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電影《阿凡達》,里面有個情節一定還有印象。在潘多拉星球,每個人都有個小辮子,與植物與動物交流,只需將這辮子的尾梢與那個生物的觸須相連,于是渾身一抖,心意相通,無需多言。
這是科幻電影的想象,很美好,可惜不能實現。自然萬物并不會和我們天然聯通,人類仍然需要動用一切手段去了解探索和感受外部環境里的一切生物。
有沒有普通人感知外界的更好的方式?我今年的第一本書《筆記大自然》差不多告訴了我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美國著名的自然觀察家、藝術家、教育家克萊爾和查爾斯,他們通過書寫和繪畫來觀察大自然,感知萬事萬物,發現和探索我們身邊的世界。
這是一本教你用速寫畫畫的方式記錄身邊的自然變化的書。但且慢,這也絕不是只為喜歡畫畫、喜歡大自然的人寫的書。
雖然書里教給你一些記錄的方法和技巧,教給你如何觀察世界,如何記錄下天氣,聽到的聲音,看到的樹木花草小動物,但最讓我受到觸動的,是作者告訴我們,要在觀察的同時,認真地感受彼時彼地你的發現、你的感受、你的心情,你經歷的故事,是作者用一幅幅簡單美妙的小圖畫,讓我們看到別具一格的記錄和表達。
翻看這本書,我不僅僅被作者簡潔生動的圖畫所吸引,更為這種寫自然日記的方式著迷。這是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是秉持一顆發現的心,用書寫自然的方式,動用全部感官去與身邊的世界聯結,在記錄自然日記的過程中,獲得歸屬感,存在感,主動去感受環境的變化,體驗那些美好,找到自己內心的平靜。
當你身處一個環境,如何記錄你身邊的世界?有的人選擇寫下來,有的人,則會選擇畫下來。自然筆記是希望你畫下特征,寫下觀察。這個過程會讓你發現很多細節,發現細節所處的整體環境,以及二者之間的關聯。
了解研究自然的途徑有很多,實地觀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種。城市里可能沒有大片的樹林,但綠色植物、草坪、公園總還是有的。很多人可能會用相機照下來,我也很喜歡把自己看到的一切有意思的東西都拍下來,好像拍成照片就可以永遠保存,就證明我看到了似的。
可惜往往是整理照片的時候,已經想不起具體在哪拍的,對于海量圖片的細節也很難說有什么印象。
而更多的人,只是匆忙走過,走過樓前的那片綠了又黃的草坪,走過公司門前那棵開過花長過嫩芽滿身綠葉又變黃落盡的樹。窗外也許有風景,也許是另一座樓,辦公桌上也許會有一小盆綠植,也許什么都沒有。走在街上的時候,偶爾抬頭看看天空,成群的鳥兒在黃昏略過天空,或者等車的時候,對面草叢里有只麻雀在覓食,地鐵站口的小吃攤主今天似乎換了鮮艷的衣服……
但你看不到。你身邊的環境每天類似,不需要特別注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你會覺得,那些春天的花兒,仿佛是一夜之間開放的,盡管花苞已經孕育了很久,你說不出什么時候開始總遇上同一個快遞小哥,不知道經過的那家便利店什么時候改成了面包房……
不是每個人都要去當自然觀察家,在鋼筋水泥的世界里,環境包括我們身邊的一切。我們與環境的關聯度有多高?麻木的生活里,很多人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完全看不到外面的環境。于是這個城市其實和你無關,沒有你的加入,你的認知,你的感受。但其實,這些是與你存在的意義密切相關的。
所以又回到了最初的話題,為什么要用畫畫的方式來記錄自然?這大概是因為,人是自然歷史的一部分,在內心深處,人類渴望從自然界汲取能量,獲得更深層次的感動和快樂。當我們主動觀察,記錄,畫下來寫下來的同時,身邊的世界就與我們相聯結了。那些環境不再是孤立的一部分,而是你生命里實際參與過的部分。那些美好的瞬間,永遠留下來,在你的筆下,更在你的心里。
是的,這就是讀這本書讓我最感動的部分,看那些生動的畫作最快樂的部分。因為那些記錄是發自內心,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用簡單的筆觸畫下身邊的世界。這正是我以為這本書所能告訴你的最深入的部分。
正如作者所說,給大自然做記錄,每個人都可以辦到,你需要的只是提高認知力和感受力。很多人看到不同的場景,首先想到的是拿出手機拍照。但是,只有當你想要嘗試畫下來,才會發現,原來有那么多的細節是可以記錄的。每片樹葉都不一樣,每棵樹的樣子都不一樣,每天的天空不一樣,早晚的光線經過你辦公桌時也不一樣,每個人的神態也都在變化。
我留意到原來楊樹已經長出了毛茸茸的新芽,午間的陽光下白楊樹青白的樹皮熠熠閃光,街心公園有個活潑的老大爺在騎平衡車,一圈圈玩的好開心……原來有這么多我想要畫下來,想要記錄下來的東西。
世界就是這樣在不動聲色地向前走,無論我們有沒有留意。
但當你觀察、記錄、感受,那些你特別記錄下來的時刻,構成你和你生活的環境。那些不經意間在筆記本上留下的痕跡,會在晦暗的日子發光,會告訴你走過的歲月,會讓你全身心地關注到周圍的環境,認識更多有趣的事,度過更有意義的屬于你自己的一天。
新年讀的第一本書,讓我愛不釋手,也讓我感觸良多。畫畫也好,寫作也罷,都不是簡單地寫和畫本身。你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收獲,這收獲可能不會是變現的能力,不會讓你馬上升職,但會在緩慢的進步中,讓你更有力量,更懂得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