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看過有一本很有名的繪本書,叫做《斯賓奇發脾氣》?我女兒很喜歡看這本繪本,已經讓我給講了無數次了。我很好奇,她為什么會喜歡這本繪本書呢?
她告訴我說:因為這本繪本書寫了那個小男孩因為一點點的小事情而發脾氣,導致自己錯過了很多的精彩和美好:爸爸媽媽和姐姐、奶奶的關心、好吃的點心、他最喜歡的馬戲表演……有壞情緒很正常,但是因為壞情緒而錯過更好的東西,就有點不值得了。
我女兒8歲,她能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來,讓我感覺很驚訝。因為,這個道理,說實話,有很多成年人都還不一定能認識到。
我有一個好朋友,43歲,離婚五年了,沒有孩子,一個人孤獨的在北京漂著,沒有戶口,沒有房子,只有票子和一顆孤獨的心。她的離婚特別具有戲劇性,聽來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她和老公是大學同學,按說也是有很深的感情基礎的。朋友是一個嬌滴滴的獨生女,出嫁前父母很嬌慣她,養成了她任性、做事不考慮后果的性格。
在和她前夫相處的過程中,任性,是她行事為人的準則。有一次,兩個人剛剛因為婆婆的問題吵過架,第二天,她前夫買了3D的電影票(那個時候3D剛剛開始推行開)請她看電影賠罪,可是她呢,還在因為前夫處理婆婆的事情上不讓自己滿意而生著氣,死活不接受前夫遞過來的橄欖枝。于是,氣自己生了,身體受損害了,和前夫的感情也傷了,很喜歡看的電影也沒有看上。所以,她的這個氣生的,值得嗎?有意義嗎?前夫沒有處理好婆婆的事情,這件事本身確實是值得生氣的,但是,這件事與和前夫的感情之間相衡量,孰輕孰重?我的這個朋友就是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一味的只知道任性,任性。現在,她自己一個人孤獨的在偌大的北京城里漂著,沒有親人,沒有愛人,嘗到了苦果,徹徹底底成了人生的輸家。
朋友華也婚齡不短了,在更多人的婚姻都是一地雞毛的時候,我們很羨慕她怎么就能那么幸福,天天小鳥依人的拉著老公的手去菜市場,逛超市,時不時的在朋友圈曬和老公的甜蜜合影,旅行、做公益……生活在她的眼里好像就是專門為了彰顯她的精彩的。
在我們都在婚姻里被折磨的筋疲力盡的時候,她架不住我們的狂轟濫炸,向我們講述了她的婚姻經營秘訣:當我和婆婆發生了矛盾和沖突的時候,我從來不和婆婆正面沖突,都是忍下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老人處在上風。我覺得,這并不是說自己就怎么不對,而是為了失去一小部分換得一大部分,因為我在婆婆這里失去的這一小部分,會在老公那里換來一大部分。老公會覺得我識大體顧大局,照顧老人的情緒,從而他自己會來補償我,加倍的對我好。你們覺得是在婆婆那里為了一時的情緒痛快而大吵一架好,還是忍下來,讓老人舒服了,老公加倍的心疼自己、補償自己更好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不言而喻。可是,有多少人能夠那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壞情緒呢?誰有了壞情緒不想痛痛快快的發泄出來?可是,要想過的順心、舒心,人生的旅程能走得更平坦一些,成為人生的贏家,一些壞情緒是必須得控制的。就像斯賓奇一樣,他本來可以和爸爸媽媽、姐姐、奶奶,盡情的享受快樂的時光,和家人一起吃美味的點心,看他最喜歡的馬戲表演,可是,就因為他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壞情緒,這么美好的時光里,他就只能自己在那里生悶氣,白白的錯過了美麗和精彩。控制好自己的壞情緒,才有機會成為人生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