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國內第一只指數基金誕生,A股指數基金已經發展近15年,市場上指數基金的數量越來越多,而指數基金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截至2016年底,指數基金規模已達到約5661億元,其中股票基金約4890億元,QDII指數基金約402億元,債券指數基金約195億元,商品基金約173億元。根據交易方式不同,又分場外指數基金、LOF、ETF三大類型如下:
場外指數基金:早期A股指數基金的主流品種
場外指數基金,即以指數成分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以完全復制指數權重為方法,以此獲取與指數大致相同收益率為投資目標的被動型基金。早期,場外指數基金是A股市場的主流,產品種類也從寬基指數基金,逐漸發展到行業指數基金、主題指數基金和策略指數基金等多個子門類。
場外指數基金與場內指數基金主要有以下五個區別:(一)交易渠道不同。場內購買基金是在證券公司開戶后,通過證券公司交易軟件進行交易,而場外購買基金通過銀行柜臺、網銀、證券公司柜臺、基金公司網站等渠道交易;(二)交易對象不同。場內能購買的基金為LOF基金、ETF基金、分級A和分級B;而場外可以購買全部開放式基金;(三)交易費率不同。場內買入或賣出單向交易費率一般最高不超過0.3%;而場外申購費率一般為0.6%~1.5%,贖回費率通常約為0.5%;(四)到賬時間不同。場內基金一般情況下購買后T+1個工作日可賣出,資金T+1個工作日到賬;場外基金一般情況下申購后T+2個工作日可贖回,資金通常在T+1個工作日后到賬;(五)交易價格不同。場內購買是按股票交易方式進行,根據供求關系,以適時撮合價交易,價格在交易日的不同交易時間會有所區別;場外申購則是未知價格,以當天收盤凈值為價格進行交易,每天僅有一個價格。
LOF基金:中國本土化的創新品種
LOF基金,英文全稱“Listed Open-Ended Fund”,中文譯為“上市型開放式基金”,與傳統的開放式場外指數基金相比,LOF的主要特點為增加了一種交易方式,即除了能申購或者贖回外,還可以買入或者賣出,對投資者來說,交易更加便利,且交易成本更加低廉。LOF的推出為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退出途徑和方式,也為投資者投資基金提供了一種更為便利的交易方式。投資者們所熟知的分級指數基金其實就是LOF基金的一種,可以說,LOF指數基金是具有中國本土化改良的創新品種。
LOF基金與場外普通指數基金最大區別在于增加場內交易功能,LOF采用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同時進行的交易機制,為投資者提供了基金凈值和圍繞基金凈值波動的場內交易價格,當場內交易價格與基金凈值價格不同時,就存在套利的機會。從交易效率來說,LOF基金交易效率低于ETF,無法做到瞬時套利,故一般情況下場內LOF基金的價格會比實際凈值低1%-2%。以深交所的LOF基金為例,通常當天買入基金份額,T+1日才可以贖回,當天申購基金份額,T+2日才可以賣出,由于時間的差異,導致通常情況下很多LOF指數基金場內折溢價會比ETF更高些。
ETF:未來指數基金發展的主要趨勢
ETF( Exchange Traded Funds)即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它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指數基金,兼具股票、開放式指數基金及封閉式指數基金的優勢與特色,是一種高效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具體來講,ETF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一)交易所掛牌買賣。像買賣股票和封閉式基金一樣,大家可以直接買賣ETF份額;(二)一籃子股票申購贖回機制。指數基金申購贖回機制比較獨特,投資者只能用與指數對應的一籃子股票申購或者贖回;相比LOF基金,股票申購贖回機制導致ETF的跟蹤誤差會更小;(三)套利機制。申贖套利機制的存在,會使得ETF實際凈值和交易所買賣價格更接近;相比LOF基金,ETF的場內折溢價率會更小;(四)費率較低廉。沒有印花稅,場內買賣只有券商的交易傭金。另外,管理費和托管費在三類指數基金產品里面基本處于最優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