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收到圓鼓鼓金燦燦的巧克力,樂的不行。舔著舌頭滿嘴滑溜溜的香,愣把皺巴巴的金糖紙捋捋平,歪著鼻子翻來覆去的回味幾遍,心滿意足的夾進新華字典的正中間。吃完巧克力之后,夾在字典里的那張金色糖紙成了我與巧克力的聯系,偶爾掉出來,都聞著有甜甜的香。《聲之形》是這樣一塊巧克力,難得的喜歡,所以試圖寫一些感受下來,算收藏一張糖紙的聯系。
將野與硝子,施暴與被施暴,孤立與被孤立,解救與被解救,覺得他們在互相一面長大一面越來越深刻的嵌入彼此的生命中。兩個孤獨的人因為彼此的嵌入,從肢體的碰撞到心靈間的碰撞,事實證明,情感的傳遞不一定需要借助聲音,巧的是,很多時候會不會恰恰是因為某種強烈的缺陷感,到反而會讓人更一切不顧的去表達。就像聽不見的會看見更多,看不見的又總會超乎常人的觸覺,單用生理學來解釋似乎稍淺薄了些。說回來,六年級,失聲的硝子轉學,善良努力但不被理解,依然被同學孤立被淘氣包將野欺負,將野和硝子互相纏繞的生命在這里打下了第一個結。這一個結,也像一顆尖銳的石子,打破了所有原本既行無誤的軌跡,一發不可收拾無法逆轉。從這里開始,誰也沒有想到,硝子轉學,將野像膨脹到最后一刻的氣球,最激烈的囂張之后是接踵而來的炸裂,他突然被孤立突然迷茫,也有可能在媽媽的眼神里硝子的背影里突然跌落的水池里突然間恍然大悟突然失卻了所有無憂少年的顏色;總之將野成了孤獨者,與硝子不同,他沉重,他顫顫巍巍試圖改變,卻除了逃避之外無法面對,沉重的不僅是過去,還有突然“長大”卻被過去壓的抬不起頭的自己。
“自己犯下的罪過,一分不少的終將由自己所承擔,我意識到我有罪,就必然會有相應的懲罰”。童年時代隨著淘氣王狼狽的栽入水池而結束,而少年時代的將野則在勢不可擋的自責自卑自我厭惡中低頭走來,依然帶著栽入水池的落寞吧。他去自殺,未遂。像小的時候是媽媽的怒吼使他突然驚醒開始做個“乖孩子”一樣,當他決定去徹底逃避這個孤獨的世界,又是媽媽的出現將他從自己的深淵里拉扯了一角,打開,看見的是媽媽的淚水。咳,將野大概也突然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回憶的沉重,對硝子的無限愧疚之外,還有一些情感是自己沒法割舍的吧。既然逃避這個選項被撤銷,那么總得...面對吧。當然要面對啊,將野決定去面對,哪怕是多么沒有底氣的決定,也都是開始讓生命和生命相互嵌入,讓孤獨者與孤獨者彼此解救的開始。胖乎乎的永束出現了,默默守護著姐姐的結弦出現了,新遇見和重新遇見的一群人,還有植野、佐原、川井、真柴和島田都出現了。她和他的故事變成了他和他們,她和他們的故事。曾經發生的生命之間的嵌入,如果不去直面,去和解,是沒有辦法翻頁的吧。再之后的故事,是將野拼命保護著硝子不再流淚,而硝子拼命幫助將野重新離開孤獨。故事里從來沒有提到贖罪與被贖罪,只是生命與生命的擦肩碰撞,情感的相互流淌,彼此取暖,成為各自活下去的動力。總歸要互相纏繞且鑲嵌著,生命才得以安心的繼續。
和討厭別人相比,我們都更討厭自己,但絕對沒有去放棄生命的權力。雨夜,將野低頭對結弦說“我是個人渣,其實根本就不配活著,只是我希望至少能不再讓西宮流淚了”。在和植野一起坐的摩天輪上,硝子也哭著說,其實我只是討厭我自己...在想著,這個年紀的少年大概都是如此吧。在自己身上根本找不到太多存在的意義,至少那個年紀的自己也是如此。死,在小小的年紀里,最大的重量就在于它潛藏著終極的解決方案,而事實只是意味著終極的逃避。但只要稍一接近,就會明白死,不過是對自己的痛苦說再見而已,敢于去死根本不是勇士。將野的自殺計劃,在媽媽的怒吼里放棄,第一次,他開始明白自己看來無比可惡毫無意義的生命對于媽媽而言竟然如此的重要,重要到,可以恍然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隨意放棄生命的權力,因為他沒有把所有自己的痛苦一股腦的推給媽媽自己卻偷偷走開的權力。將野第二次接近死亡,是當他怒吼著拼命跑向站在煙花下往下跳的硝子時,緊緊的抓住硝子的手,在經歷這么多之后,將野越發的開始明白直面現實的重要性,接近生死,接近對自己格外重要的生命的生死邊緣,那一刻,他大概會開始徹底的明白媽媽對自己的怒吼與淚水。有一些生命啊,不管自己有多么的討厭,都是無法放棄。更何況有那么多道理,懂得了,就再也接受不了突然的失去。放棄生命這樣的事,真的是絕對不可以的。
“我再也不逃避討厭的事,從明天開始!我會好好看清大家的臉,從明天開始!我會認真聽大家的聲音,明天開始我都會認真做的!”大概與擁有放棄生命的勇氣相比,更重要的是去擁有接受并改變所討厭的自己的勇氣吧。“我一直都和你想著一樣的事情,但是死解決不了任何事情,還想去向大家好好道歉!”長大,就要不逃避了,就不能栽在水池里不爬出來了,長大是學會面對。
傷口是一群人成長的開始,但更寧愿從一開始就沒有人受傷。校園霸凌,是這部片子從一開始就設下的背景。校園霸凌其實真的就在每個人的生活里,看完片子,回想自己的小學和初中時代,嗯,霸凌確確實實的存在。只是片子中的硝子善良勇敢,努力又討人喜愛,而在記憶中,被霸凌的對象,往往衣衫襤褸,家境貧寒,加之不討喜的外表和毫無意義的反抗。有點揪心,也不能去多想。人總是不能劇情化的,但是施暴者對于被霸凌的孩子的影響卻是難以估量的。校園霸凌,總是一群人對一個人,當被剝離感與自卑感加之肉體的疼痛一起施加向一個孩子的時候,沒有人會知道這種影響有多大,又會持續多久。但更為可怕的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大多數的圍觀者卻總是介于川井與佐原之間,自好其身或是自覺無力。片子里一群少年的成長圍繞著兒時霸凌所打下的一個結展開,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未必不會這么幸運。小時候是校園霸凌,長大后是社會的偏見,有些成長要冒著巨大的風險與代價,你我偏都是凡人,只能默默祈禱從一開始就不要讓這樣的傷害發生。
聲之形,似乎是一個尋找的過程。片子的主線,從一群人一開始根本就不愿意去理解硝子的聲音,到大家漸漸地陸續的去學習了手語和硝子交流,到最后大家分別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發自內心的去理解硝子,去傾聽她內心的聲音(植野最后一本正經的喊硝子笨蛋的樣子,是她開始嘗試著去理解硝子的開始,兩個人都可愛死了)。會發現,聲音的形狀用語言無法描述,卻可以越情感的傳遞來感受。就像開場與結束時跳躍著的光點,光點里漸漸了陪伴的影子,從排斥到愧疚到和解到走出孤獨的世界,聽見外界的聲音。將野終于重新看見了其他人的臉,終于將蒙著耳朵的雙手放下,孤寂的世界里開始有了光量,從童年到少年,這沉重的汲滿了淚水的一頁總算可以將他翻過去,還好,尋找的路上,大家都懂得了有彼此的陪伴,才能漸漸喜歡上有著不足和缺陷的自己,才能為了自己也為了喜歡的人好好努力,繼續在生命的路上抬起頭前行了。
從電影院回到宿舍,毫不意外的失眠了。腦子里蹦出了很多一直逃避的人,總是有那么點習以為常的害怕。可是就像佐原說的,害不害怕,得做過之后才能確定啊。嗯,總要試著再去找找過去的的一些人看看,沒有沖動,是很冷靜的打算著,什么時候,怎么去。有些電影突然給你打雞血,而有些電影只是很真誠的喚醒你心的某種記憶。后者更讓人難以忘懷,聲之形對我來說,無疑是屬于后者。
8.119???z?~??H?*?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