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當下
修練第二項技能
并給自己買一個保險
即職業發展的ABZ計劃。
A計劃:全力做好現在手頭上的工作,發揮最大價值。
B計劃:慢慢嘗試探索自己喜歡或想要進入的行業,并持續關注,機會一旦成熟,便轉變為A計劃,當然馬上要制定新的B計劃。
Z計劃:找到自己的退路及救生船,一旦AB計劃都失敗,可以保低,Z計劃可以讓我們安心去開始AB計劃。
就像一個特工組織,完成一項任務就會制定幾個計劃,一個計劃失敗馬上啟動另外一個計劃,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任務,隨時有辦法應對過程中出現的意外。
職業發展的方法論經過了三個時期,即職業發展1.0、2.0及3.0時代。
職業發展1.0:坐火車
選擇坐火車到達一個目的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一張火車票,然后你不用管,時間到了,目的地也就到了。
這是最早期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式。就像我們的父輩,他們沒有跳槽的概念,他們的所有想法就是買到一張火車票,上一趟去往目的地的火車就好,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最在意的就是有一個編制,就拿到一個鐵飯碗,父親退休、兒子接替,人生搭到火車,便安心工作生活即可。
職業發展2.0:開汽車
選擇開汽車去一個目的地,比如廬山自駕游;無論選擇走高速還是國道,我們都可以開導航,但我們還需要留意路上的指示牌,導航也有出錯的時候;到了目的地,要達到某個賓館,有些無名路沒有導航,那么我們需要詢問路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參與性非常高。
這個時代就是先給自己設定一個發展的大方向,開始上路,在路程中不斷矯正,慢慢修煉,我們就會越來清楚路該怎么走,目標越來越清晰了。
職業發展3.0:游樂場
3.0時代的職業領域就像一個諾大的游樂場,里面有無數的游樂設施,職業機會也是空前廣泛,很多興起的職業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如職業聞香師、魚塘塘主。
一般我們先入場,選擇一個自己覺得好玩的開始,有了體驗,對你準備要玩的第二個項目會有新的不同想法。比如你玩了木制過山車,覺得還可以接受,那么你會選擇嘗試76米的高空過山車,也許這里排隊的人較多,你馬上改變主意,先玩高空飛椅再來看看這邊的人會不會少一些。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游樂場的職業發展3.0時代,這個時代如果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要找到一個自己覺得最好玩的項目,可能性不大,只有不斷的體會,不斷嘗試,當你出來的時候,你便可以很肯定的認定,哪個游戲你覺得最好玩。
所以古典老師說:鐘愛一生的事業,不在面向未來的視野,而是回頭看的時候。
那么,從這個比喻中我們便得出,從一開始就尋找一個鐘愛一生的事業是不靠譜的,而制定階段性目標才是適應時代最好的策略。
職業發展的好壞是職業能力在職場交換過程價值的兌現程度,工作的本質是為了完成我們的人生任務。
職業發展從1.0已經進入3.0,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在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人生任務需要去實現。
職業初期的任務是生存下來,不做伸手黨、不做啃老族;
職業中期是為了生存的更好,在平臺上發展更多的價值以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個階段的任務是讓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能寬裕一些,小孩能接受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醫療條件。
職業發展后期即自我實現期的任務則是回歸本我,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為了完成這些人生任務,在職業發展3.0時代,我們可以設定一個嚴謹的、靠譜的職業發展ABZ計劃。
A計劃:用心做好現在手上的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獲得更高的職場交換價值。
B計劃:現在時機還不成熟,還無法開始的計劃。可以多觀察、多接觸、多積累,當A計劃失敗,或者B計劃條件成熟,便可快速切換。
Z計劃:這是保底計劃,至少生活不受影響,有房住,有飯吃。我有二個保底計劃,一是我隨時可以回到銷售行業,一是我有一個可以養家糊口的老公啊,哈哈。
人生處處是任務,時時都需要計劃,職業發展3.0時代的ABZ計劃,這是一個系統的方法論,它可以用到任何一個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提高任務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