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沒有選擇這個問題,是開啟改變的前提問題。你相信你的人生真的會陷入沒有選擇的絕境嗎?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那么你就失去了改變的可能。
我在這里想告訴你的第一件事是:關于改變,你其實一直都有選擇。
當你告訴自己你不行的時候,你已經做了選擇;
當你做一個只能滿足溫飽的職業(yè),不想辦法去做一個副業(yè)的時候,你已經做了選擇;
當你用拖延躲避工作壓力時,你同樣做了選擇。
改變是一種選擇,不改變也是一種選擇。
你為自己不改變所找的所有借口,像是沒錢、沒時間、太麻煩、沒必要……它們統(tǒng)統(tǒng)都是你的選擇。甚至連你告訴自己“我沒有選擇”,那也是你的選擇。
意識到你有選擇,這是我們開始改變的前提。
可為什么我們總覺得自己沒有選擇呢?
我認為,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你誤認為只有你的選項足夠理想,這才算有選擇。如果你的選項不夠好,那就是沒有選擇。
其實,并非如此。
選擇是基于當前的現(xiàn)實,而不是我們頭腦中的理想。我們選擇的,也不是未來的結果,而是此時此地的行動。
比如說,我現(xiàn)在在做一份不那么喜歡的工作,我沒有辦法去做一份我希望的理想的工作。因為我需要養(yǎng)活自己,所以我覺得自己沒有選擇。
其實,這句話正確的表述是:你還不愿為自己,喜歡的工作去冒險,所以選擇忍受一份不那么喜歡的工作,來養(yǎng)活自己。
這是一種可以理解的選擇,但我并非沒有選擇。不說別的,至少養(yǎng)活自己的辦法,絕對不止一種。
我們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第二個原因是,逃避對自己的責任。
表面上,我們都希望自己有更多選擇,而實際上,我們卻經常在逃避選擇。因為有時候,強調我們有選擇,并不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情。
你很容易想到另一個問題:既然我有選擇,那我現(xiàn)在過得不好,是不是我自己錯了?
我希望你不要這么想。討論對錯的思維方式,它通常會假想一個施害者和一個受害者。
當我們說自己沒有選擇時,我們是把自己放到了一個受害者的位置,我們可以借此把責任推卸給假想中的施害者,無論這個施害者是環(huán)境還是他人。這樣,我們就不會有心理負擔了。
在這里,我希望你換一種思維方式,不是思考“誰對誰錯”,而是思考“有用沒用”。
如果你強調自己受過去、環(huán)境和他人所限,自己沒有選擇,這對你的改變有什么用嗎?你沒法改變,也許不是你的錯,可是,最終要為結果負責的人是誰呢?還是你自己。
微遠吳磊總結:
改變需要勇氣
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對改變的責任,讓他看清自己做出的選擇。但是我必須說,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這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它需要巨大的勇氣。
所以,選擇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很難,需要勇氣。可是,沒有什么比走一條很難的路更能促進人的自我發(fā)展了。
改變需要自省,改變需要勇氣,但只有勇氣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有反省自己的能力。只有不斷地審視自我,才能觸發(fā)改變。
注:本文摘自陳海賢的自我發(fā)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