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誤以為,“寶寶排便間隔時間長,就是便秘。”
實際上,大便干結、排便費勁才是便秘。不是排便間隔時間長即為便秘。
便秘的常見原因是食物中纖維素不夠,致大便中固水物質不足,形成干結大便。因排便費勁,排便間隔進一步拉長,導致大便干結。
食物加工過細、過精也會導致便秘。過細、過精的食物,有利的一面是營養吸收好,對生長有利;不利的一面是食物殘渣少,容易導致便秘。但食物加工過粗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所以,食物加工一定要恰當。
便秘的少見原因是腸道畸形,如乙狀結腸冗長。
多喝水并不能從根本上糾正便秘。服用益生菌+纖維素(乳果糖口服液)會有明顯療效。改善飲食結構+良好排便習慣可預防便秘。絕對不能提倡長期使用藥物來代替便秘原因的查找和治療。
如果孩子大便帶血,應觀察血液是否與大便混合。如果血液與大便分離,多是肛裂所致。如果孩子有肛裂,應記住:不要給小嬰兒把便,這樣會加重肛裂。如果孩子肛裂嚴重,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小兒外科醫生處檢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是否需要繼續使用局部藥物治療。
綜合以上因素,給出針對這位1歲寶寶的治療建議:
首先,蔬菜不能做的太熟,可剁碎;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大人做表率);可以服用益生菌(不要常使用消毒劑和濕紙巾);服用乳果糖(見效后逐漸減量);也用黃連素水溫濕敷肛門治療肛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