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我 ?的 ?故 ?鄉 ?路
? ? ? ? ? ? ? ? ? ? ? ? ? ? 高德科
回了趟家鄉—寶雞六川河,感慨許多。梳理思緒,突然發現我的步履半個世紀一路艱辛走出了故鄉,心卻逆轉回歸,對她越來越鐘情眷戀,魂牽夢縈游子般依偎在她的懷抱。
記憶里地處寶雞西北30公里的故鄉通往外界有三條路。
一條是雞剛叫就向北步行,翻兩座連綿山丘,跟父兄到小鎮縣功。像2015年陜西中考閱讀文《父親二十年前的叮囑》 中挑柴的父親一樣肩扛柏木椽趕集,賣掉椽再買回豬崽。縣功橋頭集市的繁忙紅火,有牙行在袖子里撮合價錢的木頭、牲畜市場,是我兒時印象最深的壯觀場面之一。這條步行路后來讓坐手扶拖拉機從千北沙石公路突突突去縣功鎮代替了。這條路在兒時的記憶里是被椽磨破雙肩磨出血痕的苦難之路,也是換回肉、西紅柿給一家解解饞,換來學費偶或央求父親,用零錢到街中唯一的新華書店買回幾本書,被臨家孩子目光艷羨的幸福之路,也是初一課本中王家新《在山的那邊》中,山里孩子通往山那邊海的憧憬路。
另一條路就是向南進南峪溝從鐵路出山。翻一座大山,行幾十里彎曲幽深的羊腸山道,很少見人影偶爾聽見鳥幽鳴,最后到渭河邊的固川。再坐一天一趟的綠皮列車或偷爬拉煤貨車,往東再往東,鉆山洞臉被煤塵蒙花進入關中平原。面對山外尤其城里同學有灰頭灰腦的狼狽,有對出生地及父母的怨恨。但每暗怨后更能咬牙學習,因這畢竟是我上高中、師范的求學之路,是山里孩子往外走的奮斗之路,光明之路。
現在每當教我的學生們學到《送東陽馬生序》里“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四支僵勁不能動”時我就想起它講到它。可是孩子們不一定像馬生那樣理解他們的老師,他們沒有這樣的經歷。
終身難忘那年的一個冬天,我獨自冒著風雪返校。爬上琊豁梁后要過一片深山老林再下到固川溝底,那段蜿蜒的林間路最難走也最 恐懼。寒風 挾裹著鵝毛大雪呼哨著從林稍掠過,腳下路陡雪滑,一屁股又一屁股蹲坐在地,塞滿鍋盔饃的背包 上綁著 菜瓶子,它摔斷 繩子滾到 山坡里,那可是我十多天的菜肴啊!想哭怕招來狼,想放棄怕沒菜吃,瓶里是娘炒的我最愛吃的紅辣椒醋溜土豆絲。把眼淚咬碎咽到肚里,探著雪地攀著荊條下到山腰,終于看到我的菜瓶子調皮又狠心地躺在樹叢間。拍拍身上和腳褲邊的雪,跺跺凍僵的腿腳,系好菜瓶子,只好咬牙繼續蹲行到山腳了。《水滸》中林教頭是欲反叛的悲憤的風雪山神廟,我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山里孩子無奈的獨行風雪求學路,想起來好壯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比行路難更可怕的是恐懼。每轉一個山彎,就怕對面會猛然撲來一只被大雪封山餓急的野獸,為了給自己壯膽或隨時反擊就在路邊撿來棍子或石塊, ?或者突然大吼幾聲,結果卻震落了樹上一片片雪花,把自己嚇得頭皮發麻發根直豎。現在想想還要感謝那些經歷,因為這些經歷的積攢鍛煉了我的膽量,我后來再也不怕行夜路過山坳時那棵樹上有白衣服的吊死鬼一說了,也聽到過樹葉沙沙的響聲,但我只認為是風吹的。
第三條路是正東南較平坦筆直,沿六川河(那時叫龜川)走的沙石路,只上一個長坡塬就通到寶雞了。可因為路遠或與它去的方向是大城市,在那時與農家生活的關系不大,家鄉人對它很疏遠,我也每次只是匆匆而過。
三十年過去了,如今這條路被墊平拓寬鋪上了柏油,和千北線相接成為省道寶天副線。每天相隔一個小時就發一趟便民車進城,四十年前我步行五個小時才到家的時代被埋入土里。春夏之日,道旁柏樹黃楊樹長成一排排英俊健壯的青年,非洲菊搖曳成一叢叢美麗逗笑的少女,空氣里彌漫著泥土和花草的清香。我駕著車拉著她和女兒奔馳在回鄉路上,哼唱著我喜歡的優美輕快的草原歌曲旋律,看著車窗外掠過的嶄新的白墻瓷磚藍瓦村落,還有什么漁家樂、土雞蛋養殖場、農家樂等招牌,心中的愉快是身邊忽閃而過,來消閑的城里私家車主和騎山地車的驢友們無法想象的!我是你熟悉又陌生故鄉的兒子,我回來看你來了!
新世紀邁著年輕的腳步走來。如今這第二條路早被封山育林禁牧多年,沿途林密草盛,風光旖旎。最近忽傳有人在考察勘測了,準備開發成一條戶外爬山旅游線路。第一條、特別是神奇的第三條路已帶著山外的東來紫氣開啟了故鄉的新時代。沿途日漸被梳妝打扮起來的美麗讓我想起了神奇的九寨和豐潤的草原。
先醉在六川河流歸渭河口處吧!站在生態六川的觀景臺上鳥瞰:奇景突現,山水如畫!井字形的魚塘星羅棋布像一面面鏡子照靚藍天,來此垂釣的“漁翁”們點綴其間,牛羊悠閑散布于魚池旁青草間;蛇形湖島靜臥腳下似黿鼉,宛若恬靜靈秀的江南太湖;西普陀及畫院似蓬萊仙境隱沒山腰樹叢中;前方渭河上引渭渠攔壩聚成的碧綠湖水像碧玉又像閨秀內斂又大氣,寧息了游人塵心,將鬧市的喧囂拂去;寶天橋上一列列鐵龍摒住鳴笛從這山水畫屏中穿過。鄭偉平作詞劉梅深情演唱的《尋夢六川河》中說“北國水鄉蕩碧波”、“漁家幸福的訴說”、“西秦大地的瑰寶”、在這里“心靈找到歸宿”,我想大概就描述這里吧。
在此所見之景只是美麗六川河的開篇,沿路北上,她的中間有藏在廟山后的五彩暴家河、我的家鄉唐長孫皇后省親有故事之地車轍及娘娘泉、佛教圣地大柳樹的蜂泉山。她的延伸篇高潮篇大概就是正在開發建設的坪頭新民九龍山、香泉靈寶峽和秦隴腹地凈土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了。
現在這條美麗的絲帶路已經成為寶雞人的休閑旅游之路,通往寶雞后花園的黃金之路,城鄉一體快速發展的見證之路,更是我驕傲的回鄉之路。過去它是我頭頂 的陰云,現在是一片朗朗麗日。
我想大多城里人傾情她不只是她的景點,而是她的山、水,樹木空氣,是她的天然原生態。是她清秀的容姿,純靜的氣質,樸實的民風。
現在我明白了,我的故鄉六川河和西安的霧霾比,就是人們頭頂的天然氧吧,和被化肥農藥轉基因污染的植物比就是人們的天然食庫,和被現代生活快節奏擾亂的思維比就是一塊身體療養院和心靈牧場,是陶淵明的“悠然”“南山”!她就是我喜愛降央卓瑪、云飛云朵的歌的感覺,就是騰格爾唱給我的《天堂》,就是我心中父親的蜂泉山、傲角山和廟山,母親的南峪溝河、黑溝門水草灘和六川河。
我錯怪原本美麗的家鄉了!難怪我在廠里長大的女兒上小學時每寫作文就是 “我又回到美麗的家鄉六川河了”,稚子以她純真的眼光再現了故鄉的原貌,我心里想起故鄉的貧窮落后曾經給我求學時經濟及心靈的折磨,卻很不以為然!其實我沒有錯,故鄉你也沒有錯,錯在那個年代!
現在我不再因提到你而感到壓抑和自卑,我的心常為你魂守夢牽!我的回鄉路更輕快更頻繁。我像浮萍漂蕩的情感因回歸到故鄉你的山水云天間而沉靜了。
我的故鄉之路代表了我們60后這代人的經歷和追求,我的情感歷程也代表了社會的心態和逐夢之路!我的路有盡頭,故鄉的康莊之路才起頭。
故鄉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