,成為我們這些移民二代的犧牲品。從來沒有分開生活過的倆人,為了我們這個小家庭,他們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只有周末的時候,媽媽才能抽空回去一趟。但也就只能短短的待上一天就回來了。然后剩下爸爸一人和永遠在等待的電話。
這周,媽媽連續三天打電話回家,爸爸的電話都沒有人接。直到周末回家后,才發現,原來是電話欠費了。平時特摳門,甚至很多年前安裝固定電話時都極力反對的爸爸,在知道后,立馬去營業廳充足了話費。這是一個小事情,媽媽只是說:“看你爸爸一個人在家是多么孤單。他是在盼望著我們多打電話給他呢?!逼綍r沒人說話的他,干活時還特意帶著電話到地里去。說到這些,作為子女沒有一個心里是不難受的。父母給了你所有,甚至犧牲了晚年的安樂生活,只為了成全我們。而作為子女的我們,卻還是很自私。
再說說我媽媽。
我媽媽是為了帶小孩才從農村來到了城市。想想自己當初從農村來城市的時候,也經過了很長的適應時間。長得一樣的高樓大廈,擁擠的公交,永遠不知道開往哪里的地鐵,菜場上混雜著各種口音的商販……這些都是農村人難以想象的。媽媽雖然年過花甲,但卻絕不是一個封閉的人,可是在這里,她卻迷失了方向。每天把小孩送走后,她一個人在家里卻成了最多余的人。無事可干,電視看膩了,手機不會玩,沒有牌搭子,沒有人說話……每天把小孩接回家,成了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
而我們卻永遠在安排著飯局、KTV、健身、燒烤、夜宵……那些不回家的理由成為了與媽媽之間最遙遠的距離。我有多久沒有睡在媽媽的懷里,聽媽媽講家長里短?有多久沒聽她說,她的那些電視八卦新聞?有多久沒有好好品嘗過她創新的一道道新菜……生活成為了別人的生活,而我的媽媽卻一直是自己的媽媽。
生活就像是一條船。以前,爸爸媽媽是撐船人,指引著我家這條船航行的方向,也是我努力的動力和源泉;現在,我成了撐船人,爸爸媽媽卻成了船上的乘客,而我卻沒能安排好他們的晚年生活,他們強忍著晚年生活的寂寞和孤單,只為了成全我們的幸福。有一天,我也會成為乘客,一個被子女牽引著的乘客,我不知道到那時,我能不能做出這樣的犧牲。
所以說,世界上的愛有千萬種,卻沒有一種可以與父母對子女的愛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