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3?15期間,各種打假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自然會涉及到茶行業。昨天寫了茶葉農殘的事情,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于茶葉添加色素和香精的那些事兒。
最近,業內吵的比較熱鬧的是“天?!薄ⅰ案环肌?、“桐木關”等品牌茶企上了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黑榜單”的一則新聞。其公布的例行抽檢結果顯示,在“茶葉及相關制品、咖啡”3053批次,發現94批次不合格樣品,色素和添加劑含量超標,其中金駿眉、正山小種問題尤其突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產茶大國,品種多類目全,而茶葉本身因為特定加工工藝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顏色香氣和味道。這些不同的“色香味”是各自茶葉的最大特色,本來不需要添加香精和色素加以強化。但是,市場上仍然充斥著一些不法商販,往茶葉中添加各種色素和香精,以期達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從而獲取高額的回報。
香精都有哪些?
香精是由人工合成的模仿水果和天然香料氣味的濃縮芳香油。它是一種人造香料。1874年,德國的M?哈爾曼博士與G?泰曼博士成功合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種香精——香蘭素。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造香精開始應用于食品行業。德國的巧克力制造商首先應用人造香蘭素,此后不久,倫敦的糖果廠也開始用水果香精制造硬水果糖。而今天,各種水果和魚類的味道都可用化學方法合成。
正常來說,香精一般至少由數種香料原料,甚至幾十種天然和合成香料組成,或是有機化合物的復合體。香精的調配組成方式可分為:香基、合香劑、修飾劑、定香型、稀釋劑。而在形態上又可分為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精、乳化香精和粉末香精。
著名茶葉專家施兆鵬在其主編的《茶葉審評與檢驗》一書中,將成品茶香氣歸納為九種: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甜香型、火香型、陳醇香型和松煙香型。這些茶葉的香氣組成復雜,形成也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品種、地域、栽培條件、鮮葉質量、加工方法等都會影響著茶葉的香氣。
不同茶葉在沖泡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香氣會有所不同,低沸點的香氣物質容易沖泡出,而高沸點的香氣則會保留更長時間。因此,如果你要區分茶葉是否添加香精,可以從香精的組成方式及形態上加以判別。正常情況下,添加過香精的茶葉,第一次沖泡香氣會非常好,而兩三泡以后,香氣會逐漸減少,變得不明顯了。而沒有添加過香精的茶葉,第一泡可能不會有比添加過香精的香氣高,但持續性很好,幾泡后仍然有明顯香氣。
具體來說,往茶葉中添加香精主要集中在兩類茶上。一類是烏龍茶,比如鐵觀音、高山烏龍等。但是總體來說,一般質量不錯的茶基本不存在添加香精的情況。第二類是花茶,比如茉莉花茶、桂花紅茶、玫瑰紅茶等。有些商家為了節約成本,會添加相對應花香的香精去增香,以達到快速增香的結果。
色素有哪些?
現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兩類:天然色素與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來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組織中提取,也包括來自動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學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機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胺染料為原料制成的。
目前茶葉中添加的色素主要有鉛鉻綠、檸檬黃、日落黃、胭脂紅等。
鉛鉻綠,別名美術綠、翠鉻綠和油漆綠。它是一種工業材料,主要用于彩色環氧地坪、建材涂料、油漆、塑料等工業用途。而我國有關茶葉制作的標準規定,茶葉不得著色,不得添加任何非茶類物質,當然也絕對不允許添加色素。因為往茶葉中添加鉛鉻綠等色素,會對人的中樞神經、肝、腎等器官造成極大損害,并會引發多種病變。然而有一些不法商家為了提高價格,不惜犧牲消費者的健康,通過對質級較次的茶葉添加色素改善茶葉的賣相,或者講陳茶添加色素改成新茶的樣子。新聞中曾多次報道茶葉中違法添加鉛鉻綠,成茶變新茶的事件。
檸檬黃,別名酒石黃、酸性淡黃、肼黃。它一般呈鮮艷的嫩黃色,為水溶性合成色素,多用于食品、飲料、藥品、化妝品、食品包裝材料等的著色,也用于羊毛、蠶絲的染色及制造色淀。根據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食用檸檬黃等人工色素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甚至會使兒童智商下降5分。而且,如果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檸檬黃等色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引起過敏、腹瀉等癥狀,當攝入量過大,超過肝臟負荷時,會在體內蓄積,對腎臟、肝臟產生一定傷害。
日落黃,別名夕陽黃、橘黃、晚霞黃,是一種常用的人工食用色素,為水溶性偶氮類著色劑。因為其性質穩定和價格較低,所以廣泛用于食品和藥物的著色。日落黃是我國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嚴格按照標準使用是安全的。但是,經研究表明,日落黃會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長期食用超標添加的這類偶氮類色素的食品,會加重肝臟的解毒負擔,嚴重傷害肝臟功能。
胭脂紅,別名食用紅色7號、大紅、亮猩紅等,也是水溶液偶氮類著色劑。胭脂紅是目前我國使用最廣泛、用量最大的一種單偶氮類人工合成色素。主要用于果汁飲料、配制酒、碳酸飲料、糖果、糕點、冰淇淋、酸奶等食品的著色,而肉制品、水產品是不允許添加的。近年來,有報道指出,胭脂紅與歐盟標準禁用的蘇丹紅Ⅰ同屬于偶氮類色素,偶氮化合物在體內可代謝生成致突變原前體———芳香胺類化合物。而芳香胺會進一步代謝活化后成為親電子產物與DNA和RNA結合形成加合物而誘發突變,甚至具有一定的的致癌和致突變作用。另外,合成色素胭脂紅在加工過程中會受到砷、鉛、銅、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等物質的污染,會對人體造成潛在的危害。
白糖等其他更常見的添加物
在市面上,還有其他一些其他添加物,最常見的是白糖,這個現象在金駿眉等紅茶里尤為明顯。一是為了降低成本,白糖才幾塊錢一斤。二是增加茶葉的緊實度。白糖有黏性,會使茶葉條形更緊實,看起來更小,自然價格更高。三是增加茶葉的甜度。這個很容易理解。另外,還有為了增加茶葉的鮮香而添加味精,為了增加茶葉的光澤度而添加茶機油(石蠟)等等現象。
如何辨別茶葉中是否添加色素和香精等添加物呢
雖然說,我們普羅大眾平時不大可能直接接觸香精和色素這些原材料形態,也沒有太多相關知識背景作為支撐。但是,要辨別茶葉中是否添加了色素和香精等添加物,我們還是有一些方法和竅門的。
首先,通過查看干茶,將茶葉用手攪拌,如有明顯的粉塵附著在手上(不是茶葉的絨毛哦,是粉塵狀),那就說明很可能添加了不屬于茶葉本身的東西。
其次,一般干茶時的香味并不高,如果您捧一一把茶葉放到鼻子下聞,香氣清幽、自然那么一般是沒有添加的,相反,如果干茶的香味濃烈撲鼻、并且香味在鼻子里久久不散的話,那么加入香精的可能性就很高。
第三,用相對較低的溫度沖泡茶葉,如果茶湯渾濁,或者香氣很高,加了香精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多沖泡幾次,反復比較,如果第一泡香氣很高,而兩三泡以后香氣不明顯或者缺乏變化,那基本上也是加入了香精的。
第四,沖泡茶葉后,如果第一泡甜度很好,口感不錯,而兩三泡以后,茶葉迅速變的索然無味,或者嗓子里有不適感覺,那說明加糖的可能性比較大。正常茶葉口感會隨著茶葉沖泡次數而逐漸變淡的。
第五,茶葉喝完后,不要著急倒掉葉底,而是將其長時間浸泡,查看是否有附著物。如果發現茶漬的顏色呈淺黃、深黃、橘黃等黃橙色系的均可表示這道茶不含有任何添加劑,反之如果茶漬呈現出淺綠、深綠、墨綠等其他顏色則表示這道茶可能含有添加劑。
第六,如果上述方法還不能判別一款茶葉是否含有添加物,那就只有將茶葉拿到權威檢測機構,進行物鏡檢查和科學化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