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算是認真看了個電視。
這部上映于2018年的大型歷史諜戰懸疑劇《面具》,豆瓣評分7.8不算低,但也不是很高。要以我的個人見解,應該可以高一點,起碼不應該比《瑯琊榜》、《無名》這樣的片子要高一點吧。
當然我說沒卵用,畢竟我的審美能力沒有什么水準,我自己沒那么自信。
我不太喜歡什么演技炸裂、老戲骨這類詞,顯得很江湖氣。演員是一個非常具備社會意義的行業,他們既把真實的故事和人物通過再構的方式呈現,或者給一些虛構的人物和故事賦予真實的生命感,從而呈現教化的價值。至于演的好不好,不是那么一廂情愿的和演技有關,演員的肢體和語言技巧是有一個水準,但恐怕更關鍵的是對角色的理解和駕馭。有些所謂演的不好的,無非是觀眾不認同演員的處理,自顧自地按照自己的好演技去理解的。此外就是演員的角色處理畢竟也有拿捏不住的時候,就像手藝人,穩定性不會像機器人一樣。
《面具》里的演員我覺得都挺好,說明這個團隊對于角色設定的討論和個人的研究結合的很好。即使像年輕演員,飾演趙冬梅的佳琪、飾演金秘書的譚濤等
在面具背后,是一個潛伏多年的軍統外勤,配合執行多種不同的任務,獨立、成熟、冷靜。但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個不諳世事,為戀愛奮不顧身的癡情女子。
尤其是深夜來到婚外戀對象的樓下,看著他們門口透出的燈光,想想他們一家三口的熱鬧,顧影自憐自己的凄清、無依無靠。一個背影就讓觀眾相信了她的單純和同情了她的錯誤的托付。
當她黯然離去的時候,我覺得很多觀眾心都碎了……
《面具》其實就是國民黨軍統版的《偽裝者》,描述的是一段現在這個年代不太被關注的歷史:哈爾濱,抗戰勝利就歸屬中共領導,沒有經歷解放戰爭的戰火,在看似平靜的那幾年里,淹留涌動。這段歷史有著太強的故事空間。
虛構就此展開:法醫李春秋是軍統潛伏特工,而老婆孩子鄰居毫無所知,一直關注他的小學老師是中共失散的地下黨員,以猥瑣貪利的生活面目掩蓋自己。丁戰國是日偽時期的潛伏人員,到底是日偽的還是軍統、中統,要到最后才見分曉……
說起來話長,講一些細節。
杜志國飾演的魏站長夸獎祖峰飾演的李春秋,兩手妙計啊,李春秋含蓄的笑笑。
從腹黑的角度講,李春秋的表述沒有正確的選項,附和,領導覺得你飄飄然,謙虛,領導覺得你深沉,非池中物。所以這個時候,李春秋想什么不重要,魏站長想什么才重要,李春秋知道魏站長的標準才重要。
這是一種鐐銬,一種束縛,各自帶著面具生存,在一個無奈的時代里。
片中也描述了各種絕情,陳彬摁死了對他一往情深、剛剛還恩愛的女子;李春秋一會兒撩趙冬梅要完成任務、一會沒利用價值要割舍,一會又有價值了再利用;丁戰國和李春秋一方面表現為好同事和好鄰居,一方面暗地里要致對方于死地……
魏站長說:該好意思的時候不好意思,就沒什么意思了。這個時候,大家都帶著面具對話,看起來是為了表示對對方的關心,實際上是一方為了控制對方的家人作為人質,一方為了避免把有效的信息保護好。
電視構建了一個極具張力的對峙局面,試圖映射所有的隱藏真實意圖的社會人交往時的各種世態,來說明人這種社會屬性的高等生物是多么的復雜。
可以解釋的是,公開體系下詮釋的正確的時代,還是個體視角下無奈的時代。
面具,意義上等同偽裝者,偽裝就是給自己帶上一個面具。
面具,人不只是有一幅面具?大概電視想說的是這個意思,而這個意思的外延確實超越了那個諜戰的年代。
我更大的困惑,生活中的李春秋們,真的能卸下面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