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出考研成績,這應該是最近的熱門話題了。
我這個考研狗并沒有慌著查考研成績,大概是因為找到了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實習工作——一家傳媒集團下的全資子公司。
并非說一份好的實習工作足以讓我們心滿意足,而確切來說,是在我們在各種實踐能力滯后了一年之后還能靠著一張空洞的簡歷找到一份合適的實習和工作,著實很難。不信其實你可以試試。
在來廣州之前,我以為以我之前大二到大三期間至少有三份實習經歷的這種經驗和資歷,找一份工作不會是什么難事兒。來廣州才發現,嗯,是我想多了。我就像一般的最最普通的大學畢業生一樣,不知天高地厚地投著沒有任何亮點的簡歷,眼高手低地以為我能有資格挑選我喜歡的工作和實習。
誰都沒能想到,我會在這次找工作中碰壁,以為在學校里的出類拔萃會在社會上奏效,以為以往受到的贊美會延續到面試場。嗯,我沒曾想過,有生之年也會因遲到在面試場上被人噴的狗血淋頭。也沒曾想過,我也會連續被10家公司拒絕。而且全都在等通知中杳無音信,無疾而終。而真正讓我在最終找到合適的實習工作的轉折點,僅僅是因為中途修改了簡歷。
考研結束浪嗨了20天的我來到了廣州,這個很多人都夢寐以求來發展的城市。1月15號我到達這里,17號開始投簡歷面試,直到2月1日收到通知準備資料入職。整整15天時間。中間我面了10家后期制作方向的職位,統統被拒絕。有過一天四家的面試經歷。也有過因為兩家面試時間的沖突而遲到被痛批教訓,被面試官說“你不用來了”卻依舊咬牙堅持面試的經歷。也有即使靠閨蜜發力接到一家“實習僧”的項目助理崗位的面試,依舊不能力挽狂瀾的經歷。而意外在閨蜜的指導下修改的簡歷卻成了我的幸運符。
對了,首先得介紹一下,我是一名主修新聞學的大學畢業生。一開始的我心急著在各大招聘網上寫著并且投遞著簡歷。卻不曾想過這種急于求成的心理反而是我找工作失敗的開始。在投簡歷的時候我根本沒有考慮到我具備哪樣的職業優勢,也沒有分析過在我的職業優勢基礎上哪一職業方向最具有前景。而這本身才是我們找工作的前提。
1、戰略性分析職業優勢和職業前景
找工作并非有病亂投醫的事兒,而是一項戰略性的計劃和審視工作。在找工作前我們需要的是找準我們的職業方向。而不是覺得我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正如我一開始是想做視頻后期剪輯工作的,在大學期間有相關的經驗并具有比較強烈的興趣,但是全都以受到每家公司的拒絕的慘敗結局而告終。
因為我本身的實習經歷和校園實踐大多數都集中在策劃和運營這一塊兒,并且加上日常的關注點也都在新媒體方向,所以導致了我其實在視頻后期這一塊并沒有相對優勢,即使公司缺人。因為每家公司招收實習生并不是找個菜鳥去學習和培養的,而是直接上手操作和為公司盈利服務的,當然那些缺人手打雜的公司除外(這樣的公司基本上不存在)。如果大家有看過咪蒙的那篇“我是來你們公司學習的……”“你特么交學費了嘛”,這也能真實的反映盈利性的公司以效果為導向,并不會傾向于花時間和金錢成本來培養一個并不一定忠誠的員工。所以,我們找實習和工作,很重的要的一點是:競爭優勢。畢業生找實習和工作不再只是像大一大二實習一樣求個實習經歷,豐富擇業方向,而是在于你的職業專業性。因為你現在的實習經歷都會寫進你之后的簡歷,深遠的影響著你今后的職業選擇和前進方向。就像你現在選擇做一個老師,之后你的職業生涯可能會往講師、教授方向進行發展,或者跳槽成為一名企業的培訓師。但是并不會與教師這一行有多大的偏離。所以選擇行業亦很重要。我們今后的不管換多少個工作,都會具有內在關聯性。
所以盡管我對后期制作有強烈的興趣和學習欲望,但是事實上,以往的策劃運營實習經驗讓策劃運營這一職位變成了屬于我的職場競爭優勢,而不是視頻后期制作,所以才讓我在10家的后期制作的面試中敗下陣來。在激烈的競爭中只有抓住自身的相對競爭優勢才可能在面試中戰勝其他的應聘者,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很多,而應聘的不止你一個,這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的一點。
而意識到自身的競爭優勢這一塊兒,進行一系列的職業規劃分析,需要理清的就是我們的職業晉升路徑,而且并非僅僅局限于一家公司而是具有普世價值的晉升路徑。比如,運營工作的其中一種晉升路徑是:運營——產品——產品經理。
我們只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到我們三年或者五年后應該到達什么樣的位置,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往前推移明白自己現在從基層做起應該在哪個位置離五年后的自己更近。所以我們需要進行戰略性的分析我們的從業優勢和職業前景。
2、一份高度匹配的簡歷
找實習的轉折點在于我在中途進行了簡歷上的修改,并轉向了策劃運營崗位的投放,這讓我在將修改后的簡歷投向的第一家公司就得到了復試的機會。而在修改后投放的第二家就得到了比較滿意的實習崗位。
OK,先放一份我前10家公司的投放的簡歷:
這份簡歷的問題有:
首先:這份簡歷的實習經歷崗位與應聘崗位匹配值低,不能抓住HR的眼球
僅有兩份實習,卻并非都能表明自己在音視頻后期上的經驗優勢。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只看你的簡歷上的經歷與應聘崗位的匹配值,匹配值越高,應聘成功率則越高。換一句話說,就是你的實習經歷里的其他所有與應聘崗位無關的實習經歷都入不了面試官的法眼。除非能在其中找到與應聘崗位的內在關聯性。當然,面試官并不會花精力去尋找這份內在關聯性,而必須由你進行顯而易見的點明。
所以,我后面的修改的簡歷里面,所有的實習崗位都進行了修改。比如武漢的連鎖機構那個實習崗位本身也是“新媒體運營”崗位,換成了“策劃運營實習生”,呼應求職意向“策劃與運營”。后面的工作室做的是“音視頻后期剪輯”職位,但是修改成了“音視頻后期編輯”崗,一字之差的區別就在于,“編輯”與策劃相關,但是“剪輯”純粹是技術性操作。后面的記者團實習經歷中加入了“文字采編”這一本以為沒有價值的職責,也成為了我能勝任運營崗位的有力依據。這些修改恰好挖掘了我所有的實習經歷中與策劃運營職位的內在關聯點。
再者:這份簡歷實習內容過于簡單,沒能詳細的闡明自己在公司的工作內容和職責。
HR短短面試的過程就是確定你是否能勝任公司本崗位的工作的過程,簡單粗暴而緊促。你要在簡短的自我介紹和面試官的問題中表現出自己的匹配值和勝任力,這很模糊。但是如果你的簡歷能詳述以往的工作內容,讓HR一目了然,并且根據你的簡歷內容判斷你的匹配值,那么將能輕松的降低他對你的能否勝任的質疑感。并且能在簡歷的內容基礎上簡單進行挖掘你的實際水平,加深HR對你的能力亮點的印象。否則,同樣時長的面試,前者這份簡歷可能不能讓HR了解和挖掘到你的能力亮點,只能大致了解你做過什么樣內容的工作。但是后者這份簡歷,卻只需要隨便問問你的工作的效績如何、老板的評價如何,就能了解到你之前的實習經歷的成效和你的大致的能力水平。
第三:這份簡歷沒能寫出每一份實習的成果與效績,而公司一向以結果為導向。
前面這份簡歷的很傻的寫出了“擁有……樣的經驗”“產生了對……極大的興趣”等等字樣,公司并不需要你對他們的工作只是感感興趣,而是需要你的實戰經驗,所以一份濃縮的簡歷就這么一張紙,你卻拿來寫了“你有什么樣的興趣”。而你的實戰經驗,并不能口說無憑必須用數據說話,并非你說你擁有經驗,HR就會真的相信你有這相關的豐富的經驗。只有你用數據說話、以結果和效績這類客觀事實表示,才會讓HR降低懷疑度。你的經驗是否豐富也自然由面試官來判斷。
譬如:這兩份簡歷的后者就將前者的“擁有什么樣的經驗”修改成為“收集了多少用戶信息”,“增長了多少粉絲”,“簽得了多少項目合作”等等。
3、面試前對公司的充分了解與認同
我面了這么多家公司,很多公司都會在面試過程中問一句“你有了解過我們公司嗎?”“你對我們公司的項目和活動怎么看?”
剛開始的時候我急于求成,并不會重視每一家公司,覺著只要有公司認為我足夠優秀,總會收我。但事實并非如此,公司一場面試,事實上是公司和面試者或者說是未來的職員的一種相互認同。只有認同這家公司,并讓公司感受到你對公司的認同以及深刻理解,OK,你已經成功了一半。至少,HR會認為你會為了這次面試做功課,你很重視這份工作和這家企業,而不只是為了所謂的謀生、物質金錢。進一步講,你能夠給出相關公司業務的深刻的見解和想法,已經進一步預示著你未來如果成為這里的一員所能帶給公司的是什么。
比如,“實習僧”那份實習面試中,面試官問的是“你認為實習僧的公眾號有哪些優缺點”。我的回答是“實習僧的公眾號的優點是很具有針對性的面對大學生群體進行了北上廣深的區域性的實習信息的發布,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然而因為面對大學生群體,大學生需要的是一種比較活潑的話語表達方式,而實習僧相對來說不夠活潑,這方面則還有上升空間。”這一回答首先說明我有關注過他們公司的內容,第二說明我在今后增進公司內容運營中的活潑度上面能夠有所作為。
所以盡量在面試前一天,對公司業務以及自己的崗位職責進行充分了解,并聯想出所有相關的問題,進行一個比較合理的具有個人風格又能迎合公司調性的問答模擬。比如當時我一家復試前HR讓我去關注公司一家旅行的公眾號,我模擬的“這一公眾號的優缺點”的回答
4、準備一場漂亮的開場白
直接上我在前面十場面試中蠢蠢的“開場自我介紹”:
這一開場白很明顯的暴露了我的缺點和劣勢,而且很強勢地表明了自己在視頻后期上的經驗不足。所以這樣的開場自我介紹又能如何收到一份“仁慈”的入職通知呢?
我們必須在自我介紹中,盡量避免提及我們的缺陷和不足,主動表現自己的優勢和效績。這份自我介紹展示的是我們的實習經歷與崗位的匹配度,以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品質。讓HR感受到你和這個崗位“一個蘿卜一個坑”的使命感。方可讓HR認為有跟你談下去的必要,而不是在你的開場白中就篩選掉你。
這篇面試攻略有點長,希望也能幫助到處在找工作困境中的你。
工作不是兒戲,畢竟是關乎你一生的生活模式與狀態的部分。工作也不是過家家,需要戰略性思維和陰差陽錯的機遇。
所以需要戰略性分析職業前景與自身優勢、一份高度匹配的簡歷、以及上面試“戰場”前的充分認同加上一份漂亮的開場白,才能祝你一臂之力,在面試場上游刃有余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