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為了區(qū)分兩個藤井樹,男藤井用未婚夫代替)
前幾天和朋友去看了情書。印象最深也最有淚點的時候就是最后,女主站在雪地里,遠遠地望著那座埋葬著未婚夫的高山,用盡全身力氣地喊著:你好嗎?我很好。
她終于釋然了。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在心里跟自己說。
與這部電影的緣分可以追溯到高三,寢室一妹子在熱戀中,看到情書,不由自主就買了下來。然而與男友親親我我倒沒有時間來看這本書。于是這本書就輾轉到了我的床頭,午睡之前,晚上熄燈前,都會拿出來看,雖然進程慢,倒也看的認真。與關于莉莉周的一切相比,情書要溫暖許多,也柔軟許多。當時的高三還沒有手機可以隨時上網(wǎng)搜尋關于情書的一切,只能依靠作者的描寫自己感受里面蘊藏的細膩的情感。青春期的感情真的就像春天里拱出云層的太陽,毛茸茸的,小心翼翼,劃過心頭是一種很舒服的癢。
想到影版,柏原崇把極致的暗戀表達的淋漓盡致,這種靦腆,不善言辭,滿臉無所謂內心細節(jié)到死的小男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小心思小動作表達自己的喜歡和柔情。冬日的陽光灑下來,照在少年柔軟又蓬松的頭發(fā)上,皮膚通透,被陽光映出紅色,小絨毛依稀可見,他敲開藤井樹家的門。
--“你幫我把書還到圖書館吧。”
--“你為什么自己不去。”
--“我當然是去不了才讓你幫忙啊。”
那句到轉學都沒有說出口的我喜歡你啊藤井樹,全都化作借書卡上的名字和背面的畫像。
博子在發(fā)現(xiàn)藤井樹和自己十分相像時,不可抑止的哭了,即使知道未婚夫不在了,卻還是執(zhí)著的想要弄清楚真相,這大概是每個女孩在愛情里都會有的樣子吧,我投入百分百的感情來愛你,而我想要的也是你百分百獨一無二的柔情。于是,博子開始給藤井樹寫信,詢問未婚夫從小到大的事。
“他一直說對我是一見鐘情,我也相信了,但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與初戀相像)他才選擇了我,我就不能原諒。即使他都已經(jīng)不在了,我卻還是好奇著,想要知道這些事情。”博子哭了出來,手里還抱著未婚夫初中的畢業(yè)相冊。
影片里回顧了藤井樹初中發(fā)生的所有事情。作為一名觀眾,我尚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少年對藤井樹特有的柔情,想必影片里的博子心里也是失落與失望。可是后來,博子一行人到未婚夫遇難的山邊祭奠道別,秋田先生說:他當時唱著松田圣子的歌曲,可是他不喜歡松田圣子啊,這是為什么呢?真是不懂為什么他在臨死前要唱這首歌呢。
我看到博子眼里一閃而過的光芒,說不清是什么,但是卻讓我感動。松田圣子就是他們初中時流行的歌手啊,是藤井樹最喜歡的歌手啊。臨死前的未婚夫也是想起了年少時的藤井樹吧,想到了對她的思念之情吧。一個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起的會是什么人呢?我不知道,但是一定有著特殊的意義吧。
那天是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看的這部片子。開場后沒有手機的光亮,沒有擾人的討論,沒有無理取鬧的熊孩子;散場前,沒有四下一哄而散,沒有放眼望去遍布座位的可樂罐,也沒有撒到地上爆米花,滿滿的放映廳,所有人自發(fā)鼓掌,掌聲經(jīng)久不衰,然后,有序離場。就像情書帶給我的感動一樣。那天一同看影片的觀眾也讓我動容。
一路回學校的路上,心里柔軟的像一顆棉花糖。
--“藤井樹!你好嗎?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