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時候,我們一家三口總是會一起去逛超市。去一次呢,就像一次大采購,儲備好多日用品在家里。
那天當我滿載而歸的時候,卻突然想起小時候去趕集的情形。
那時候我們除了在村里上小學,基本沒有去過更遠的地方。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鎮上的集市。估計那時候腦子里關于城市的認知,應該是集鎮。
還沒上學的時候,爸媽偶爾會帶我們去趕集。鎮上的集市是逢雙日開市,一直持續到現在也沒有變過。爸媽呢,主要到街上就是采購一些生活和農用物資,而我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看看街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各種各樣的食物,有時能收獲一件玩具,會開心好長一段時間。
當然,跟著爸媽去趕集,是一定能吃上點新鮮的小吃的。這也是我們小時候兄妹幾個會磨著要去上街的主要原因。
一根油條,一杯冰水。這是我小時候上街的標準食譜,家里人到現在一直記著,還時不時拿出來調侃下我。其實能上街趕集已是奢侈,哪里還會有更多的要求呢。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看的書。說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那時搞公社,人民生活物質匱乏,老百姓猜測江青的生活就是,一天到晚都調好了一搪瓷缸的糖水,渴了就喝糖水,晚上做夢醒來也吧咂兩口。這大概是當時沒有見識的老百姓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生活了。
而我那時候,估計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跟著爸媽去趕集,去吃一根油條,喝一杯冰水。其實現在長大了才知道,那時候喝的冰水,其實就是糖精水。
其實一個人的見識越少,越容易滿足,反而沒有那么多欲望,因為沒有見識過,根本也想象不到。
所以有人會說,幸福感是比較出來的。要是總是和比自己過得更好的人比,那就會覺得很痛苦;要是和比自己過得更差的人比,就會覺得幸福。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爸爸給我們幾個定了個規矩。每次考試,成績超過90分就能獲得一次跟著爸媽去趕集的機會。這招還真管用,那個誘惑對那時候的我們來說還是相當大的。
那時候去趕集,有時是走路去的,有時是坐著自行車去的,爸爸騎上鳳凰牌自行車,把我放在前橫杠上,我雙手扶著把手,手舞足蹈,一路看到前面有人,就拼命的撥弄鈴鐺,很是自豪。
后來家里有了燃油摩托車,那時候在農村還是比較稀有的東西,記得一次我和哥哥跟著爸爸去趕集,我兩都站在前面的三腳架里,一路按電子喇叭,看到別人嚇得哆嗦一下,我們就哈哈大笑。
小時候沒有聽過見過那么多新鮮的東西,沒有見識,也從來無法想象外面的世界。如今在城市生活的小孩,今天說要坐摩天輪,明天去看動物園;今天要去海邊,明天要去草原……腦子里的主意冒個不停。
現在想來既搞笑,又難忘。彈指一揮間,我們兄妹幾個都已為人父母,而爸爸也已經老了。
想來人生無憂無慮的兒童時光,其實也是短暫的,當自己開始讀書認字,接受教育起,漸漸的開始會擔心和憂慮家里的事情,會開始掛念家人的身體,體貼家人的辛苦。
幸運的是,那時家就在那里,家人也都在,我不必尋覓歸途。
如今我的女兒已經四歲多,這幾年過得也算是無憂無慮,愛笑愛鬧。然而其實沒心沒肺的童年時光是短暫的,給她一段在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時光,并不奢侈。但是將留給她一生快樂的源泉,何樂而不為呢?
而最重要的是,當年的兒童長大了以后,回憶起童年的快樂時光,里面有爸爸媽媽,未曾有誰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