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盡的濟南城】甜沫不甜

文/蘭花草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吃貨,在吃方面,我承認嘴巴比較叼!

比如:

豆漿必須喝原味的不能加糖;

吃水餃的時候必須要有醋和蒜泥;

西芹炒肉的芹菜必須用水焯過;

吃煎餅卷大蔥必須要有醬;

……

在濟南吃本地的特產油旋,也一定要配上甜沫!

甜沫也叫“五香甜沫”,是老濟南地地道道的“喝頭兒”,新鮮上乘的小米粥里,加入紅小豆、豇豆,花生米,白色的粉絲和豆腐皮,還有碧綠的菠菜,加食鹽、胡椒粉、姜末等提味,點入少許香油溢香,熬的稠稠的,色味俱全還養胃。

北方的冬天是特別冷的,濟南也不例外,每到冬天,在老濟南的街頭巷尾,大店小鋪,都會有“老濟南甜沫”的招牌隨風搖動。清晨,兩根油條或一個燒餅,再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甜沫,就是上班族們一頓豐盛的早餐。尤其那幾家自稱為“正宗甜沫傳人”的老店,更是人頭攢動,一座難求。

剛來到濟南的時候,特別不理解甜沫的名字,明明不甜為什么還要叫甜沫,我還經常把甜沫跟胡辣湯混淆,后來才知道正宗的胡辣湯跟甜沫是相差很大的。

濟南甜沫

甜沫是咸的,一碗甜沫下去,豐富的食材伴著稠稠的粥湯,吃到嘴里短暫停留回味,順入肚中,喚醒了沉睡一整夜的感官,周身毛孔似乎得到了詔令,頓時張開,驅散著寒氣,渾身舒坦,精神煥發,元氣滿滿。

甜沫和茶湯并稱為泉城二怪,是到濟南必品嘗的美食,老濟南有名的招牌風味。“茶湯非茶,米香四溢更勝茶。甜沫不甜,閱盡五味方得甜”。

茶湯在濟南沒有甜沫普遍,我是偶爾到南部山區農家樂才看到有跟山楂,野雞蛋,野菜等山貨放到一起來賣的粉末狀茶湯,用開水一沖就可以當做吃食很方便。

關于泉城二怪的來歷,一直都有很多說法。其中一個與明朝第一代德王——德莊王有關。

相傳明永樂年間,朱棣遷都北京之后,設光祿寺為禮儀祭拜之地,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祿寺研制了一種以稷(小米)為基底的粥,命名為茶湯,在祭祀拜天時,賜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到了明代天順元年,明英宗關切分封在濟南的次子德莊王,命光祿寺將此技藝傳到德王府,而德王府的腆膳官與秦府私交甚密,將很多膳食技藝傳到秦府,其中就有茶湯的制作方法。秦府主人得此真傳并將其改善,在小米面里加入姜與胡椒,演化出香辣的小米粥,稱之為甜沫。周圍鄰居都聽說秦府有兩個很怪的食物,有個茶湯但不是茶,有個甜沫但不甜。“泉城二怪”開始流傳并延續幾百年,成為如今的“秦老太”伴手禮。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吃貨,雖然也干過拍了一下午芙蓉街美食竟然忘記吃飯的勾當,但深以為不吃就不吃,吃就吃最正宗的,所以類似為了吃碗正宗重慶小面拖著兩條疲憊的腿掃了一上午街的事情更不在話下。甜沫,自然要正宗才好喝。

泉城二怪

濟南最有名的甜沫攤兒,當屬大名鼎鼎的“甜沫唐”了。

創立于1981年的“甜沫唐”用料講究,味道正宗,備受老濟南的喜愛,幾乎每位上了年紀的濟南人都知道這家的甜沫。許多人一大早老遠趕來,就是為了喝一碗正宗。甜沫唐的甜沫用料很足,同時搭配茶葉蛋、馬蹄燒餅或老濟南肉火燒等,不管大中小碗,總能讓人滿足,味道十分濃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熱乎乎的頓時會覺得身體暖和不少。

甜沫唐

濟南的甜沫有三絕,第一絕就是名字絕:

不了解的人聽到名字,十有八九不知是何物。關于這名字的來歷,除了德莊王的傳說,常見還有兩種說法。

一是明末清初,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濟南有一家田姓粥鋪,經常舍粥救助災民。可是粥少人多,于是便常常在粥內加些菜葉及咸辣調料。災民見煮粥的大鍋里泛著白沫,便根據店主的姓,稱之為“田沫”。一落難書生餓極,食之覺甜美無比,以為“甜沫”。后來書生發跡后來此再喝“甜沫”,無絲毫甜意,恍然大悟實為田沫,非“甜沫”也。于是題寫“甜沫”匾額,并吟詩一首:“錯把田沫作沫甜,只因當初歷顛連。閱盡人世滄桑味,苦辣之后總是甜。”

另一種說法是甜沫最早并不叫“甜沫”,而叫“添末兒”:粥做好了,再添上點粉條、蔬菜、花生、調料之類的“末兒”,“添末兒”就傳開了,后來人們根據諧音雅化成了“甜沫”。

我個人更喜歡窮書生這個典故。

甜沫二絕要數它的制作:

甜沫作為濟南早餐小吃,是上不了大席面的“地攤貨”,做起來卻也大有講究。上品甜沫要用地道的龍山小米磨面,做的時候要“倒熗鍋”,先煮粉條、花生、豇豆,再加豆腐皮、菠菜;放鹽、五香面、胡椒面調味;水沸后加入小米面糊,邊加邊攪。最后將事先用蔥、姜、大料熗鍋的油倒入粥中,出鍋即成。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加水,因為是咸粥,水必須一次加足,否則甜沫就澥了,而這其中分量多少全憑老師傅手上有數,是一鍋鍋的甜沫熬出來的經驗。


濟南泉水茶湯

我沒有親見過制作過程,但畢竟出自農村做過各種粥食,倒也容易理解。平日見的多的還是甜沫的盛放,這個也是有講究的。每家每戶的甜沫都是裝在一個大肚子的瓦缸中,這個瓦缸得有一米高,天冷的時候要在缸外面套上棉罩保溫。盛甜沫要用長把木勺,據說這樣做也是為了讓甜沫保持香醇的味道,不澥湯。

甜沫三絕是它的喝法。老濟南人都知道,和甜沫打交道不用筷子和勺子。端著碗,順著邊兒,轉著圈兒,無論是金黃的粥湯還是其中的由花生、小豆或是粉條、豆腐絲,菠菜組成的色彩斑斕的輔料,連吸帶喝一干二凈底兒朝天!如果作為一名年輕上班族的話就用大柄勺趕緊喝完上班是正經事。我是選擇用勺子喝的,一來為了快速,二來噓噓的吃飯聲音總是感覺不太雅觀。

早餐的甜沫一副十足的平民作派,正合先前老舍先生描繪的濟南氣質。再配上兩個金黃色酥軟軟的油旋或兩撇棒槌油條,美滋滋的,舒坦到底。

不知為何,就是這樣一碗甜沫,每次喝完總是帶給我無限的滿足感。

細細想來,待在泉城這些年,無數次穿梭在街巷陌里,我的內心早已滲入了濟南太多太濃的地域風俗和餐飲文化,即使在不同城市的路口,坐在相似的馬扎子上,看著川流不息的鬧市,想著天天變化的城市,這么多年的奮斗,再喝起這碗甜沫來,總有一句話縈繞耳邊,“閱盡人間滄桑味,苦辣之后才是甜”。

心里頓時更加充滿了激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蘭花草 自從喜歡上泡茶,慢慢對水開始關注了起來。 明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 “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
    蘭花島主閱讀 1,043評論 21 23
  • 文/蘭花草 一 對于一個在冬天極其怕冷的人,像我,如果在北方尋得一座城,能躲避寒冷之苦,想必是極好的。 “一個老城...
    蘭花島主閱讀 1,160評論 27 21
  • 說到青島,你會想到什么? 是春天中山公園的爛漫櫻花, 夏天清爽冰涼的蔚藍大海, 秋天八大關的緩緩落葉,踩上去都是咯...
    青島everyday閱讀 683評論 1 3
  • 24歲在中國來說一個很尷尬的年紀,本命年,過了今年你就是中年人了。有人說再這一年里你會有三種情況發生,1、整年都會...
    下在沙漠的雪閱讀 159評論 0 0
  • 從小到大我都是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的度過,從來不知道生活還有不友好的一面。高三那一年我因為幻聽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各方...
    俞不平閱讀 56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