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第一天? ?
?2012年8月18號,星期六,來印第一天,有課。? ??
即使昨晚再困,畢竟到了一個新的地方,第二天早上,我還是起了個大早。倒不是因為睡不著,要為今天下午的課做準備。?? ??
早晨起來,翻看冰箱,里面有學校提前買的幾個香蕉,幾個雞蛋,幾片面包和一包黃油。看香蕉的外形,實在是不敢恭維。隨便吃些東西,便趕緊準備備課。? ??
我是下午3:45-5:45的課,短期漢語速成班,使用教材為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康玉華/來思平編寫的《漢語會話301句》第三版,學生大概15位左右。這是我第一次使用這本教材。我在泰國教的是高中生,使用的教材是《體驗漢語》。于是草草吃過早點,就伏在桌面?zhèn)湔n。? ??
重新使用一本新教材談何容易,況且當時我也心緒不佳。一直備課到中午,好像當天的午餐也是吃了些黃油面包。? ??
下午兩點左右,副校長Charisma Saraff女士給我打電話,說一名學校工作人員會帶領(lǐng)我去學校,讓我在家等著。不一會兒,聽到一陣鳥鳴,甚是悅耳。我以為只是外面的小鳥在嬉戲,便不以為意。后來又是一陣鳥鳴,我依然緊張備課。不知后面鳥鳴又響沒,我接到一個電話,是Charisma Saraff女士打來的。她說學校工作人員Mitton一直在按我的門鈴,為什么我不開門。我還莫名其妙,說沒有哇。她讓我開門看看,原來Mitton就在門外。我這是才恍然大悟,剛才的“鳥鳴”原來不是外面的小鳥在嬉戲,是門鈴啊!到后來,我才慢慢明白:可能由于我?guī)е魫灥男那椋謩偟揭粋€新的地方,心里必定是有些緊張的,難怪連門鈴都聽不出來。? ??
Mitton看起來不大,卷曲的頭發(fā),棕黑的臉龐,背著一個黑色雙肩包。他的英語也不太好,大意是告訴我學校派他來接我,讓我準備一下就走。? ??
稍作準備,我就隨Mitton下樓了。出了住地大門,一直往前走,走了大概300米,有一小型的菜市場;左拐穿過菜市場是一段多軌鐵路線,鐵路線兩邊并沒有什么遮擋,人們就在鐵軌上自由穿行;跨過鐵路線,Mitton攔了一輛三輪車,在印度叫Auto,在泰國叫Dudu;坐了3分鐘Auto,Mitton叫我下車,他付了車費,兩人8盧比;下了Auto,是一條大路,我們順著大路右側(cè)一直往前走,路過一個比較大的寺廟,再走一段,我們拐進一條幽靜的柏油路;這條柏油路較剛才的大路安靜許多,路兩邊的房子也嶄新不少;步行了大概5分鐘,Mitton告訴我This way(這邊),我隨他走進了一棟類似家屬院的建筑群。他帶我上二樓學校,讓我先坐在沙發(fā)上等著。我靜靜地坐在沙發(fā)上,稍喘口氣,開始打量周遭:自己坐在一個大廳里,正對著大門是一個大理石的接待桌,一名年齡稍長的印度人好像在記錄什么東西;大廳四周的立墻上掛著幾幅有濃郁中國特色的圖畫,還看到了學校的名稱"The School?of Chinese Language",并附以中文“加爾各答中文學校”。? ?
?"Good afternoon, Yongtao".(下午好,永濤。)副校長Charisma Saraff女士從里面的辦公室走出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她:一個典型的印度女人,頎長的頭發(fā)直披雙肩,古銅色的臉龐,合身的職業(yè)裝透出某種干練。這是我對副校長Charisma Saraff女士的第一印象,當然,隨著后邊一年多的相處,這種“第一印象”自然也會發(fā)生些改變,哈哈!? ??
Charisma Saraff女士同我用英語交談。很奇怪,她的英語發(fā)音很清晰,很純正,印度口音很少。后來在印度時間長了才得知:印度人中確實有一批人講著發(fā)音非常標準的英式英語。她首先歡迎我來到印度,來到加爾各答,來到該學校,并告知我校長Madan Saraff先生將于下周二在學校見我。然后,就同我介紹下午課的情況。她給我了一張學生的名單,并附以照片,原來學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從照片看大部分學生都比我年齡大,有幾個學生頭發(fā)已發(fā)白或者禿頂,起碼也得有五六十歲了。我不禁有些緊張起來。盡管來印度之前,已向前任李倩老師、劉曉麗老師詢問了該校的一些情況,但說實話,當時心里并沒有多少底兒。而今真正要面對這些成年學生,又是用一本之前從沒有用過的全新教材,心中不免有些發(fā)怵。我那天穿了一身黑色西服,系了一條紅色領(lǐng)帶。末了,Charisma Saraff女士笑著對我說:"Good Luck!"(好運!),我也報以微笑回應(yīng)。? ??
下午3點多,Charisma Saraff女士說要帶我去學校教室,原來我來的這里是辦公區(qū),教室在另一邊。在去教室的途中,碰到了一個中國男孩兒,看起來年齡跟我差不多大。Charisma Saraff女士給我介紹,這是張揚清,中國留學生,在學校兼職代課。我們隨便聊了幾句,我就跟著Charisma Saraff女士上樓了。上了二樓,里面有兩間小教室。地方雖不大,但基本教學設(shè)備也都齊全,桌椅板凳、白板、電腦、空調(diào)、貼圖應(yīng)有盡有。看過教室,Charisma Saraff女士喊我出來,又告知了我學校和上課的一些其他情況。? ??
3:40左右,我重新走進教室,不大的教室里坐滿了學生,靜眼一看,都是些成年人,共14名學生。一切準備就緒,開始上課。? ??
首先,我用英語做了簡要的自我介紹;其次,一個一個地詢問所有學生的名字,并隨著他/她們把所有名字發(fā)音正確;然后,我問及所有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漢語?學習漢語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學生都是為了經(jīng)商,少部分為了去中國旅游,也有緣于興趣。最后,我簡單地介紹了漢語/普通話/方言之間的區(qū)別,告訴學生我們要學習的漢語是普通話,不是方言,不是加爾各答人聽說的客家話。? ??
前面介紹完畢,就開始講解正文。說實話,由于準備得不那么充分,再加上一聽到所有學生流利的英語,自己一下子有些慌張起來。第一節(jié)課講得還可以,但第二節(jié)課講得進度有些快了。距下課還有20分鐘的時候,把自己準備的課程已全部講完。現(xiàn)在想想,當時講完課程后可以讓學生們做些作業(yè),或者練習一下,但當時也不知道是緊張還是什么原因,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禁后背冒汗。我想,其實主要還是當時太過于緊張了,面對講著流利英語的印度成年人,對比自己當時蹩腳的英語,自信心一下子就倒下了。我不得不給學生解釋,自己昨晚深夜才剛從中國來到加爾各答,一切還有些陌生和混亂,準備的課程業(yè)已講完,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還好,大部分學生持理解態(tài)度,其中Janmyang(后來我才知道他來自不丹,專門來印度加爾各答學習漢語。)說,自己剛來加爾各答時,也是充滿了陌生和緊張,這很正常。另一個老先生Satish也主動說明表示理解,希望我不要太緊張。? ??
第一次在印度上課就這樣提前結(jié)束了。這當然不是什么光榮的事兒,但我在這兒還是把這個情況寫了出來。我想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自己當初真的不是主動愿意來印度教學的,是帶著某種抵制和恐慌的情緒來到了印度,難怪一切都進展得不那么順利。? ??
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表示了理解,但我自己卻異常悲傷起來,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想要回國,本來自己也不想來。但經(jīng)過一夜的充分休息,再加上第二天(星期日)一上午的準備,甚至早飯都沒有吃,第二天下午的課進展得就比較順利,似乎又找回之前做老師的感覺了。陰郁的心情漸漸散去,基本做好準備要在加爾各答生活了。在此,摘錄一段2012年8月20號(周一),即來印度第三天我寫的日記: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到印度的第三天,除卻周六和周日兩日的“繁碌”,現(xiàn)在終于稍許平靜了。第一堂課歸為失敗,第二堂課明顯提高,這就好!
慢慢要步入正軌了:生活和工作,兩大要務(wù)!其他事項也須盡快跟上。
在加爾各答生活吧!!!? ??
是啊,經(jīng)過剛來時的一陣“急雨”,即使打濕了衣服,我也須繼續(xù)前行。漸漸地,天空終于放晴。永濤,在加爾各答生活吧!? ?
注:2012年8月17、18、19號,距今已快兩年,而我居然能回憶起當時的一點一滴,好似昨日情景,歷歷在目。是的,有些特定的日子,不管過了多久,其都會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