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點
曾經在書上讀到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現在,如果我們將這句話聯想到我們的物理學上,我們是否會意識到,世界上同樣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粒子,這一點呢?
猛然聽到,你也許會不假思索的反駁說,有,肯定有!同種元素的粒子不都是相同的嗎?可是,當你靜下來仔細思考的時候,就會猶豫,懷疑起來了。以簡單的原子為例,原子是在不斷釋放或者吸收光子的,這是它存在著的狀況。所以原子的質量應該也是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
即使是同類的原子,它們的質量一定會存在著微小的差別。再往小的粒子方面說,電子。電子也同樣是在不斷地吸收和釋放光子的。再往更小的粒子方面說,夸克。組成電子或原子核的夸克,也都是在不斷吸收或釋放介子去維持強作用的,或者另一個理由說一個電子所吸收到的光子,也許并不是這個電子中的每個夸克都會吸收到,會出現被均分的情況。
所以這里才會說即使同種元素的粒子,它們也是有區別的。或者說是上面的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粒子”。到現在,你也許還會有些不服氣,說,也許世界上會有一個巧合呢。這個電子,釋放了一個光子,同時又吸收了一個攜帶同樣能量的光子。這個時間可以想象成最短暫的,甚至是無差別的。而另一個電子在這個時間內卻沒有任何變化。有這樣的巧合存在嗎?從概率問題上說,是有可能的存在的。即使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世界上的粒子的數量這么龐大,也許世界上某個角落就有這樣的事情正在發生呢。或許就在你讀到這一頁字的時候!
也許你已經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粒子具體指的是什么?是兩個粒子的空間位置沒有重疊,還是指的是兩者的角動量不同,又或者是兩者的動質量不同。甚至,也有可能指的會是所有的條件。如果是,那這句話當然是正確的了,光憑空間位置不同這一個條件就可以完全認為它是正確的了。所以我在這里所指的不同之處,僅僅只是兩個粒子靜止質量的不同,并不包括什么角動量,空間位置和動質量。看到這,你也許會笑了,這怎么可能會正確。
可是,現在由我來回答上面那一段所得到的問題,如果事實是只有粒子單純的吸收光子和釋放光子那么簡單就好了。其實,我要說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粒子除了釋放光子之外,還在時時刻刻釋放者能量(也可能是比光子包含能量更小的粒子),去維持周圍的場,只是我們未曾意識到而已。這也就是說即使粒子在同一時刻釋放和吸收光子,粒子依舊會損失掉一點能量。按照質能方程,質量即能量,雖然兩者并不能完全劃等號。所以上面的情況,出現兩個質量相同的粒子的可能性也就消失了。接下來的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怎么知道粒子在時時刻刻釋放著能量呢?這損失的能量又是什么呢?又被做什么樣的用處了呢?
這里還是先從場的方面來解釋吧。想象一下,當一個粒子受到萬有引力的作用而加速運動的過程中,它的動能來自于另一個粒子(即形成重力場的粒子)。這個受力粒子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從而獲得動能。在這個時間內,形成重力場的粒子肯定是在著損失能量。是否可以理想的認為形成重力場粒子損失的能量就等于移動粒子所獲得的動能。再接著繼續想象,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場內放上一百個大致相同的粒子。讓它們和上句說到的那個粒子,走幾乎相同的軌跡。那么這一百個粒子中的每個粒子都將獲得同上面場中只有一個粒子時,那個粒子大致相等的動能。
那么,這一百個粒子所獲得的動能又是否等于這個特定時間內形成重力場的粒子損失的能量。再順著思考下去,假設在這個同樣的場中放上無數的粒子,當然前提依舊是不變,依舊是在同樣的時間段內,它們所得到的動能之和是否依舊等于形成這個場的粒子,在這個時間段內所釋放的能量呢?我相信你也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難道粒子釋放的能量是在變化的。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時間段內,粒子釋放的能量卻是不同的。如果真是這樣,會有什么樣地后果呢?而且它又是怎樣去控制哪個時間段釋放的能量多,哪個時間段釋放的能量少呢?
首先,它必須可以感受場中有粒子的存在,它必須感應到場中是一個粒子,還是上百個粒子,這點咱先不說有多難。其二,就是這預示著粒子的原子能并不是那么的穩定的,它會隨著場中粒子的個數來改變自己釋放的能量。這無疑是一種災難。因為那樣的話就顯示出,粒子的原子能是可以隨意的釋放的。這樣只需在場中多放上幾個粒子,就可以讓原子釋放的能量多出好幾倍。粒子的穩定性就變的差多了,甚至變得可以輕易地把自身的核能釋放掉,顯然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是那樣,那就真的就沒有現在的這個世界了。
那么怎樣解釋這一點呢?答案只有一個,也很簡單。就是粒子是在不斷地釋放能量,但是在相同的時間段內粒子釋放的能量幾乎是不變的(在不過多考慮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它所釋放的能量隨時間是固定量的)。也意味著即便是場中沒有粒子,粒子依舊在損失能量去維持自身場的正常存在。這就是說,現實中的粒子(這里所說的不包括光子,這種粒子的特殊性后面會提到),時時刻刻都在釋放能量去維持周圍的場,不論是重力場,電磁場,或者什么場。還有就是不論多少個粒子放在場中,形成場的粒子所釋放的能量,在單位時間內是沒有變化。
這里還有一點就是,不同的粒子在單位時間內所釋放的能量是不是相同的?其實,粒子的不同,它所釋放的能量在單位時間內的多少自然是不會相同的。這個簡單到只要看場的強度就可以知道了!粒子不同,引力場的強度是不一樣的,這就取決于粒子釋放能量的多少。兩者,一個是因,一個是果。
上面所說到的,粒子在時時刻刻不間斷的釋放能量。就是在這里所要說到的最重要的一點了。
下面,我們再換個角度來說明這一點的正確性,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來解釋一下。根據質能方程,質量即能量的說法,雖然兩者并不能完全劃等號。但我們還是可以按照極限的思維方法來思考,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粒子都視為一團一團的能量團來對待。這樣,所有的粒子就都成了能量團。那么,整個世界也都是能量團了。問題是場跑到那里去了?這時,場的本質又是什么?答案,自然也只能是能量了,剩下的也只有是能量了,也許就是那一團一團的能量(便于理解就想象成一個小的能量團)。所有場的形成也只有依靠那些能量團將能量釋放出去來形成了。
因為,一個粒子可能會形成兩個場,一個重力場,一個電磁場。如果,我們一口咬定,這個能量團是不釋放能量的。這里,我們只能解釋一個場的形成。解釋重力場,作為最基本的場存在,只要是兩個粒子就有重力場,也不必問這個重力場是如何在兩個粒子沒有接觸的情況下形成的,就認為是最基本的力,最神秘的力。那么,電場的形成在這里就解釋不清了。不論如何費盡心力,也只能把電磁場的形成歸結于粒子能量的釋放了。同樣,如果你把電磁場歸結于基本的力,同樣重力場就沒辦法解釋了。(當然這里說的未必全對,這本書的下一章就可以說明其中的錯誤,但我想它還是可以作為一個依據的)
粒子在不斷地釋放能量去形成場,這還只是一個淺顯的說法。同樣它又會帶給我們一個新的問題,既然粒子是在不斷地釋放能量去維持場的存在,雖然釋放能量的速度不變,但這樣離粒子同一位置能量不就會逐漸累積起來了么。那不就會是在那個位置的能量越來越多了。表現出來情況不就是在那一位置上場的強度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會越來越強了嗎?可是,在現實中,一個粒子形成的場的強度在同一位置幾乎是不變的。顯然這是一個問題。
想要解決它,其實很簡單,也許每個人都可以猜到。聯想一下,我們使用的電磁波,以及作用于強作用的介子等粒子。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粒子所釋放的能量都是在不斷地流動的,不斷的移動著的。也就是不斷地在向遠處傳播,從而使距離粒子同一位置的場的強度保持不變。這也就解釋為什么重力場離中心越遠,場的強度越小。如果把粒子釋放的能量定量化,離粒子越遠的話,由于粒子本身釋放的能量為定值,隨著能量的擴散。單位的能量值必然越小。這樣所形成重力場強度就越小。這就是重力場形成的機制。
現在物理認為,力的產生大多是因為粒子的交換。重力的產生是由神秘的重力子產生的,電磁力是由于光子產生的,強作用力是由一些介子產生的。不論哪一種說法都可以定義場是什么。我們都可以得到場的本質就是流動的能量,或者說是移動的能量。因為粒子都是由能量組成的。再加上上面所說到的,我們或許可以說所有的場都是能量釋放,能量流動的結果。而且能量是不會消失,所以,場也同樣是不會消失的,只是離得越遠,單位能量值越小,場的作用也越來越小,越來越不明顯,這就是場消失的原因了。
我們不妨再描述一下場的性質,粒子在時時刻刻的釋放著能量去維持周圍的場,釋放的能量是不斷移動的(流動)。以重力場為例,粒子在同一時間段釋放的能量是相同的。所以,離原子越近,能量分布越集中,單位能量值高;離粒子越遠,能量越分散。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場的強度的高底,所形成引力的大小。這就是重力場了。
當然,接下來的問題是,移動的能量必然會有一個速度,比如電磁場能量移動的速度就是光速,而強作用交換的粒子介子的速度接近光速。那么,重力場能量的移動的速度是多少呢?這個速度多少才會合適呢?超光速,這個好像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樣說的話恐怕所有的科學家都不會相信。那樣答案只有光速了,也只有這個答案是最合理了。可是它的速度和光子的移動速度是相同的。這其中,它們的速度為什么會相同呢?這難道僅僅只是一個巧合嗎?其中還是另有蹊蹺呢?
現在量子力學認為,重力場的存在完全是因為一種重力子的粒子的存在。現代物理類比強作用中的介子,還有電磁場的光子,認為重力場中有著重力子的存在。曾經我一度認為這與我所說的不斷釋放出的能量不謀而合。因為形成重力場的能量是在移動的,按照量子力學認為能量都是成份存在著的。它們兩者有可能就是一種粒子。可是,慢慢我發現,現在物理認為重力子只是一直存在于粒子周圍的,它們只是在傳遞能量,自身是不能移動的。就像水波,池塘中的水并沒有發生移動,只是水波自己的移動。但我所說的能量卻是在不斷被粒子釋放出來的,而且這個能量也是不斷的在以光速遠離粒子的。
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宇宙是在不斷膨脹著的,也意味著宇宙中的重力場不可能不發生改變。換而言之,就是場也是在不斷膨脹的,它所覆蓋的區域在不斷的變大。如果重力子的數量不增加的話,它所能傳遞的能量的能力就會變弱,它的作用也會變小。那樣空間中的能量也許就不會再是均衡的了。其實,場的膨脹,也可以說成是另一個證明粒子是在不斷釋放能量的證據。
這里隨之而來的還有另一個疑問,強作用力,是用介子來傳遞力的,所傳遞的只有引力作用。重力子的存在也同樣,它所傳遞的還是只有引力。而電場則不然,電場卻存在著正負之分,而它的介子光子(現在看是光子)卻沒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或者說是沒有什么異于其它傳遞引力粒子的性質(依舊是一團能量)。另外,重力場的萬有引力計算公式,與庫倫引力公式相比極端相似,都是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從形式上看,它們之間必然存在聯系。可是,直到現在,我們依舊對此一無所知。不過,還好這倒是我們下一章所要說的內容。
這樣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前面說到的世界上沒有同樣的兩個粒子也就順理成章了。粒子是在不斷釋放能量的,或者說成是在不斷減小著自身的質量的,是在將自己的質量慢慢拋出去的。緊接著,移動的能量就形成了場或者可以說是移動的能量團形成了場。這就有了場的本質,那就是移動著的能量。恰恰這也說明了另一個真理,場是絕對不能孤立存在的,只有粒子的存在才會有場的存在。
我們說到了,重力場,電磁場還有強相互作用。在這,我們是否可以更進一步再聯系到弱作用呢!是的,我們可以將它聯系到粒子弱作用的衰變周期上。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理解衰變的過程是如何現實的了,還有為什么會存在周期這一時間過程的!因為衰變粒子在釋放能量一段時間后(維持重力場或者電磁場所釋放的能量),才會達到粒子衰變所需要的條件。于是,粒子的衰變就自然會存在著一個時間段了。這就是說衰變首先是要粒子達到一定臨界條件的。而且,衰變粒子在經過一段時間釋放能量后,才可以達到粒子衰變的臨界條件。簡單來說,能量釋放也可以說成是粒子衰變的一個原因了!
再次說一下我們的主角,這里我們所提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粒子是在不斷的釋放能量著的。只要相信它,下面的問題就是什么能改變粒子釋放能量的多少?甚至怎樣讓粒子不再釋放能量?這或許可以讓你對下面的一系列文章感興趣。這就是最基礎的一點,它就是一個介于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又一個有足夠影響力的理論。
能量釋放與相對論之間的區別
其實,我一直都在將粒子能量釋放所帶來的結論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所推導的結果來作比較。可喜的是,正是在這種比較中慢慢的就發現了更多的東西。甚至,有些結果正是通過與相對論的比較直接提出來的。下面我就將兩者放在一起再認真的作一下比較。
兩者首要的區別,就是在時間的概念上,或者干脆拋開時間,只是在粒子的變化上存在著的快慢的區別。最明顯的那個實驗就是飛機上載有原子鐘,繞地球飛行一圈,然后與地面上原子鐘上的時間做對比。在我們都以為兩者顯示的時間應該會是相等的時候,可是原子鐘上顯示的時間卻是不同的。現在,我們是否可以說這是速度改變了空間,所以原子鐘顯示的時間不同。還是,只是速度改變了粒子能量的釋放,這樣就已經改變了粒子記錄時間的多少。這就是我所說的關于時間的真相了。
關于時間的歸宿,自然還得先說說光子這一神奇的粒子。因為提到光子,就必須說到光速不變論這一理論。這也是相對論所說的一個重點,光速不變,相對于任何粒子或者物體同樣速度不會改變。這也是最讓我感到驚訝的地方。按照這個說法,光子相對于光子的速度也是光速C。可是在運動過程中,光子與光子的空間位置并沒有變化,難道光子的運動就不需要時間。是否也意味著光是沒有時間性的?可是,月光、星光為什么還需要讓我們等待,才會到來呢?
光對于任何方向上的粒子都會是光速,使我曾這樣想過,能否從方向上找到一個與光速不變論相矛盾的地方呢。我設想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正在向右運動。在盒子的外邊緣存在一個光的發射裝置,它發出的光子都沿著發射裝置的方向飛行。
當然,不止這樣,我們要讓發射裝置放出的光子既可以沿著盒子的運動方向運動,也可以垂直于它沿著盒子表面運動,還可以在這兩個面之間的任意角度內運動。我想只要盒子的運動足夠快,發出光子的運動方向與盒子表面之間的角度足夠小。盒子是絕對可以接觸到光子的。可從理論來說,任何物體對光的速度都是光速,所以說盒子永遠攆不上那個光子的。
還有一個實驗,也是極具代表性。它證明了時間真正參與到了影響粒子的狀態的過程。用做實驗粒子的是所謂的μ介子。它們是由宇宙中快速運動的質點(主要是質子),已近光速向地球大氣涌來,與原子核碰撞而產生的。被撞到的原子核發生了爆炸,就像放煙花一樣又產生了一群新的粒子,它們繼續向地球表面飛駛。這種簇射現象可以借助特制的探測器得到證實。
在這場粒子雨中,也有一些μ介子,它們根本就是不穩定,以半衰期僅為百萬分之1.5秒的速度衰變。半衰期的意思是比如一個整體中有1000個粒子,在半衰期后有一半衰變了。在剩下的一個半衰期中,剩下的500個粒子衰變后只剩下250個粒子,以此類推。
物理學家們都知道,μ介子產生于近30公里的高空并以近光速的速度向地球表面飛來。在一次半衰期之后,也就是百萬分之1.5秒之后,它們才會飛出450米,也就意味著在30公里的距離之后,幾乎所有的μ介子都已衰變了。然而,在地球表面卻還能證實到它們的存在。這怎么會呢?相對論給出的答案是:μ介子速度太快,于是它們“內部的時鐘”比地球上的時鐘要慢得多—所以它們活得更長一些。具體的觀測細節,具體的觀測現象在這里我就不多說了。
這就是我所了解到的關于在時間概念的變化過程中的幾個最著名的實驗了。到這里,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僅僅認為速度只是改變原子鐘上的顯示,看似就解釋不通上面所提到的有關μ的那個實驗了,速度是真正的改變粒子的衰變了。到這,我就聯系到了我第一章所寫到的最重要的一點了。到這里,也就可以明白了,我所說的粒子能量的釋放完全是可以與這幾個實驗相聯系到一塊,也同樣會和狹義相對論相碰到一起。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實驗,原子鐘時間不同步可以解釋成速度改變粒子的振動。可是,我們要具體來說說,往深處說原子鐘時間上的改變是怎樣產生的?通過什么作用形成的?這個可以說是速度改變了粒子能量釋放的多少,緊接著就完全可以得到粒子振動的改變了。具體的可以參考上一章的內容。粒子的振動是由于自身能量波的釋放大小,還有就是外界能量波的釋放情況所決定的。歸根到底就是能量釋放影響的。簡單來說,就是速度讓粒子能量釋放的量減小,也就是說速度越快,粒子的振動情況越慢。表現在原子鐘上,就是運動速度快的原子鐘所顯示的時間會變慢。
我還有另一個想象,關于這個實驗,和上面提到過的一個實驗也是非常相類似的。那就是如果飛機在沒有大氣層的地球上飛行的話,我們所得到的結果會有什么樣的不同呢?這個就真的留給你思考了。
明白了第一個實驗的奧秘,那么第二個實驗所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奇怪了。按照第一個實驗的解釋,速度可以影響粒子能量的釋放,而且是速度越快,粒子能量釋放的越慢越少。再聯想到第一章所說到的粒子的衰變也與粒子自身能量釋放有關。具體指就是粒子只有將能量釋放到粒子的衰變臨界條件時,粒子才會衰變。而在這個觀察的結果中,μ粒子因為速度的增加,以接近光的速度運動。而造成粒子自身能量釋放量的減小,顯示在時間上就是要達到粒子衰變臨界條件的時間變慢。這就是這個實驗的真相。其實只要明白第一個實驗的奧秘,這個觀察到的結果就可以在很自然地情況下得到。它并不是預示著時間變慢,只是在訴說著粒子速度這個因素,是可以影響到能量釋放的結果。這才是最合理的解釋。
時間所表示的只是粒子狀態的變化快慢,具體指的就是粒子釋放能量的狀態。粒子釋放能量的速度不同,粒子狀態的變化快慢就不同。這就是一個粒子自己的時間也可以是表現不同的。再往大的方面說,宏觀上的時間指的是一個物體所包含的所有粒子釋放能量的一種狀況。舉個例子來說,人身上的一個粒子自己有自己釋放能量的速度,這樣看來好像就是每個粒子自己的時間不與任何粒子相關。而一個人身體所有粒子釋放能量速度的總和,就是指的一個人身體自己的時間了。它與身體里包含的每個粒子都會相關。這就是屬于身體的時間了。這就是聯系上面實驗,和上面的新理論所得到的結論,對時間的最后解釋了。這樣的時間也只是具有一個方向的。
其實,這里還有一點也是和相對論所得出的結論是非常吻合的,或者更準確的表述是與事實相吻合的。那就是另外一個可以影響粒子釋放能量的因素了。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上面也提到過的,那就是能量本身。也就是在能量高的地方粒子釋放能量的速度變慢,釋放的量變少。即在引力場強的地方時間也會變慢一點。可以借用相對論,來形象的說站在山頂上的人比站在山腳下的人活得時間更長,他們之間的差別是及其微小的。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因為山腳下的人受到的萬有引力稍微比山頂上的人強上那么一點。
解釋完了上面主要兩個實驗的結果,再回到最難解決的光速不變上。我本人覺得這個才是橫隔在事實真相與相對論之間真正的鴻溝。我們會對光速不變理論感到疑惑。可是,對我來說要思考的,就是現代物理為什么一口咬定光速是不變。為什么就沒有人去反對它呢。
這說起來,也應該有光速不變理論長時間統治物理學界的原因,同時還有就是一個偉人的作用。這還是先從以太說起吧,早些時候,我們都猜測,認為宇宙中充滿了以太這種物質。那時為我們為什么會認為有它們的存在呢?那時,我們都非常肯定的認為光是波,而波都是需要介質才能得以傳播的。這是最主要的可以證明以太存在的理由了。當然,現在看來肯定是錯誤的,空間中根本不會存在什么以太的(存在著能量倒是真的)。
關于以太的不存在,首先給出證明的,也是非常具有準確性的就是邁克爾遜的干涉的實驗。他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如果存在以太,而以太又是完全靜止的。那么,我們地球的運動相對于靜止的以太肯定會形成以太風。會使同頻率的兩束光在不同方向上的擁有不同的速度。由于光是波,在存在光程差的時候,光的干涉圖樣就應該會發生變化。
所以同頻率的光在此時所得到的干涉圖樣就會發生變化。只要觀察到這種變化,就可以證明以太存在的正確性了。他本來的想法是奔著證明以太的存在去的,可是結果卻并不是他想的那樣。他所要得的是當儀器轉換過一定的角度后,光的干涉圖樣中明暗條紋會發生相應的移動。結果是,不論他怎樣轉動儀器,條紋根本就沒有移動或者說移動的太微小了。這樣反倒證明了,以太這種物質是不存在的。同時,這樣的結果也讓所有的人感到困惑,很深很深的困惑。這個實驗的正確性是毋庸置疑的,這點所有人都不會懷疑。所以,這個實驗結果就困擾了所有的物理學家很長時間。
當然,這個著名的實驗,它所得到的結論也并不是最全面的。其余的還有很多相類似的實驗。比如,霍克實驗,斐佐實驗,還有特魯頓–諾伯爾實驗。他們的實驗或者可以說是對邁克爾遜實驗的補充。他們要的所要證明的都是以太存在的可能性。前兩個所做的實驗的根據都是光是波,光在走不同的光程差之后驗證所得到的干涉條紋是否會發生變化。可是,他們得到的結果是如出一轍的,光的干涉條紋都沒有發生想要的改變。只有特魯頓–諾伯爾的實驗,用的是另外的方法。但他所得到的結果依舊是光的干涉條紋一點也沒有發生變化。
他們不僅證明了以太這種物質的不存在,而且他們所得到的實驗結果也是讓當時的科學家不得不思考這其中的緣由。于是,在愛因斯坦提出光速不變論之前,就像我們前面提到過的洛倫茲和里茲兩位科學家都提出過自己的理論,但他們的理論都有各自的缺陷,并不能完美的解釋掉所有的實驗結果。于是,在眾人長時間的困惑中,愛因斯坦適時的提出來光速不變論,光對于任何粒子速度都是光速,光在任何物質中的速度都是光速。這幾句話,干脆利落的解決了所有的實驗結果。也給了許多正在思考中困惑的人們以解脫。所以它的簡潔和準確讓人們都深深的記住了它,它也成為了相對論的重要結論和起點之一。
還有一個理論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也是由愛因斯坦首先提出來的。他是根據光電效應,提出光還具有粒子的性質。這樣光是波卻又成了粒子。這就讓我們真正不知道光在傳播過程中的狀態了。也就造就了所謂的光的黑箱效應。我們就只能知道光子在碰到物體時的狀態,卻完全不知道光在空中是如何,以哪種狀態進行傳播的?你知道光在傳播過程中光子是粒子狀態還是波的狀態嗎?或者說,我們根本描述不出來光子在空中傳播時候的圖像。
光速不變理論解開了幾乎我們所盡知的一些實驗的結果。可是同樣也會帶來了新的問題。就像我上面所提到的疑問一樣,光速不變也有它自己的缺陷。但愛因斯坦在當時都給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釋,這樣,人們就對此深信不疑了。直到現在,我們才有可能說要解決所有實驗中光的干涉圖樣為什么不會變的原因,即使完全拋棄光速不變理論,我們也足以解決它們。
我想我們不應該一直以同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也許換個角度思考會得到更多的。去思考,怎樣才可以改變光的干涉圖樣?從這一條路來找找真理看,真正的換個思路。既然光程差不能改變波的干涉,那么在能改變光的干涉圖樣的條件中,我們一定可以找到光的一半真相。
至于關于光的波程差為什么不能改變光的干涉圖樣,在這里我就不再仔細的說了。上面都已經提到過,只是根據光不存在自己的振幅,而且光是完全被禁錮在能量波中。所以光程差并沒有改變光自己干涉相,自然,光的干涉圖樣也不會改變了。倒是有一點在這里我要說,那就是對光的紅移現象的解釋。這個解釋,我想再重復一下,就是沒有振幅的的光子在拉開距離后,表現出來就會是光的波長的變化。這就是說我們普通說的光的頻率到底指的是什么?在這里應該是指光子被禁錮的能量波的頻率。因為被禁錮著的光子絕對沒有屬于自己的頻率。這與相對論中的認為光的紅移是由于波長的拉長的結果,也沒有多大變化。但卻擁有本質的區別。
這兩者的解釋之間的很大區別,就是單個光子的能量有沒有變化,會不會變化。相對論認為光的頻率由于波長的變長,而減小。那也就意味著單個光子的能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光在紅移時,單個光子的能量應該是降低的。可是我們這里還應該注意到光的速度在這里并沒有變化的。而我所提到的能量釋放則認為光子的能量是沒有變化的,僅僅只是能量波的波長改變了而已。這就是最重要的區別了,在現在看來,根據現有的條件實驗是很難將它們真正區別開來的。當然,光還有藍移現象的存在,具體就是指的光源向著物體移動或者物體向著光源移動。關于這點的解釋,這里我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
當然,粒子的能量釋放與相對論的區別遠遠不只在此。還有就是洛倫茲的收縮效應,相對論的尺縮效應。在我們這里也完全可以找到支持它的證據。
我不妨直接描述出我所認為的速度引起的收縮效應。簡單地理解就是速度讓粒子間能量釋放量減小,也就讓粒子之間的斥力減小,從而會拉近粒子與粒子之間的距離。準確的說是引力和斥力同時減小,但斥力消減的更多。這就會引起的物體的收縮效應。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粒子運動時會受到阻力作用(這種阻力作用一定會存在,因為粒子的周圍都是能量)。這樣在斥力減小的情況下,受到阻力也會引起粒子與粒子間距離的拉近。所有這一切表現的宏觀上來看就是物體沿運動方向變短。這里只是一個更加簡單的解釋。
當然,粒子能量釋放與相對論的區別絕不僅僅如此。還有許多關于其它的效應,尺縮效應在這里僅僅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這里,我們僅僅只是簡單的說到這里。
cept-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