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長。——西塞羅
生與死一直以來都是文學家探討的永恒主題之一,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死循環之間,我們到底是誰,應該怎樣看待生死?千百年來,無數人追問、探尋,卻從來沒有找到唯一、正確的答案。郭沫若說:“生死本是一條線上的東西。生是奮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躍,死是睡眠。”有人說,生是肉體,死是靈魂。還有人說,生是人間,死是天堂。當然,也有人說死是地獄。
我覺得,不管是哪種說法,不管文學家怎么描寫生死,都是當事人表達自己心境的一種方式。區別在于,你給這種說法包裹上一件什么名目的外衣。
《時光倒流的女孩》是美國“年輕并極富魅力”的女作家加·澤文寫的一本關于生死問題的小說。16歲的女孩莉茲因為車禍死去,等她醒來,已經在大海里一個陌生的船上。船上的人和人們的言行讓她知道,自己已經死了。隨后,她隨船上的人來到一個叫另界的海島,遇到了新的人和事,開始了時光倒流的生活。在這里,她遇到了死去的外婆,認識了新的朋友,領養了新的狗狗薩迪,學會了開車,談了一場并不很曲折的戀愛。時間流逝,直到她變成嬰兒,重新回到人間。
和很多死后重生或者人鬼情未了的故事不同,書中的主人公莉茲雖然也是因為交通意外去世,當時肇事司機逃逸。但顯然,作者并不想把故事寫成一個復仇或者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莉茲首先檢討了自己的錯誤,是因為她過馬路的時候沒有朝兩邊看。所以,在她知道了兇手之后,并沒有想要把兇手繩之以法,而是以非常寬廣的胸懷原諒了他。
連兇手都可以大度以待,那就沒什么能讓人耿耿于懷的了。所以,書中既沒有那種凜冽的殺氣和怨氣,也沒有神仙主宰,甚至生活在另界的人們不用為生計發愁,把工作稱為業余愛好。在這種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溫和友好,不再劍拔弩張,整個另界充滿和諧、溫馨,這也是我至今為止看到的最像人間的“天堂(或者地獄)”,除了人們越長越小這種情況外。
在這種氛圍中,作者更容易把主要筆墨放在她想要表達的主題上。她把生死設計成了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圓:人死后會坐一艘叫尼羅河號的船,到達時光倒流島,在一個叫另界的地方重新生活。這里雖然有人會受傷,但原則上不會生病,死前所受的傷或病會痊愈。不管做什么工作,做到六歲就退休。時光倒流中,人越活越小,最后變成嬰兒,渾身包裹著白布,再從海里漂流到人間,開啟新的人間生活。只不過,到達人間后,她在另界的記憶也會消失不見,變成另一個人。
這種循環和中國的投胎循環很相似。只不過,中國人是要過奈何橋,喝孟婆湯。不過,本質是一樣的。就像《奇葩說》中說的那樣,一切的腦洞題其實都是應用題,最后都要回到生活中來。
小說中的主人公莉茲只有16歲,正是花季年華。她不甘心就這樣死去,她覺得有很多事都沒來得及做,她憤憤不平,她留戀人間,她想要回去。她不斷通過瞭望臺觀察人間,通過海井和人間聯系。然而一切都是徒勞,她永遠回不到人間。她好不容易適應另界的生活,并找到愛情的時候,愛人歐文生前的妻子卻來到了另界。她不知道怎么面對這種情況,想要逃避,遣返回人間,終于在最后一刻明白過來,掙脫束縛,遇到了尋找她的歐文,有情人終成眷屬。
與其說莉茲死了,不如說,莉茲是在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后重生了。我們不妨把她在人間的生活看成是一段痛苦的過去。在那段日子中,她失去了爸爸媽媽和弟弟以及她親愛的小狗露西和好朋友佐伊,她沒能考到駕照,也沒有男朋友。這重重打擊讓她心情郁悶,不知所措,沉浸在過去中不能自拔。可一旦她想通了,放下過去,重新審視現在的生活,她才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和事值得她珍惜。慈愛貼心的外婆,真誠豁達的朋友,善解人意的狗狗,真心相愛的情人,這一切讓她快樂而滿足。失去的一切正以另一種方式與她重逢。
過去的,不能挽回;將來的,還不確定;能把握的,只有眼下。生死循環,得失交替,既然如此,縱有再多的不甘、憤怒、期待又有什么用呢?不如靜下心來,好好經營現在,珍惜當下的幸福和快樂。
不畏過去,不念將來,珍惜當下,不問生死,我們的生命才能少些負擔,多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