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再見”就如寫作者筆端的文字那般,提煉精簡無非出于兩種原因,一種是在同行的途中留作日后紀念的證據,另一種則是告別,例如半夏之于木頭。
1
半夏和木頭是在旅途當中認識的,不全是偶然,也不全是必然。
由于是被安排在身邊的,半夏最初總覺得摻雜著一股不被看到的力量,讓人覺得沒那么舒服。
但還好,木頭并不招人厭,半夏也并非不通情。
半個月的旅途,木頭總能安排得充實又不會覺得太累,木頭把半夏的旅行安排成了真正的旅行。
有一次山頂看日出,木頭和半夏頭天下午就往山上爬。
中途有一個陡坡,木頭說,你先上,我在后面護著你。
半夏就往上面爬,可是腳下一滑還是失去了重心。
木頭接住了半夏,但自己也沒能站穩。
兩個人就一起往下摔。
好在那個陡坡并不高,旁邊還有參差錯落的小樹。
半夏受到了驚嚇,往下一瞅更是連呼萬幸。
木頭說,咱這算不算是同生共死過了。
一句玩笑話,化開了所有的霧霾。
2
十五天很快結束,木頭和半夏從最初的尷尬變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
心無雜念的人總是這樣,我們熟了,你就是我什么都可以說的人,你是朋友了,我們一起出入自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可這個世界并沒有很通情達理,一花一世界,一個人也可以有多重世界。
木頭和半夏的世界也并沒有與外界隔絕的圍墻。
很多風聲飄過,很多雨點打過,都是外面世界的議論與嘈雜。
不在意的人聽聽就過了,在意的人反倒愈加讓其復雜化。
半夏覺得沒什么,清者自清。但木頭卻被影響了。
后來,木頭說一起出去走走吧,半夏沒有去。
木頭說以后還有機會見面嗎?
半夏說你傻啊,地球是圓的啊。半夏不知道怎么就成了這樣的局面。
木頭就說那當心我從后面撞到你哦。
可是半夏想,我們已經背道而馳了啊,要么迎面相遇,要么錯肩而過,怎么會從后面撞到呢?
他們聊天的最后結語是“再見”。
后來,木頭和半夏就真的沒了聯系。
3
我想,大概背道而馳作為最后的告別,若是再見便不是相逢,而是相識吧。
我問半夏,如果當時沒那樣,你會跟木頭在一起嗎?
半夏說,木頭應該是那種努力或許會在一起,放棄也沒關系的存在吧,但有些事情終是讓人始料不及的。
其實,我挺不喜歡如果這個詞的,但我還是那么問了半夏。
半夏說當你覺得再也無處可低的時候,你以為這是對你最直觀的殘忍,可當你仰頭想要繼續起航時,卻猝不及防地掉入了更大的坑里。生活,有時候根本就是連環坑,掉入一個,就逃離不了第二個。
我不知道半夏后來經歷了什么,我想問半夏。但我記得半夏說過她喜歡任何一個不需要解釋的時刻,我便把問號吞了回去。
我想,真好,半夏從坑里爬出來了;真好,半夏也有了秘密;真好,半夏還是那個半夏。
可是啊,半夏,我還是想問你那些關于如果的問題,還是想問你經歷了什么,還是想問一句你好嗎?即使我知道,你不會回答。
半夏說,我知道你想問什么,花開半夏木成年,半夏和木頭,你覺得會有故事嗎?
花開半夏木成年
生如夏花,如詩如畫
佼人旖旎郎未還
心若琉璃,等風等你
4
每個人都自帶故事,每句話都是一種畫面,每個人的閱歷思維都不盡相同,你覺得半夏和木頭會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咱們玩個游戲吧,這個游戲自是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大家隨性接之,花開半夏等的是有心人,等的是專屬于你的別致。
花開半夏木成年,下句你會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