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有孩子,
你可以教他愛閱讀,教他男女平等,教他獨立思考,教他禮貌,教他善良,教他好的生活習慣,教他做事情要認真有耐心,教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教他防身的技術……
唯獨不要成為他人生的設計師,那是他的人生,不是你的。
一旦你成為他人生的設計師,你一定希望他是出類拔萃的。
于孩子而言,出類拔萃對他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一位父親曾這樣告訴女兒,
世上本來沒有你,有一天,你來了,你是獨一無二的。
與眾不同,做的是自己心中的自己,出類拔萃,做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都是自己,卻有本質的區別。
02
大多數人的自己,是別人眼中的自己,一生孜孜所求,都在出類拔萃。
想要出類拔萃,首先要有“類”。
類是一個群體,可能在一個小區、一個班級,亦或者一個學校,一個省,因為同樣的生活、學習等經歷,被劃分在一個群體之中。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群體必然有高下,有分類必然有優劣,想要在高下優劣中引人注目,只有堅持不懈,不斷向前,顯著超越群體的平均值,超過絕大多數的人,才能叫出類拔萃。
就如同跑馬拉松一樣,大家的目標一致,方向統一,下面拼的就是耐力、體力還有競爭力了,不可能半路出現一個坐直升機到達目的地的,也不可能有人開著車就算過關。
在這種情況下,關于奮斗,關于努力,關于拼搏的成功學,成為人人追捧的主流,很多人心中不見得真正喜歡,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需要的。
奮斗才能出頭,拼搏才會成功,堅持不懈,力爭上游,自律者自由,這些廣受歡迎的口號以一種精神號召的形式鼓勵你,要前進,不能后退,要出類拔萃,不要平庸,因為方向只有一個,競爭者太多,不可能都在天賦上拔得一籌,只能靠耐力、靠堅持取得勝利了。
當受到這種精神感召往前拼殺的時候,很少會有人去質疑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要和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一個同樣的方向,定下一個同樣的目標,就如同打游戲一樣,當99%的人都想著怎么去通關的時候,那剩下1%人的質疑就顯得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被嘲笑。
03
少數服從多數,是中國人的思維。融合群體,向主流價值觀靠攏,在整個文化氛圍下,成為絕大多數人的本能。
在父母眼里,走大多數人走過的路,更加保險,特立獨行地去開創一條路,聽起來很酷,卻少有人愿意出做,其中的風險太過巨大,隱患太多,反而不如走官路來的順暢,雖然擁擠一點,辛苦一點,至少安全。
安全,在群體中非常重要。
當一個人感覺安全的時候,說明他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慢慢成為別人希望你成為的那樣。
很多人一生都在做別人眼中的自己。
學生時代的乖孩子,好學生,長大后的好丈夫、好員工,年老了,就是好父母、好公民。
一生都是別人眼中的好,自己真正好不好,并不重要,這種過度的自我忽略,時間一長,也就慢慢麻木無所謂了。
04
走大多數人走過的路,也許暫時是安全的。
可世界是瞬息萬變的,彼時的一世安穩,在現在可能險象環生。唯有自我真正強大,才能不懼外在風險。
人生路漫長,誰都不會確定未來發展呈什么樣。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出類拔萃,但堅持自己,不盲從,不順從,走自己的路,做與眾不同,也許路途荊棘,至少成為了自己心中的自己。
你未必出類拔萃,但肯定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