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有的是背景,而你有的是背影,這是一句玩笑話,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實。官二代,富二代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不是坐吃等死,胡吃海喝,而是更加發(fā)奮努力,持續(xù)精進,努力程度絕對不亞于如今奮斗的你,更何況人家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見識,更高級、更方便的工具,還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加固自己的階層地位。
讓你耳熟能詳?shù)漠攲偻跛悸?,人家爸爸雖然扔給他五個億,如果你去工商局去看看,他本人的身價估值早就超過這了,更何況人家還在持續(xù)進入新興領(lǐng)域呢!
如果你有足夠的敏銳度,你也會發(fā)現(xiàn)如今一個“網(wǎng)紅”比上幾輩人掙得的“money”總和都要高;如今一個微信公眾號,一上來一個估值就是上億,幾十億;一場直播的演講也可以掙得盆滿缽滿,更有甚者一個手機產(chǎn)品發(fā)布會,本來別人需要給他要錢,而他卻可以靠演講講段子就可以盈利,并且還捐過去。
這是一個固有階層持續(xù)鞏固的時期,也是一個新階層逐漸形成的階段,只要國家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就會越來越好。
在這個情形下,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我想到了,但還沒有做到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知識變現(xiàn)
二是認知升級
先來看“知識變現(xiàn)”,
我們思考一下“知識變現(xiàn)”是現(xiàn)在才有的嗎?
答案肯定不是的,它只是“知識有用論”正在重新興起另一種說法而已,這是和過去、現(xiàn)在“知識無用論”的激烈沖撞。其實我自己也經(jīng)歷過“知識無用論”的環(huán)境的人。
比如讀博士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上學的不如不上學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你仔細琢磨一下:
古今中外的幾乎所有人都在想辦法通過知識去變現(xiàn),你說你讀個學位出來找到薪資更高的工作,算不算是知識變現(xiàn)?今天就算你種地,懂不懂現(xiàn)代化的工具使用,結(jié)果都不一樣,這算不算是知識變現(xiàn)?在古代,你的家族有傳男不傳女的秘方,乃至于生意就是比別人更好,算不算是知識變現(xiàn)?哥倫布找女王融資后來找到新大陸,算不算是知識變現(xiàn)?
有這樣一個事實你不得不承認:
一切的知識都正走在通往免費的路上……
跟隨笑來老師之后我認可了這樣的觀點anyhing=Google+wikipedia+English,從這個角度看過去,知識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因為每個人都在學習,都已經(jīng)掌握了,也就沒有什么優(yōu)勢可言了。
因此,我們不得不詢問,真正能變現(xiàn)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呢?只有向著“特立獨行且正確”的方向思考才是有價值的,才是有變現(xiàn)的可能。
我想,能夠真正用來變現(xiàn)的,事實上是“認知差異”:
- 面對同樣的信息、知識、現(xiàn)象、事實、數(shù)據(jù)等等;
- 人們不僅對它們的認知不同,比如,有少數(shù)正確的,有大多數(shù)不正確的 —— 這里有差異;
- 而且,即便是在認知正確的群體中,還有認知高度、認知深度的不同 —— 這里還有差異。
在認知中,不僅僅有“正確與錯誤”的差異,還有“如何更好的”差異。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笑來老師每天讓我們更新一個概念,就讓有我醍醐灌頂?shù)恼鸷?,摘錄下面你可以體會一下:
- 面對同樣的一個概念,“法定節(jié)假日”,他和絕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差異很大,最終大到他的“長期”比別人短一半的地步。至于怎么短的我是比較清楚的,想要了解可以去看。
- 面對“時間管理”這個概念,他和絕大多數(shù)人得到的結(jié)論截然相反,他意識到時間是不可管理的,于是,不僅他自己的行動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干脆寫了一本書,《把時間當作朋友》,在賺到很多稿費的同時,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路徑。這本書也是我常常翻出來要看的。
- 同樣是思考“創(chuàng)業(yè)”,這個專欄之外的很多人聽都沒有聽說過“成長率”,那么,我們和他之間對于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兒認知差異能有多大呢?
- 與他一樣,在同時期“撞見”比特幣的人其實有很多很多,但大多數(shù)要么沒買,要么只買了幾個而已,要么買了很多卻早早就拋掉了…… 為什么呢?歸根結(jié)底,是對同一個東西的認知差異很大造成的。
人與人認知差異是巨大的,就像兩個人做出截然相反的論斷,根據(jù)的理由竟然是相同的。
比如,拿笑來老師來說,他自己講過怎么接觸編程的,記得是暑假的一天,有人拿著電腦演示編程操作,他父母覺得反正暑假沒有事,也知知道沒有什么用,閑著也是閑著,就讓他去學了編程,也就是成為他“比特幣首富”的起點;而和他一個班級的同學“父母”,也是覺得沒有什么用,閑著就閑著吧!就沒有去,也就失去了和編程接觸的機會。
雖然不能說,僅僅這件事情“他們父母”一下子就把他們拉開了距離,但是從長期來看,他們的孩子就是發(fā)生了巨大的差別:
掌握了編程之后,就是會自覺不自覺的想要把所有東西自動化。
對于個人來說,想要真正實現(xiàn)“知識變現(xiàn)”,你就是在你想到、學到“知識變現(xiàn)”方法之后,就差一個做到。
認知升級
既然我們了解到“知識變現(xiàn)”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認知升級”,那我們該如何去做呢?我從傅盛的文章中學到了三個方法:
1.心態(tài)是認知升級最基礎(chǔ)的,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不斷地自我否定,假設(shè)自己無知,這是自我認知升級最基本的路徑。這讓我想到了喬布斯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其實說的是一個道理。
2.在行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改進,爭取做到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
比如我們都知道健身很重要,學習英語很重要,不抽煙很重要,但是真的下決心去跑步、去背單詞、去戒煙,那就太難了。那你說,你是真行動了還是假行動了呢?
3.和最牛的人成為“戰(zhàn)友”,與認知能力比你高的人在一起。
你一定要相信你所能找到的牛人,他們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處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強,他們的認知不是現(xiàn)階段的你所能趕得上的。即使不理解,也先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理解;要盲目堅信,立即行動,在行動中形成認知;不要怕死,早死早超生。不行動,是最糟糕的,行動才有可能證偽,坐而論道,沒有任何意義。
出處:
得到: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傅盛的《認知三部曲》
看到這里不贊賞一下嗎?,你的贊賞是我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