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7底氣自帶香氣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話很熟悉,但很多時候會忘記。
01
孩子入學,我的焦慮一下子增加。一年級時,擔心不適應小學環境,沒法在教室完整上課。二年級擔心習慣不好,失去學習興趣。現在三年級,則擔心基礎不牢固,影響后面的成績。到后面的年級,又會有新的焦慮。
小學影響初中,初中影響高中,高中影響大學,大學影響以后的人生。這是很多家長焦慮的原因。應試教育使得我們將升學看的很重。
總是告訴孩子要優秀。希望他能成為被稱贊的佼佼者。但我們強調的優秀,往往是以分數為標準。分數高成了好與壞的分水嶺。簡單粗暴的劃分,使得孩子對于優秀的判斷就是成績。
在他們眼里,成績決定,是否能夠當三好生,優秀少先隊員,以及老師對你的照顧。優秀成了流水線上的標準產品。不可否認,自己也會犯這樣的錯誤,看到考得不理想的試卷,也氣得直嚷嚷。老師的偏見,家長的焦慮,使得孩子對于成績更加看重。只是要求能考出好成績,而忽略了品格的塑造。
成績真的就能代表優秀嗎?它只是一方面。我們的世俗抹殺了孩子獨特的個性 。優秀不僅僅是成績,更是你不斷努力的內心與積極的態度,當你向著優秀靠攏時,已經很棒了。或許沒法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樣子,但有著不斷進步的心,也值得喝彩。
不要去和別人比,只要比昨天有進步。只是進步一點,也是最好的自己。
02
真正做到出類拔萃的人,少之又少。他們的成功與好運氣,時勢有關。追求優秀是對自我的要求,也是鞭策自己更好的動力。在現在壓力巨大的時代,不出眾,就出局。為了不被出局,盲目的上很多課,學很多東西,弄得極其忙碌,也很焦慮。報名的課程越來越多,沒聽的也不少,學了這么多,還是過不好。
過于追求別人眼中的成功,而忽略了自己的獨一無二。
一對高知夫婦的孩子,成績在班上一直是20名左右,這對于他們是不能接受的,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他們使出各種手段,犧牲很多的時間,而成績仍是沒有太大的提高。這對父母的打擊可想而知。
這樣的成績一直持續到五年級。一天老師打來電話,詢問他們教育的方法。原來班上選班長,他們的女兒得到了全班支持。老師很詫異,一個成績不是太好的孩子,為何得到了所有人的喜歡。同學們的理由是,她對所有人都很友善,樂于助人,讓別人在和她相處時,覺得溫暖與快樂。
父母的驚訝不亞于老師,一直在為孩子的成績憂心不已,沒想到她卻收獲了同學們的喜愛放學回家后,父母詢問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的回答卻出乎意料。她說 : "我已經很努力學習,但仍是沒法達到你們的期望。可能我真的沒有天賦,優秀的人那么多,可能我怎么努力也達不到。雖然我不優秀,但我可以給他們鼓掌加油啊。我想成為給別人鼓掌的人,而不是讓自己,苦不堪言的要成為被鼓掌的人。”
為別人鼓掌加油,或許沒法獲得自己的掌聲,但也會有自己的收獲。
或許我們窮盡一生,也沒法取得別人的成績,成為出類拔萃的人,但只要我們肯努力,一定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即使沒法成為那么優秀的人,但有一直學習的心,也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做好獨一無二的自己,最終也能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03
時常活在別人成功的焦慮中,用別人的成就來要求自己,而忽略了自己一直的努力。認可自己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時時計較。雖然自己仍不優秀,但努力讓自己變好,每天都進步,一定也能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少些焦慮,多些包容。
即使最終也沒有出類拔萃,但一定是與眾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