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月第44本書
閱讀速度4000字/分鐘
1、本書主題:關于中醫養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紹
2、速讀建議:內容相當全面,可以對照目錄從感興趣的開始看。
>> 養生只是中醫這棵樹上的一個果實而已,不懂中醫而去談中醫養生,那是天方夜譚。
◆ 編者序
>> 上冊“養生之道”追本溯源,將中醫的核心理論和養生的本質,用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首先便說明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有著最強大的自調節能力和自愈能力,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養生方法才是養生的核心。
>> 下冊“養生之術”務求實用,將全家男女老少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分別從致病原理、調理思路、調理的具體方法、心理因素等多方面進行深入講解,逐個解決。
◆ 第一章 認知中醫
>> 所謂“養”,是給予被養對象符合它天性的適宜條件。
>> 經常破壞天性,疾病就會找上你
>> 人的天性特點之一:自調節能力
>> 增強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是養生的重要內容。
>> 人的天性特點之二:自愈能力
>> 天性不健全的人如何順從天性:有意識地學習
>> 不可為養生而養生。
>> 好的養生方法,應該是結合個人的日常生活,可以方便地做到的。你不需要躲進深山的寺廟里去修行,每天的工作、生活,其實都是修行、養性。
>> 你要相信,你身體中有最強大的自調節能力和自愈能力,學會理性分析,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養生方法才是養生的核心。
>> 西醫診治的對象是人的病,中醫診治的對象是病的人。
>> 總結一下致病微生物侵害身體的類型,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身體會消耗許多營養物質、水、激素、神經遞質;二是身體會產生許多代謝廢物的堆積,如炎性分泌物、血瘀或出血等;三是身體代謝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控制致病微生物或清除代謝廢物。
◆ 第二章 中醫基礎
>>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 陽就是有形物質轉化為氣態,并伴隨著熱能的釋放。
>> 寒冷(對應為“陰”)則是熱量釋放被抑制、能量被儲存起來的過程,而儲存又必然需要一個載體(也就是“陰成形”的“形”)。
>> 陽是熱,是能量釋放,變成氣態的過程;陰是寒,是熱能儲存為有形實體的過程。
>> 中醫把身體看成一個巨系統,從整體上來認識生理功能和病理,這個系統和諧平衡就是健康,反之就是病態,而這個巨系統最核心的功能便是能量的分解、合成與利用,這正是陰陽理論的基本內容。
>> 怎么判斷自己是否陽氣太盛呢?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總結了五個字,那就是“熱”“紅”“干”“炎”“煩”。
>> 陰盛的臨床表現與陽盛正好相反,表現為寒、淡、暗、潤、痛等。感受寒邪而出現怕冷的癥狀,中醫常稱為“惡寒”。
>> 一天或一年四季的陰陽消長是最大的自然規律,是天地萬物的節律,養性的大原則就是要順著這一節律。
>> “行”的本義是指方位,即東、南、西、北、中。
>> 在五行理論中,一年是均勻地分成五季的,在夏與秋之間有一個叫長夏的季節。
>> 古人就用“氣”來類比組成世界萬物的本原。
>> 氣的第二個作用是推動身體內各物質的流動。
>> 氣的第三個作用便是固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人體內的血液、津液、精、氣體等物質,你得兜住,不能讓它大量跑到外面去。
>> 氣的第四個作用是防御,意思是其對外來邪氣有抵御作用。
>> 氣的第五個作用便是轉化,比如吃進去的食物變成人體的營養,就是氣的轉化。
>> 氣就是組成萬物本原的、具有很強活力的微小物質(或者叫能量)。
>> “精”字就是指挑選過的種子,而挑選是為了生長出好的后代,所以后來“精”字特指能繁育生命的物質。
>> 生命的神是從什么時候出現的呢?中醫認為,在父母之精結合的一剎那,神即出現了,所以中醫有句話叫“兩精相搏謂之神”。這個“相搏”就是糾纏在一起、相互融合的時候,從那個時候開始便有了生命活動,即神出現了。
>> 陽痿百分之六七十是因為肝氣不舒造成的,這類人往往有心理壓力,易緊張。
>> 頭發白雖然也有先天遺傳或別的因素,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腎精不足是主因。
>> 腎精足,首先是外耳發育好,尤其耳垂厚實紅潤,所以說耳垂大而厚實的人多長壽。
◆ 第三章 養生之本:養心
>> 長壽的人都是性格外向、精神樂觀、心態平和、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絕少有小肚雞腸、悶悶不樂的人。也就是說,長壽的人幾乎都是心態好的人。
>> 情緒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
>> 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
>> 所謂“人生觀”,就是人活著的目的是什么。
>> 切莫追求以長痛為代價的快樂
>> 康德說:“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b>
>> 相信什么就會收獲什么,要相信人生是快樂、有意義的
>> 一個人要有良好的情緒,首先要深信自己是很快樂的,要相信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助人為快樂之本
>> 快樂沒有高級與低級之分,只有真情實感與強顏歡笑之別。
>> 要快樂,必須與開朗樂觀的人、樂于助人的人、充滿愛意與善舉的人在一起,讓你的周圍洋溢著歡聲笑語。沐浴在這樣的氛圍中的你,自然也會有愉悅的心情。
◆ 第四章 體質養生
>> 起居方面,由于痰濁體質之人痰濕內盛,所以盡量不要在潮濕的環境中生活,要選擇濕度比較低的環境。
>> 飲食方面,痰濁體質的人要少吃肥甘厚味。所謂“肥甘厚味”,指的是過油、過甜的食物,比如肥肉、冰淇淋、奶酪和各種甜食。
◆ 第五章 運動養生
>> 讓活動身體與吃飯一樣成為每天必做的事
◆ 第六章 食養原則
>> 有時候愛吃什么實際上是身體缺什么的病理反應。
>> 腸胃通暢是長壽的重要因素。
>> 一個人如果不從肉體的欲望中解放出來,是不可能真正自由地去體會更高級的樂趣的。
>> 中醫對食物和藥物的性能有寒、熱、溫、涼這四種分類方法。
>> ①溫熱食物肉類:羊肉、牛肉、雞肉、狗肉。海產類:蝦、鱔魚、草魚、鰱魚、胖頭魚、鱖魚、帶魚、海參。蔬菜類:刀豆、蔥、姜、蒜、椒、韭菜、芥、香菜。果實類:龍眼、荔枝、榴梿、波羅蜜、櫻桃、橘子、杏、桃、核桃、石榴、大棗、板栗、椰子漿。
>> ②寒涼食物肉類:鴨肉、豬肉皮、兔肉、馬肉、青蛙、蚯蚓、蝸牛。海產類:鱉、龜、牡蠣、蜆、螺螄、蚌、黑魚、蟹、海蜇、紫菜、海帶。蔬菜類:菠菜、豆芽菜、黃瓜、苦瓜、茄子、冬瓜、茭白、葫蘆、發菜、萵苣、生菜、苦菜、馬蘭、薺菜、黑木耳、絲瓜、番茄、竹筍、蘿卜、蘑菇。果實類:梨、西瓜、柿子、香蕉、橙、柑、獼猴桃、蘋果、藕、菱、柚子、枇杷、甘蔗、荸薺、綠豆、小米、薏米、大麥。
>> ③ 平性食物蛋奶類:牛乳、雞蛋。肉類:豬肉、鴿肉、鵪鶉肉。海產類:黃魚、鯉魚、鰻魚。蔬菜類:花菜、卷心菜、茼蒿、芋頭、胡蘿卜、土豆、香菇。果實類:杧果、粳米、玉米、高粱、小麥、黃豆、黑豆、赤豆、蠶豆、豇豆、扁豆。
>>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中醫說的味道基本上是口舌嘗的感覺。
>> 黑色入腎,故黑豆補腎最佳。
>> 茶葉有三大基本功能。一是苦寒能清火,尤其適合清頭面之火,頭面有熱毒者可飲茶來緩解。中醫治頭痛的名方川芎茶調散,用的就是茶葉。二是能消解油膩、解酒毒,若吃得比較油膩,可以飲茶來解膩。長期飲濃茶的人往往脂肪吸收減少,人會消瘦。三是醒神利尿,一般人服用茶水后會神清氣爽、小便通暢。
>> 咖啡有理氣化濕的作用,更適合寒濕或濕重于熱的體質,其辛香醒神的作用,也適合郁滯體質和氣血不暢之人。
>> 寒濕之體、熱積之體、濕熱之體,如果沒有明顯的營養不良,就不宜將牛奶作為日常飲品飲用,否則有害無益。
>> 氣營兩虛體質、郁滯體質、氣血虛體質之人,均適合少量飲酒以利活血養血;而濕熱體質、陰虛血熱體質、脾虛體質之人,不宜飲酒。另外,肝臟、腸胃不好的人都不宜飲酒。
>> 減少鹽的攝入量,用利尿劑、中醫的利濕藥,或者運動出汗等,都可以治療高血壓。
>>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加,如血脂、血糖或其他各類成分增加時,血壓也會升高。中醫的說法是痰濁導致血瘀,進而引起血壓升高。所以血糖高、血脂高,都可以引起高血壓病。
>> 如果人經常處于壓力狀態下,很緊張,就會導致血管收縮,從而也會使血壓上升。
>> “三高”主要是生活方式病。
>> 平時可用車前子20~30克泡茶,車前子有利尿降壓的作用。
>> 首先要做的是調整飲食與增加運動,而不是吃藥。
>> 常見的有降糖作用的食物有苦瓜、豬胰、蠶繭、山藥、南瓜、葛根等,高血糖的人可以選擇食用。
◆ 第七章 兒 童 保 健
>> 任何技能都需要學習,想要當稱職的父母,就更要加強學習。所以,人們在當父母之前要先自我學習、提高。
>> 治療身材矮小癥主要用的有三味中藥:一是紫河車,即胎盤;二是鹿茸或鹿角;三是地黃。
>> ①孩子厭食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缺少運動。
>> 第二個原因是喂養不當。
>> 第三個原因是情緒、病后及先天原因等。
◆ 第八章 婦 科 保 健
>> 中醫有個傳統的說法,叫“產前宜涼,產后宜溫”,這是因為孕婦的代謝較旺盛,寶寶在她體內不斷生長,需要準媽媽供給他大量的營養與激素,此時大多陽氣偏亢。
>> 《胎產書》中有一段話,大意是妊娠3個月開始發育成胎,但胎兒還很小。在這一階段,胎兒尚未定型,可因母體所看之物而發生變化。因此,母親應該多看美好的事物,比如儀表端正,容貌帥氣的人,或美麗的風景等;不應該去看或接觸一切不美好的事物。
>> 一般情況下,產婦應淋浴,且時間不宜太長,洗澡后要盡快吹干頭發、擦干身體,及時穿衣,冬季應在取暖設備,如浴霸下洗澡、洗頭。
◆ 第九章 老年病保養
>> 還有哪些因素可以導致衰老呢?
>> 第一個因素是性生活過度。
>> 第二個因素是血脈瘀阻,簡稱“血瘀”。
>> 第三個因素是人的消化機能衰退,中醫稱之為“脾虛”。
>> 不要讓父母過于安逸
>> 不要帶父母頻繁遠游
>> 吃得多的深層次原因是性生活過度。
>>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維持生殖功能、保證生殖細胞的營養是優先的。不少性生活過度的人就特別喜歡吃肥肉或口味重的食物,可能就是大腦想補充激素或一些微量元素。
◆ 第十一章 經絡穴位養生
>> 古人用自己的手指來替代尺子,除拇指外的四指寬度表示三寸,拇指的最寬處代表一寸。
>> 關元穴:抗衰老、長壽之穴
>> 第一個強壯穴是關元穴,也就是丹田,位置在腹部正中,肚臍下三寸(四指寬)。
>> 氣海穴: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之穴
>> 在肚臍與關元的中點,即臍下一寸半的地方,還有一個穴位,叫氣海穴,作用與關元近似。
>> 足三里穴:改善消化功能之穴第三個要介紹的強壯穴是大名鼎鼎的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膝蓋下緣三寸,旁開一寸的地方。
>> 大椎穴:溫補人體陽氣之穴第四個強壯穴是大椎穴,在第七頸椎棘突下。
>> 三陰交穴:不只治療婦科疾病,還可健脾、疏肝和補腎
>> 三陰交穴在足內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后緣。
>> 三陰交顧名思義,是脾、肝、腎三條經脈的匯聚點,所以刺激三陰交穴可以一舉三得,即同時健脾、疏肝和補腎。
>> 涌泉穴:滋補腎陰的要穴
>> 涌泉穴在腳底心,我們的腳趾向內彎時,足底會有一個呈“人”字形的線,這個“人”字的交叉點,便是涌泉穴。
>> 命門穴與腎俞穴:補腎強腰的組合穴
>> 本節要介紹的命門穴,就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這個位置很好找,正好在平肚臍的位置,如果你的身材比較好,差不多就是腰最細的位置對應的棘突下。
>> 女性乳房的按摩法
>> 常見的按摩法有:兩手同時揉乳房正反方向或左右與上下各50次,也可抓乳房或捏、拉乳頭,一捏一放為一次,連續50次。我們要知道,增強生殖功能并不是為了縱欲行樂,而是因為生殖功能是人體最重要的基本生理功能,生殖功能健康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石。
◆ 第十二章 房 事 養 生
>> 所謂“房事養生”,就是根據個人年齡、健康狀況和體質特點,采取合理健康的性行為,以達到防病保健,維護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的作用。
>> 有位非常著名的房中術專家叫容成,他有一本房中術著作《容成陰道》,這里的“陰道”,并不專指生殖器官,古時把性愛稱為接陰,有關性生活的知識,即為接陰之道,即房中術的一些規律。
>> 適當的、滿意的性生活,可宣發陽氣、疏通氣血
>>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強行抑制性生活,會導致陽氣閉塞于體內,陽氣就會化熱成熱毒,氣、血、津液不流通,就會出現血瘀、痰濁、腫塊等。性學著作《十問》指出:“朘氣菀閉,百脈生疾?!本珰獠荒苷E判?,全身的脈道不通,就會產生各種疾病。
>> 可能有人會說自己就是不想那種事,如果你真的沒有那種想法,那有兩種可能:一種情況是你的身體可能有某方面的問題,另一種情況是你是一個了不得的高人。對此,名醫孫思邈的說法很精彩:“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若念真正無可思者,則大佳長生也,然而萬無一有。強抑郁閉之,難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濁,以致鬼交之病,損一而當百也?!?/p>
>> 中醫認為,缺乏正常的夫妻情感和性生活,會使一些人肝氣郁結,易抑郁,或是肝氣郁而化火,成為肝火上炎,以致出現煩躁、易怒、頭痛等情況。有些人還會出現夢交,古人稱之為“鬼交”,這同樣會影響睡眠質量和心情。
>> 可能有人要問,多少次性生活才算適度,才算有節制呢?古代有個基本的說法:“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閉精勿泄?!?/p>
>> 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判斷合適的性生活頻率,一般而言,如果性生活后的第二天或后幾天都神清氣爽,并無不適,就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第二天或后幾天精神疲憊、腰酸背痛、頭暈耳鳴、小便次數增加,或出現其他癥狀,那就可能是性生活過度了,要克制。
>> 即“春二夏三,秋一冬無”:春天一月兩次,夏天一月三次,秋天一月一次,冬天盡量避免性生活。
>> 行房原則之人忌①醉莫入房
>> ②有不良情緒時禁欲
>> ③疲勞時禁欲
>> ④ 病期慎欲
>> ⑤ 經期禁欲
>> ⑥ 孕期早晚階段、產后百日內禁欲
>> ⑦哺乳期節欲
>> 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也就是說,在三七(二十一周歲)至四七(二十八周歲)之間懷孕,是女性身體最強壯、腎中精氣最完備的時候。
>> 有科學家曾做過調查,自然人群受孕季節有兩個高峰,一是春季,一是秋季,其中春季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