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個B站視頻,覺得up主講得挺好。
她在視頻里說,所有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內在瑕疵,陰影和創傷,還有心理禁區,限制性信念,都會在親密關系中被照見和放大。
所以,親密關系是一段很好的修行機會,不僅僅是愛情的體驗,更是了解我們潛意識的絕佳途徑;
讓我們看到完整的自己,學會成長。
01
另一半是我們的“潛意識”
人本來是一個整體,但是為了適應環境,發展了一部分心理活動,壓抑了另一部分心理活動,結果變成了半個人。
尋找伴侶的時候,人們會被擁有自己所沒有的心理活動的人所吸引。這樣的兩個人結合,又變成了一個整體。
人們對壓抑的部分,也就是另一半所擁有的部分,可能是接納的,也可能是不接納的。
如果是接納的,兩個人在一起就會非常和諧;如果是不接納的,則會沖突不斷。
換個角度看,人們或許不是跟另一半沖突,而是跟自己的潛意識沖突。
也就是說,當我們與伴侶之間產生沖突時,伴侶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內心的矛盾和沖突所在。
我們會認知外在的沖突,粉飾內在的沖突,然而我們的伴侶會代表我們演繹出內在的一面。
所以,當發生沖突時,如果我們能跟自己的潛意識“和解”了,兩個人之間的沖突便能消除。
02
看見浮動的潛意識是療愈的開始
也有人曾經做過一個比喻:
我們的潛意識就像一個水杯最底部的沙子,而我們的顯意識像水杯里面的水。
大多數情況下,這杯水是靜止的,沙子和水清晰的分為兩層,我們的潛意識老老實實的呆在杯底。
而一旦進入親密關系中,就像拿著一把勺子在水杯里面攪動,這個時候沙子和水就會混雜在一起,而潛意識就得以浮出水面。
當我們在親密關系中,看見自己浮動的潛意識,那么我們便有機會對自己進行療愈。
每個人都有一些未解的心結被深深地壓抑進了潛意識,它們可能來自于我們的原生家庭和投射中的限制觀念;
而這些事常常會觸發我們的沖突或逃避行為,那些未解心結常常隱藏在某種屏障之下,弗洛伊德稱之為自我理想,而其他心理學家稱之為虛假自我。
我們向外展示,希望外界認同的自己,就只能把那些好的部分展示出來,否認了自己身上的其他部分;
認為那些部分是不好的和不會被愛的,所以我們在對別人甚至是對自己的時候都把它們隱藏起來。
我們向別人展示出來的只有虛假自我中能被接受的部分,而我們的伴侶,很有可能激起與我們理想自我不相符的那些方面。
當他們反映出我們身上的一些不好的部分時,我們通常會抗拒這部分自己,試圖去保護自己的虛假自我。
例如,我們常常否認自己身上有與家人相似的部分,而我們的另一半卻清楚地反映出了他們。
我們需要承認并整合自己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藏在我們虛假自我陰影中的部分。
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開始解開心結了,變得完整,發展成更好的自己,并建立起穩定的關系。
?
03
“修煉”成完整的自己
世界知見心理學大師說:
“當你發現自己因為伴侶對你的惡劣言行感到難受時,你不妨提醒自己,這說明其中有一些課題需要你去學習,你甚至還要心里感謝他們為你帶出這些課題,好讓你最終得以化解并且穿越他們。
你要放下對他人的評判,同時也要放下對自己的評判,不然,那些隱藏的自我批判總會讓我們的生命退縮不前?!?/p>
我們與伴侶之間的沖突符合80/20法則,也就是80%的問題與過去有關,而20%的問題與現在有關。
所以,了解哪些問題是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里,努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能避免重復問題不斷出現,促進自我成長。
覺察虛假自我中被隱藏的部分
在《如何正確吵架》書中,給出了一個具體方法。
我們需要不再保護自己的虛假自我,我們可以列出一直以來,最想隱藏的那些部分。
可以按照自己最能接受到最不能接受的順序,排列以下五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憤怒,受傷,恐懼。
我們最不能接受的那項適合作為切入點,幫我們尋找被虛假自我遮蔽的部分,這些部分也被稱為“被否認的自我”。
想想我們隱藏起來或者試圖弱化的其他特征,比如:挑剔,敏感,強勢,軟弱,情緒化,膽小,刻薄。
我們覺得這些特征是不好的,如果表現出它們,就不會是完美的人,因此我們會隱藏、弱化或否認它們。
在親密關系中,過去我們多么努力否認它們,現在就多么需要去改善它們。
只有勇敢地去面對它們,解決它們,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系,我們的親密關系也能越來越好。
對錯不重要,從沖突中認識自我
當沖突激起了我們的感受和隱藏在表象背后的未解的心結,我們可以與伴侶分享它們。
分享內心的矛盾、不安和尷尬的部分,分享過去不愿承認的憤怒和恐懼,分享童年的往事和記憶,分享秘密和不想任何人看到的種種自我。
放下戒備心和防御機制,展示脆弱面和真實的自我。無論是好的一面,還是不好的一面。
如果我們在爭吵中表現得不負責任,請承認;
如果你感到生氣,就實話實說;
如果你感覺到了傷害,就坦誠地傾訴出來;
如果你感到害怕,也請勇敢坦白。
搞清楚沖突背后的問題并與伴侶分享,可能是親密關系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積極爭吵的一種方式。
我們將不會害怕沖突,也不再把沖突看作是一個問題,而是慢慢學會挖掘自己潛意識層面的問題,彼此更深入了解,變得更有同理心。
把每一次沖突都當做暴露彼此問題的契機,打破虛假自我,走向真實自我,沖突也就成了一扇通往自我認識、自我成長和彼此深入聯結的大門。
總而言之,當我們的親密關系出現問題,經常陷入爭吵。
不要逃避,不要互相指責,不要想著換一個伴侶就能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這些問題背后浮現出的都是我們與自己關系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換一個伴侶,結局也是一樣。
只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才能避免問題總是反復出現,破壞親密關系。
每個人都需要在親密關系中不斷成長,沒有一勞永逸的關系,親密關系進化的過程,本質上也是夫妻雙方共修的過程。
當我們修煉成更完整的自己,親密關系也會跟著越來越好。
在婚姻的修行中,找回自己
其實婚姻是一次重要的修行,在關系中那些我們逃避的,不肯去面對的,沒有做完的功課,我們在這段關系逃掉了,在下一段關系中還會繼續遇到,而這些功課便是我們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創傷模式和限制性信念。
但幸運的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親密關系去打破和重塑,這也是親密關系對于我們的意義,所以沒有糟糕的伴侶和親密關系,那些創傷,執念痛苦糾纏不是對方帶給我們的,而是我們內在本來就有的,他們只不過將內在的一切原原本本照見給我們看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往里走向內看。
在彩虹之門療愈空間,色彩心理療愈師會運用色彩識人技術引導我們“向內看”,看到自己隱藏的情緒,看到自己的內在創傷與信念,看到內心沖突的起源;
再運用色彩瑜伽、舞蹈、繪畫、茶花香道等技術清理、釋放情緒,這時我們不再對任何反應評判和抗拒,而是抱持更多的開放性,允許體驗的發生,情緒的流動,在“你-我”關系中升起覺知,那些被我們所看見的投射就會慢慢收回到我們的內在,成為我們自我的一部分,成為自身的完整。
伴侶是我們發現自我最可貴的鏡子,當我們可以善用婚姻、善待伴侶,我們便可以在親密關系中,敞開自己去面對伴侶和自己的內在,遇見更好的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走進彩虹之門,關注七彩人生,解開人生路上的困惑,我們下期見?。ú糠謭D文來自網絡,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