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鍛紅品,文章講的是,我如何從工廠流水線逆襲到互聯網中層。
一
2009年7月,我大學剛畢業,被所謂“儲備干部”的身份“誘騙”,去了東莞一家生產手機電路板的工廠,和新同事一樣,我們被扔到各車間輪崗了三個月。
11月,我被安排到調制膠水的車間,和工人一樣,主要工作是掃地、擦機器和搬50公斤重的原料包,那是一種生無可戀的工作。
那時,我對互聯網非常感興趣,一有空,就會去網上漫無目的的搜羅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我又非常擔心,憑借行業的不同,要想轉行到互聯網,非常難。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車間課長在高中畢業就出來打工,他只比我大2歲,同事和我都叫他老大。
12月的一個周末,他約我騎自行車外出郊游。兩個人坐在鄉間草坪,不知不覺聊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各自唏噓不已。
突然,老大看著我,冒出一句話:
“紅品,想象你5年后在做什么呢?”
我愣了一下。
老大把手搭我肩上,說:“雖然你平時干活挺積極,但我知道,你并不喜歡這里的工作。我想,你們(和我一起來的新同事)也會像上一屆的儲干一樣,最后都走掉。所以我想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還來不及回答,他又搶著說:“別擔心,我不是試探你。好好想想,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那個時候的生活是一個什么樣子?完全想好了,確定后再說出來。”
我沉思了一分鐘左右,開始告訴他:“五年后,我想在一家上百人的互聯網公司擔任部門經理,和有創意的人在一起工作,一起做出一個成功的項目,并策劃出幾起成功的活動。
關于這個問題,我已經想過很多次,只是沒有想這么深入,還要用正式的的方式說出來。
老大說:“雖然不懂你說的行業,但你確定了嗎?”
我非??隙ǖ攸c了三下頭。
老大接著說:“好,既然確定了,你要把這個目標倒推回來,想一下自己當前應該做什么?!?/p>
我滿臉疑惑地問:“老大,要怎么倒推呢?”
老大說:“我不太懂互聯網行業的組織結構,不過可以拿我來舉例。剛來東莞時,我學歷太低,只能選擇進工廠,但我目標是在第五年做到課長,拿到1w月薪?!?/p>
“我研究了公司的晉升通道,發現如果要在第五年做到課長,那么在第四年就要在副課長的職級上,做出提升產能或節約成本的成績,并具備可以管理好10個人的能力。”
“那么在第三年,就一定要晉選上副課長。在各方面,我要做得比其他組長都好一點,還要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
“那么在第二年,我就要被選為組長。這意味著在此之前,我要掌握這個車間里的組長具備的所有工作技能。
“那么在第一年,我就要被選為副組長,我要比其他工人做得多,要比他們更加認真,這樣,我拿到”每月優秀員工“的次數才比他們多。
“那么在第六個月,我要求自己至少被評為3次優秀員工。
“那么在第一個月,我就要研究了怎么才能成為優秀員工:效率最快,錯誤率最低。然后我邊做就邊想,要怎么操作,才能保證在錯誤率最低的情況下,提高速度。就這樣,我摸索出了一套操作方法?!?/p>
“當然,在第一個周,我應聘進入了廠,開始學習崗位操作技能?!?/p>
“這就是我的五年倒推邏輯,你現在知道你要怎么做了吧?!”
次年,我辭掉了東莞的工作,回到了成都,抱著學習的心態,進了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固定月薪2.5k。
說也奇怪:不敢說是恰好5年,時過六年的今天,我已是一家近80人的互聯網公司的運營經理,月薪將近2萬。
二
其實,在2010年剛進入互聯網工作時,我即興奮,又擔心自己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速度。我不得不時刻學習,以保持不掉隊的節奏。
通過看書學習,才得知,老大給我講的倒推法,是《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一書里,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以終為始”的目標定位法。
一開始,我只知道這個方法可以用在職業規劃上,但并不知道,還可以用它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2010年的12月中旬,新公司的leader讓我策劃一個以元旦為主題的線上活動,并負責落地執行。當接到這個沒有概念的任務時,雖然心里挺高興,但還是一臉懵逼。
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在團隊里都是“打雜”:接到leader安排的工作任務,做好后上交審批,如果不行,就返回來進行修正。
我繼續厚著臉皮找leader取經。
他沒有教我要怎么做,而是反問我:“你本次活動的目的是什么? ”
我說:“和公司近期目標一樣,給APP增長用戶數量?!?/p>
leader從一大堆文件里找出一份資料,遞給我,說:“你這個目標制定得不夠清晰,給你這個,你把目標重新制定?!?/p>
老板遞給我的資料,講的是如何運用SMART法則,來制定一個可實現的目標。按照leader給我的資料,重新確定活動目標。(目標是:在已有50萬用戶的基礎上,策劃一次與元旦相關的線上主題活動,新增5萬用戶)
但確定目標后,我仍然不知道怎么做。又跑去找leader,他讓我按照以下的步驟來做策劃:
按照這個方法,把活動策劃案分解成諸多小任務,并把這些任務分發給配合部門或同事。最終,一個以時間為縱軸、小任務為橫軸的項目計劃表躍然紙上:
最后,在leader的指導和其他部門的配合下,用戶增加了6.01萬,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三
按照做事的方法,可以將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
一種人在做事時,習慣于“條件導向法”,即從現有到條件出發,條件有多少,就做多少。也就是說,條件決定結果。如果事情沒有搞定,他們往往會用“資金不夠、人手不夠”等條件作為原因。
另外一種人做事,會采用以終為始的倒推法,他們不會被現有條件束縛,而是從終極目標出發,找出要達成目標的所有條件,把它們分解成更小的目標,然后滿世界去尋找可以實現小目標的方法。如果分解后小目標不能實現,他們會將它們繼續分解,然后再滿世界去尋找。他們是屈指可數的正在改變世界的創新人才,喬布斯、萊特兄弟、馬丁路德金是這類人的代表。
我在上學時,每當做數學題,特別是證明題,都會先去分析尋找支撐它的條件結論(目標),然后再去尋求實現條件的方法。(哇!真的耶~~)
雖然許多人和我一樣,在上學時都用過這種方法來做題。但不幸的是,離校出來工作后,很多人不能將這種方法“移植”到工作上,去解決問題。
我也屬于多數人,不過我非常幸運,在進入工作后,有人教我學會并運用這種方法。
現在,我把“以終為始”的任務分解方法總結為:它從最終目標出發,自上而下進行反推,使下級目標成為上級目標的分解;在實踐目標的過程中,自下而上又使下級目標成為上級目標的支持。
學會把目標分解開來,化整為零,化繁為簡,變成一個個在不同階段容易被實現的小目標,然后將其逐個突破,是實現最終目標的有效方法。
但據我觀察,我所接觸的過的人中,有少部分沒有目標,也有少部分有著清晰的目標,絕大多數人有目標,卻沒有堅持行動,以致失敗。
你是哪類人?你的2016目標實現了嗎?你的2017年目標是什么?
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分享你的目標和疑惑。