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摔跤吧!爸爸),全程感動,但是引人深思的卻是關于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小孩的問題。
小時候,幾乎是在被嫌棄中度過,記得有一次,我很困很想睡覺,所有人都在撥棉花殼,我就假裝騙媽媽,說自己要寫作業(yè),不要撥。結果后來媽媽做完飯就直接進來我房間里時,發(fā)現(xiàn)我正熟睡中,于是把我叫醒,全是嘲諷一番連帶苛責,結果我當時特委屈,不就是睡個覺嘛,至于把我說的好像對不起所有人一樣。可能這種場面太多了吧,包括對爸爸也是這樣,我也習慣了。
直到我開始意識到自己遇到同樣問題時,似乎本能就想著諷譏與苛責。甚至認為是一種激勵。自己不就是靠這種被鄙視和譏諷逆襲的嘛!
直到我看到了這部電影里的教練,仿佛看到了那個丑陋的自己,跟電影里的爸爸形成鮮明的對比。
女兒做錯事,父親總是用行動去教導她,而不是一味責罵,也許是言傳身教的魅力,讓女兒即使沒有爸爸在身邊也會受他影響吧。而猥瑣的教練,除了一味責罵與不信任以外,似乎看不到關心與實際幫助。倒不是責怪自己的媽媽,只是可能是媽媽太弱小,困境之中除了傳統(tǒng)勤懇做事,聽天由命別無他法。教練何嘗不是,因為對自己的不信任,對他人的不信任,才會露出猙獰的面孔。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三個爸爸因為國內高房價移民,其中有個爸爸的思想很贊,他說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學區(qū)房,而是自己的父母。我想父母這個世上最難職業(yè)不是人人都能很好勝任的,貧瘠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固化與腐朽。來自小村莊的女主,不也在父母的引導下,自信陽光長大嗎?
再來想自己,已為人婦,即將為人母的我,難道還要重蹈覆轍嗎?當然不,這是一個父母與自己思維較量到白熱化的時刻,謹小慎微,三省吾身才是最需要的。
給自己的親人多點信心,哪怕確實有限,也需要一起培養(yǎng)自己對他的信任,他對自己的信任。我希望自己的家庭充滿愛與信任,充滿禮貌與謙和,充滿勇氣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