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每天都在進行著,可是每天的悔恨卻與日俱增
生活是美好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就從慘不忍睹的生活說起。自畢業后工作了七八年,七八年了居然什么都沒有,沒有車沒有房沒有存款甚至沒有找到愛的那個人。那時候覺得十分瀟灑,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要那么多身外物干什么?好吧,繼續渾渾噩噩的過著生活,拿著不錯的工資,天天不是吃就是k歌,最后竟然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那時候總想著生活是個騙子,很羨慕陶淵明的歸隱生活,那里有花香有鳥語,更多的是與世無爭,做自己喜歡的事,吃自己親手種的菜。于是乎,毅然辭去了那份薪水不菲的工作,回到了鎮上。
回到后才發現,超市是沒有的,逛一圈商店,里面的商品全是灰塵,根本就不想再逛第二次。吃的東西更是少的很,再也沒有菜市場該有的各種各樣的魚蝦蟹,沒有更多的雞鴨鵝,牛羊驢,每天把菜市場逛完都只有零零丁丁的非洲鯽魚和吃一次怕一次的豬肉。除了這兩個還有別人家的雞鴨鵝,就是農家自養,不拿出來賣的。
生活沒有了詩,更加令人無法忍受的是,工資是以前的一半,還要經常拖欠,人生一下子感覺跌倒了低谷
本想著混過了服務期就回城里,可是服務期這個在鄉鎮體制內該有的制度是件讓人望而生畏的東西。它不僅把你死死的圈在了這里,還讓你與外面的世界相隔開。真有一種身在山中不知山險的無奈
話說,趁著年輕熬一熬吧。逝月如斯乎,日子很快就會熬過去的。當慢慢習慣了這波瀾不驚的生活后,昔日同窗的喜事不斷的傳來,結婚的,買車的,買樓的,做老板的,出國的……一下子把平凡的現實打破。別人香煙美女,豪車洋房,而自己還住在單位宿舍,連上個廁所也要到外面的公共廁所的生活,眼淚就這樣不聽勸告刷的一下全流下來,到底是什么把自己弄成了這個樣?
整整苦悶了一個多月,朋友圈上每次看到別人的結婚照就淚流滿面,每次看到別人曬著娃,曬著房子,曬著旅游景點,心就覺得特別痛,要是當初沒有所謂的“陶淵明夢”,要是當初自己沒有離開省城,要是當初還在那福利齊全而且工資還不賴的單位里繼續工作下去,那現在的自己不能求什么都有,但肯定的是不會是現在的一無所有
只能用一句話概括現在的自己,青春都喂了狗。痛完又痛,想了很多,把自己當年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查找了原因,并且制定了以后的計劃
當年離開省城的工作回來鄉鎮的體制的原因
1,畢業出來工作了一兩年,竟然厭倦了那時的生活。省城的工作比較辛苦,總是感嘆,生活那么美好,干嘛把自己折磨成狗,還老是把那句“夠吃了就好”放在嘴邊
2,那時候的工作少不了暗中較競,于是無意中會收到很多的不公平競爭,總覺得太苦悶了,就想著離開
3,總是用陶淵明的生活來理想化現實,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茍且,更有詩和遠方,那時候幼稚到沒有錢沒所謂,做自己喜歡的事,喝白開水都是幸福的
4,怕辛苦,總認為鄉鎮的體制單位,沒有什么工作要做,每天喝喝茶嘆嘆報紙的生活指日可待。當時才20多歲的自己居然喜歡上這種想不勞而獲的生活
5,生活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一團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自己想要過怎么樣的人生。總是幻想不用干活就能有飯吃差不多就行的日子,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生老病死,沒有想過為家人負上該負的責任,履行該有的義務。一心只想著自己高不高興,開不開心的
把所有的一切,把以前的想法總結了一下,人真的不能懶,不能將就,更不要放棄自己。不要想著年紀輕輕就想過那些奮斗了一輩子才有的生活。不要總想著不勞而獲,不要把總想著人生苦短,先把樂享。人生雖苦短,若然先把樂享了,以后的日子都是受苦的。
想了很多,看了很多別人的故事,得出一個書本里的結論:何以解憂,唯有致富。
是的,當生活富足了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更加多的樂趣。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目前唯一的目標就是先把自己變富,在變富的過程同時兼顧一下夢想。
那么目標是什么呢,做不到馬云叔叔的一個億,就先一個十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