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博韋商務溝通》p270
為了拿出有說服力的分析性報告,在選擇最有效的組織策略之前,要考慮你的受眾的可能反應。持接受態度的受眾。當你估計你的受眾會表示贊同時,采用能夠把重心放在結論和對策建議上的結構(直接方式)。對持懷疑態度的受眾。當你估計你的受眾不同意你的看法甚至有敵意時,采用能夠把重心放在支撐你的結論和對策建議的理論依據上的結構(間接方式)。
(要根據受眾可能的反應來決定結構是直接方式還是間接方式。)
【拆書家講解引導】
表達的時候,應該先說事實,還是先說觀點?在向領導匯報或跟人講道理時,是開門見山好,還是娓娓道來好?二者的區別在于,是結論和觀點先行,然后適當舉例(直接方式),還是從事實與論據切入,最后引出自己的觀點(間接方式)。多數人會依照自己的性格和習慣來決定表達的順序:性子急的,就開門見山亮觀點;性子慢的,就水到渠成慢慢講。還有些人說,不應該依據自己的性格,應該依據受眾的性格:如果領導性子急,表達者應開門見山地亮出觀點,否則就娓娓道來。片段1.5的建議是,要依據受眾的接受程度來設計表達的順序,若預計受眾容易接受表達者的結論(結論符合受眾的預 期或立場,受眾對表達者比較信任),則先說結論和觀點。否則,即使對方性子很急,也還是先從事實開始,加以論證分析,最后推導出結論吧。強調一下,間接方式的表達,要求在開頭的時候受眾根本聽不出來你的觀點是到底是什么。等你亮出觀點的時候,他們已經跟著你的思路走了很遠了。
【A1聯系過往經歷】
直接方式:
眾所周知,在裝修這個行業,開會,那是家常便飯,早會,晚會,周例會,月總結會,沒簽單也要開會,可以一天開到晚,反正就是開會,既浪費時間,又沒什么含義,每次都是剩飯炒三道。
10月某天晚上例會,我不想參加,下班走了,晚上boss打了兩個電話過來,我沒接,第二天開早會的時候,他們問我為什么沒參加會議?我說: “開會沒用”
這是一個失敗的案例,為什么呢,因為直接說結論,別人不一定能接受,而且這個人還是你的上司。
間接方式:
前一陣子,朋友找我聚餐,發了個鏈接給我,問我: 去這家店吃飯怎么樣? 我看過以后,不是特別想去,但我沒有直接告訴她,而且用了間接的方式,我說: “這個評分不是很高,大眾點評只有3.9分,看評論,分量不是很足,而且價格偏高,評論消費50/人,距離不是很近,在河西四橋頭那邊,” 然后,我們換了一家餐館就餐。
雖然,朋友后來知道了,我不想去那家餐廳就餐,但我和她說了事實和論據,不是直接給的結論,起碼溝通方式這一塊,能夠讓她接受。如果直接說結論的話,這頓飯可能會不歡而散。
【A2規劃今后應用】
自從我表哥結婚生子之后,我姨媽就一個勁躥搗我媽,給我介紹男性朋友認識。我媽也開始物色,什么同事親戚介紹,隔壁鄰居介紹,征收戶等等……
明天,我媽還和我說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不能直接的和我媽說,不想去相親,而要用間接的方式告訴媽媽我的想法:
1男朋友我會去找的,這個可遇而不可求,看緣分。當然,我也想找個自己喜歡的。
2上次和我們跑團的??接觸過,覺得不是很合適,因為??……
3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除了工作還參加了一些公益社團組織,拆書幫,韻動跑團,羽毛球俱樂部,美利達騎行俱樂部,最近還打算去學非洲鼓,工作和生活都很充實。
相信我媽聽了我的話之后,對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今后也更容易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