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我來不及認真的年輕,待明白過來后,只能選擇認真的老去。”
1
當我17歲的時候,故意告訴別人我已經18歲了,因為18歲就是成人的門檻,18歲就可以嘗試很多以前不被允許做的事情,18歲就是個自由的大人了!
小的時候總想長大,總是強調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而當我22歲的時候,周歲21,我卻不再好意思說出口我22了,越想往小了說,甚至自欺欺人我21周歲生日還沒過呢,我不再想長大,我害怕老去!
我上高中的時候,我表姐當時20歲,她說多么地羨慕青春活潑的我們呀,我卻覺得呆板的高中生有什么可羨慕的呢?現在我變成了她。
青春不管怎么過,都會過得亂七八糟的,現在回想不懂事的曾經,多想時光倒流很多事可以重新來過,讓現在的路可以更好走些。
微博上看過一個帖子,問題是哪一刻你覺得自己已經老了?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看到報紙上把“90后”寫作“上個世紀90年代出生的人!”
圖片來自微博
2
而我是哪一刻覺得自己老了?中午和娟娟聊天,她說:“以前覺得14級(2014年上大學)還很年輕,現在15級,16級都出來了。”我也覺得14級仿佛也變成了好有年代感的稱呼。
高中畢業那年暑假我可以為了掙50塊錢,在烈日下發一天傳單;大一那年寒假做兼職晚上10點鐘下班回家,我可以一個人騎電瓶車在厚厚的積雪上,很靜,很黒,很冷……那時侯不知道什么叫吃苦,什么叫害怕,也不會去算時間成本,機會成本。
你現在給我100塊錢在太陽暴曬下去發傳單,我還得考慮考慮,涂了防曬霜劃不劃算呢!
3
漸漸的也充滿了危機感,年紀是我們年輕人唯一的資本,“我還小還有很多東西要學,不會是很正常的。”任何場合這句話就像是免死金牌,可是現在我們能揮霍的資本越來越少,一無所有,20多歲經濟上也不能全力支撐自己,必有一絲愧疚。
可能你覺得20多歲就談起了“老了”這個話題,太夸張,太矯情了,一時感慨,我們確實在老去,但是我們也永遠保持一顆青春跳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