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久沒有寫過日記了。
雖然其實嚴格的講,我大概從來沒有寫過日記吧。還真沒有那一段時間是天天寫的。高中的時候的日記本也就是薄薄一本就把三年帶過了。出國之后就更加沒有好好寫過什么。
畢業(yè)也有一陣子了,但還是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具體會往哪個方向走。日子一天一天的過,感覺自己就是原地踏步的節(jié)奏。
聽母親抱怨我的時候,覺得古人說三歲看到老的事還真是有些道理的。我自己是不記得全部了,但聽母親說,我很小的時候,臨時參加一個廣場上的繪畫比賽。別的小朋友都畫完走人了,我還一個人在那里不緊不慢的畫著。一點都不著急的樣子,被母親感慨心態(tài)太好。還有一回,大概是在兒童公園還是少年宮這類的地方吧,有個才藝展示的活動,母親一定要我參加,我一直不愿意,直到母親說了我去參加就給我買個什么玩具來著的才同意。上去似乎是講了個故事,據(jù)說反響還不錯。【這兩則故事我都只記得片段,第一個繪畫比賽還記得似乎是在地上畫的,具體畫的什么就不清楚了;第二次是記得被逼著上臺,還有下面觀眾(家長們)的掌聲。】
后來,是三年級暑假的時候,所在的城市要開一所寄宿制的學校,媽媽帶我去看看。順便帶我去做了各種測驗,還參加了報名考試。
記得的兩個測驗,一個是測性格的,一個是測智商的。
智商的那個基本就是一堆圖形,找規(guī)律推測下一個的版本,我除了抽象思維這一項,用《HP》系列里的O.W.L.s 的標準來劃分都是O,只有抽象思維這一項大概只有P。難道我的結果的時候,負責測驗的人還不信,導致我被遣送回去重新做了一遍抽象思維那一組題目。因為之間做測驗的那孩子比我大,我做的結果依舊不怎么樣,這回還掉到了D。當然不靠譜的某人后來還高中分科的時候還選了理科,估計當時母親是挺生氣的。
性格那個貌似就是問了一些行為問題,然后還問了你將來長大想干什么的問題。反正我的結果就是我沒有抱負。【當年聽媽媽說這個結果的時候,我還真不知道抱負是什么意思,還以為是“報復”呢。覺得沒有也挺不錯的。】
現(xiàn)在看來,一路走來,我的性格還是和小時候一樣。小聰明不是沒有,但是不喜歡用到正途上。依舊沒有抱負,喜歡隨性所欲。完全不知道什么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好吧,我知道意思,也能背這一段原文,只是從來不會把它往心里去,所以和不知道也沒區(qū)別了。】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這會兒應該抓緊時間準備某個通過率向來在38%-42%之間徘徊的考試的,結果不想做練習所以跑過來“懷念童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